第1682章 1.171 飛槳木蘭
作者:熏香如風      更新:2021-01-30 03:43      字數:2156
  “家小何在?”何後遂問。

  “家小已送入函園。蒙大將軍厚恩,以露台宅邸相贈。又賜薊鈔百萬,此生無憂。”伍孚答曰。

  “董卓暗披軟甲,刀劍難傷。”此事,何後亦知。

  “無妨。”伍孚答曰:“卑下已覓得神兵利器,當可一擊斃命。”

  “也罷。”見他心意已決,何後言道:“若除賊臣,校尉當封侯。”

  “謝太後!”伍孚再拜而出。

  稍後,長樂太仆趙忠,應召入內:“太後。”

  何後言道:“九九重陽,舉家歡聚。傳朕口諭,京中何氏親眷,皆入園中赴宴。”

  “喏。”趙忠自去傳命。

  薊王秦後,新婚燕爾。循例。蜜月之中,新婦皆與夫君,同床共枕。密集受孕。

  完成血矛之約的希雷婭並阿奇麗婭,心結盡解,冰釋前嫌。正如希雷婭夢境所示。阿奇麗婭,身具亞馬遜傳奇女王塔勒斯裏斯的血脈。從母係氏族的角度而言,阿奇麗婭亦是亞馬遜。毋庸置疑。尤其承歡一夜,雙雙醒來。四目相對,二人心照不宣,默契共生。

  得知自東遷以來,曆代女王的貞落,已與夫君血浴。阿奇麗婭不禁心生異樣。昨夜又何嚐不是浴血一戰。

  待稍後醒來的星辰·阿斯翠婭,說起解除血牙詛咒時,貞血塗唇的經曆。更讓阿奇麗婭,嬌羞無限。

  悉知深膚亞馬遜,命運多舛。阿奇麗婭言,在羅馬時,曾特意搜集過東遷亞馬遜一族的情報。如同萬裏征途一般,支離破碎。曆次戰役被俘亞馬遜,遭遇與女王等人,並無二致。還有不少,被販運到羅馬。充作女角鬥士,搏擊取樂者,不下數百人。時至今日,或十不存一。

  女王輕輕頷首,戰死是我族最終的歸宿。

  阿奇麗婭忽又言道:還有女戰士夥同角鬥士起義,殺出城市的傳聞。羅馬邊牆行省,最大一支沙漠馬賊的首領,綽號“血沙蠍母”。許是亞馬遜。

  曾號“血巢之母”的星辰·阿斯翠婭,點頭道:感覺很像。

  比起為戰而生的亞馬遜,先行複蘇。秦後待女侍醫入室施術,才被腹下陣陣清涼喚醒。欲掙紮起身。身側希雷婭安撫道:皇後勿動。宮妃侍寢,侍醫善後,乃是例行宮規。

  聞是循宮中舊例,秦後這才稍得安心。火辣漸退,舒爽滋生。清洗上藥,侍醫言,內外無創,無需縫合。

  “有勞。”秦後實不知如何作答。

  “奴婢不敢。”侍醫不見容貌。皆身披醫袍,肩背術箱,佩口罩手套。為宮廷製式穿戴。

  仰見眾人皆有侍醫善後。又見麵色略顯蒼白的英妮娜,還被喂下一丸補血藥。秦後方知,何謂“麵麵俱到”。

  “夫君何人善後?”秦後悄聲問道。劉備已先行起身。此時,當在瑞麟閣中,批閱公文。

  “吳房君,太醫左令華妁。”希雷婭答道。

  “原來如此。”秦後終是安心。

  北宮,瑞閣。

  薊王劉備,正對照圖卷,細看一艘船模。

  此船模名曰:木蘭舟。

  南朝《述異記》:“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七裏洲中,有魯般刻木蘭(樹)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雲木蘭舟,出於此。“後常用作船之美稱,非指木蘭樹所造。

  後世木蘭舟,乃為巨型遠洋海船。《嶺外代答》中言其“帆若重天之雲,舵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不憂巨浪,而憂淺水”。時“言船大者,莫若木蘭舟也”。木蘭舟以體大、載重(可載六七百人),結構堅固、抗風浪強,船員航海術嫻熟,而聞名於海上。

  又聞。唐時,此船於波斯灣航行,因船體大,隻能泊於西拉甫港,貨物須換小船才能西航至幼發拉底河口。溯幼發拉底河至巴士拉,再由此陸運至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

  因搭乘“唐舶”安全。故許多遠道而來的阿拉伯商人,寧肯囤貨等待此舶轉送。回國時,則常乘木蘭舟至南印度,而後才換乘阿拉伯木船歸鄉。此逸聞亦可佐證,華夏造船術之先進。

  為賀秦漢和親之喜,將作寺特獻此船模。

  與白波大舡類似。此船多桅,桅杆裝有機關轉軸,可自由放倒、豎起。其“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柂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船艙之內可養豬、造酒。另有“大木蘭船”,“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機杼市井”。比起滿滿上邦氣象之白波大舡,木蘭舟更多市井氣息。更適民用。換言之,木蘭舟,乃為國中船戶而造。用以替換現有船隻。

  劉備發現,除去諸多細微處的改進,最大不同,來自潛輪。

  與現有列輪迥異。木蘭船身下所置,乃是螺旋漿輪。

  螺旋,本指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語出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又有如來發,發色青紺,螺旋右縈,引長尺餘,卷可半寸。”

  “此輪何名?”薊王細看船模,脫口而出。

  士貴人翻閱圖卷答曰:“飛車槳。”

  劉備聞其名,會其意。飛車,乃指“竹蜻蜓”也。

  本是一種古老的兒童玩具。由軸和槳翼組成,多以竹木製做。商朝時,便有此物。

  葛洪《抱樸子》有載:“或用棗心木為飛車,(於竹筒內)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裏,名為太清。”

  於是“飛車”,被認為是竹蜻蜓的最早記載。

  然就劉備所知,華夏最早飛行器,當屬《山海經》中『奇肱飛車』。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注曰:“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將作寺良匠,必是受竹蜻蜓、鹽府風車、水中漩渦,乃至海上水龍卷,所啟發。靈光乍現,將列輪改成螺旋漿輪。

  劉備焉能不大奇。

  “功效如何?”

  “倍於列輪。”

  “妙哉!”薊王不禁慨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