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竹匠與手壓鑽
作者:墨守白      更新:2020-03-07 20:15      字數:2323
  我是一個原始人最新章節

  這次挖掘深坑栽木柱子的經曆,讓大師兄等人親身體驗到了骨鏟的好用。

  在神子說要接續開始製作骨鏟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很有精神。

  雖然如此,但是骨鏟製作的效率卻一直都提升不上去,最大的問題不是骨頭的選擇和磨製這些,而是在骨鏟上鑽出用來穿繩子固定用的孔。

  現在用來鑽孔的方法,就是選擇堅硬的岩石,對其進行擊打,從裏麵選出合適的薄片,進行再次加工,製作成一頭尖尖的、勉強可以稱之為石鑽的工具。

  然後就用手拿著這石鑽開始在堅固的骨片上麵鑽孔。

  因為骨片太過堅硬,而石鑽又不夠尖銳和鋒利,所以鑽孔的事情進行的格外的緩慢,而且和極為的費勁。

  長時間的鑽孔,捏石鑽的手指會變得酸疼,手腕也會變得格外的累,以至於就算是強壯的大師兄、二師兄、原豬部落的首領殤,都不得不鑽上一陣,歇息一陣。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天能鑽出兩個孔,就已經非常的難得了。

  對於這種情況,韓成也是一籌莫展,他同樣也是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這種困境。

  直到他忽然記起極小的時候,村上來了一夥‘竹匠’,給村上一些人家製作竹床、茶幾、椅子這些東西的時候,這個難題才算是被解開。

  (竹匠,就是專門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的匠人,相似的如木匠、石匠、鐵匠、泥瓦匠這些。)

  那時候,韓成和村上其它的孩子一樣,對於這事情感到極為的好奇,經常站在旁邊看他們如何將一根根竹子變成各種精美實用的器具。

  相對於其它,韓成對他們給竹子鑽眼的工具更為的好奇。

  明明隻是簡單的一根繩子,一截被破去一半的竹子,再加上一根長長的、一頭被磨尖、另外一頭圈出一個環的鐵棍,在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之後,就變成了一個隻需要把竹子往下一按就能快速轉動的手壓鑽。

  竹匠們在用這簡單的手壓鑽給竹子打孔的時的情景,韓成到現在還能記得。

  在記起這件事情之後,心中歡喜的韓成,立刻就開始著手製作原始的手壓鑽。

  鐵棍這時候沒有,不過可以用其它東西來代替。

  韓成找來了一截結實的木棍,木棍不粗,隻有成人的小拇指粗細。

  這根木棍大約有四十厘米長短,上麵的一些小樹枝全都被清理幹淨。

  然後就用部落裏麵製作的簡易石刀在木棍的一端沿著直徑往下劈開大約兩三厘米的距離。

  當然,這個距離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石鑽上部的厚薄以及長短來確定。

  石鑽的上部越厚、越長,需要劈開的口子就越長,相反,石鑽的上部既薄又短,那需要劈開的口子也就越淺。

  木棍一端的口子劈好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是將之前捏在手裏的石鑽的上部,塞進這破開的口子裏麵,調整好位置之後,用繩草捆綁結實。

  而後再用石刀在棍子的另外一頭的頂端的中間部位,刻出一條大約兩三毫米深淺的溝槽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跟方才不一樣,方才是將木棍的一端從中間劈開,而現在則是刻出溝槽,不讓它劈開。

  這樣一來,石鑽就做好了,鑽杆是木頭,鑽頭是原來的石鑽,

  做完這些之後,再找一截長三十厘米左右、直徑四厘米左右的木棍,從中間劈開。

  這不是很難,隻需要把木棍豎著放在地上,然後把石刀的刃抵在木棍上端的中間,另外一隻手拿著一截木棒敲擊石刀的背部就可以了。

  隻要石刀不傾斜,一般劈開的木棍就不會斜到哪裏去。

  在敲擊的石刀的時候,之所以會使用木棒而不使用更為堅硬的石頭,是因為石頭撞在一起,會讓石刀損壞,而用軟上許多木棒來砸,則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選擇一半被劈開木頭,用石刀將木頭的兩端弄細,用手握著更好握,同時還要在木頭的兩端上分別刻出一圈小小的凹槽,以備之後綁繩子用。

  這些都做好之後,再找來一截大約一米長的、用三根繩草擰成的繩子,把繩子的中間部位卡在之前製作好的鑽杆頭部的溝槽裏。

  然後沿著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也行)把鑽杆轉上兩圈,這樣繩子就會纏在鑽杆的上部。

  然後把方才弄好的木頭放在地上,用腳踩牢,把鑽頭抵在木頭的正中心,而後一手拉著繩子的一端一起往外麵拉。

  因為之前繩子就纏在鑽杆之上,現在將之拉開的話,依靠著慣性,鑽杆也會隨著而轉圈,而且速度還很快。

  這樣拉開繩子、鑽杆停止之後,依靠慣性,繩子會以跟之前相反的方向再次纏繞在鑽杆之上。

  然後再次拉動繩子,鑽杆就會接著轉動,重複之前的動作。

  這樣不用手搓,鑽杆就會自己轉動、並且將下麵的木頭鑽出一個孔出來的神奇事情,引得青雀部落中的眾人嘖嘖稱奇。

  他們全都停下手中的動作,圍在身子周圍看稀罕。

  青雀部落的老人還好些,因為他們已經見多了神子的神奇,那些才加入青雀部落不足一個月的原豬部落的人,則一個個驚訝的瞪大了眼睛,看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幕,為神子的聰明才智而感到驚歎。

  依靠用手拉繩子,確實可以鑽東西,但這樣也有缺點,那就是鑽的時候因為受力的原因,鑽杆容易不穩,所帶來的後果就是鑽出來的孔容易偏。

  另外一個影響就是,拉的時間長了,手指會被繩子勒的發痛。

  所有才會有先前製造那根木頭出現。

  韓成將繩子從鑽杆上取掉,然後把鑽杆從已經鑽好孔的木板裏穿過,之後把木板放在鑽杆靠下麵的大約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後用繩子綁住兩端。

  當然,繩子的中間位置依然卡在鑽杆上部的溝槽裏。

  固定住之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手壓鑽也就做好了。

  用的時候,如同之前用手拉時一樣,先把鑽杆轉上兩圈,然後把鑽頭抵在需要鑽孔地方,雙手握住木頭的兩端往下按,纏在鑽杆上的繩子就會鬆開,然後帶動鑽杆轉圈。

  這樣,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手壓鑽也就出現了,雖然鑽頭和鑽杆足夠簡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真真切切就是傳統的手壓鑽。

  (第三章送到,還請同誌們看完了順便朝我甩幾張推薦票,不要客氣,下手一定要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