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明寺(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5-15 13:58      字數:5523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夜幕下,皋蘭山北麓,山腳下各處有大量火光閃爍,並摻雜著呼喊聲,將原本寧靜的夜晚攪亂。

  忽明忽暗的行轅裏,許多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弄得心神不寧,紛紛跑出帳篷,四處張望。

  不斷響起的驚雷聲,讓他們意識到有不速之客襲擊行轅。

  其目標,必然是皇帝。

  護衛行轅的禦營各部兵馬正在和不速之客交戰,此起彼伏的驚雷,實際上是爆炸聲,為某些兵器發威時發出的動靜。

  禦營的作戰能力是很強的,兵卒們個個都驍勇善戰,還配備了新式兵器,紮營時就已經在外圍布設了各類障礙以及防禦工事,所以不太可能被不速之客攻進來。

  可問題是皇帝並不在行轅中。

  許多人下意識望向南麵半山處方向:皇帝在半山腰的天明寺小住。

  那裏,依舊黑燈瞎火,似乎並未被山下的動靜驚擾,依舊處於睡夢中。

  這是怎麽回事?

  無數雙眼睛看著半山腰,其中一雙,屬於阿史那庵邏。

  此刻,他趁著四周有些混亂,帶著隨從逃跑,要跑出去,與其他人匯合。

  突厥使團下榻營地,在行轅邊上,並不在禁衛禦營的“防禦圈內,所以他借著夜幕掩護出走,不會有問題。

  但趕路之時,還是下意識望向半山坡上的天明寺,心中頗為欣喜:

  我還頭痛兵馬過來後,怎麽突擊禦營,結果你自己跑到山上去住,這真是天意啊!!!!

  楚國的皇帝,來到金城後,不在城裏住,卻在郊外天明寺下榻,此舉打亂了庵邏的計劃。

  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卻讓事情變得容易起來:

  隻要己方進展順利,一部分人先拖住山下禦營主力,另一部分人突襲天明寺得手,那麽....

  想到這裏,庵邏不由得握緊拳頭。

  他親自跑來中原,就是要現場指揮一次“奇襲。

  隻要這次奇襲幹掉了楚國皇帝李笠,楚國極有可能會陷入內亂,那麽,汗國就有機會重振聲勢,他的殺父之仇也能報了。

  傳入耳中的雷聲,將庵邏的思緒扯回來,他看著四周的火光閃爍,以及雷聲陣陣,意識到現在還隻是開始。

  事情成與不成,還得看接下來,運氣如何。

  但是,既然現在動靜鬧得這麽大,說明他的運氣真不錯:計劃中借道海西地區迂回入隴右的兵馬,已經順利抵達這裏。

  前方出現一道長長的拒馬,庵邏帶著人從拒馬的一側經過,以拒馬遮擋自己的聲影,避免被另一邊遠處正在行進的楚兵發現。

  這道長長的拒馬,如同長牆一般,隔住了左右兩側的視線,如此屏障,讓庵羅想起了中原所稱“祁連山脈。

  祁連山脈,走向是西北-東南,其山麓東麵是中原所稱河西地區,山麓西麵,則是吐穀渾的地盤——海西地區。

  所謂“海西中的“海,指的是“西海這個大大的鹹水湖。

  突厥騎兵想要奇襲中原的隴右地區,幹掉出巡至此的皇帝,正常來說要走河西地區。

  但如此一來,行蹤會很快暴露:從瓜州開始,沿途就有大量烽燧,將突厥騎兵的動向快速傳到隴右。

  庵邏深思熟慮,為自己的複仇之師設計了一條隱秘的行軍路線:

  騎兵經由汗國的附庸國於闐,翻越祁連山,進入海西地區,由西向東橫穿吐穀渾國土。

  然後從湟水河穀突然衝出來,直接衝進隴右地區(南側),隻要把握好好時機,就能偷襲成功。

  借道吐穀渾,也許會走漏消息,但吐穀渾並未向楚國稱臣,之前也和周國沒什麽聯係,所以中原朝廷對吐穀渾的海西地區,“看得不清楚。

  而且,吐穀渾各部得知楚國天子抵達蘭州,已經嚇得西遁,即便碰到了長途奔襲的突厥兵馬,也不可能戀戰,更不可能向楚國通風報信。

  這就是庵邏的謀劃,以奇兵突擊出巡隴右的楚國皇帝。

  現在,這支奇兵已經發動進攻,整個計劃裏最難實現的步驟,已經實現了。

  他聽著外麵的動靜,聽著行轅裏的人聲鼎沸,再次望向半山腰那依舊為黑夜籠罩的天明寺,咧嘴一笑:

  你以為隴右是什麽地方?多少人想弄死你,你卻自己跑來送死!

  。。。。。。

  皋蘭山上,從南麓陡壁爬上來的死士們,潛伏在草叢中,瞪大眼睛,看著眼前一片漆黑的樹林。

  北麓山腳下的動靜,隨著夜風飄來,飄入他們耳中。

  山腳下閃爍的火光,將他們的瞳孔映亮。

  雖然到處都是蚊子,叮得他們身上很癢,但沒有人吭聲,默默的蹲在草叢中。

  這裏算是山頂(群峰之一),而楚國皇帝下榻的天明寺,就在他們腳下(半山腰),雖然按照內應的說法,這一帶的哨兵不多,但謹慎起見,還是不要弄出太大的動靜。

  隻有帶頭的吳秋,時不時學鳥叫,發出信號,讓接應者聽到。

  不一會,有鳥叫聲在前麵響起,兩隻鳥兒“對唱了一會,忽然安靜下來。

  很快,一名僧人被人帶了過來,吳秋定睛一看,果然是內應:天明寺的一名和尚,法號“法定。

  俗名“韓丙。

  韓丙和他有生死之交,後來因為家逢變故,在天明寺剃發為僧。

  但實際上是突厥的眼線,當然,這是他後來才知道的。

  “情況如何?吳秋低聲問,法定(韓丙)搖搖頭:“我出來時,寺裏一潭死水,現在就不知道了。

  “莫不是人跑了?吳秋有些緊張,他冒著生命危險,帶著好漢們從皋蘭山南麓攀上陡壁,中途滾下去不少人,可不能白跑一趟。

  “不可能,姓李的帶著許多家眷,不點燈,不打火把,怎麽走?法定說完,看著半山腰處依舊黑燈瞎火(相對而言)的佛寺,把手一揮:

  “跟我來,不能耽擱了。

  吳秋立刻招呼左右,跟著法定往樹林裏摸去。

  天明寺的後麵,有一個地道直通山頂,這地道是借助山上溝壑改造出來的(加蓋、覆土),為要緊時刻逃命之用。

  當然,這地道是個秘密,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而法定就是其一。

  不一會,一行人來到樹林裏某處石壁,挪開遮蓋物,進入一個石窟,然後進入其中地道。

  為了避免出意外,隻點了三根火把:隊伍頭尾各一根,隊伍中間一根。

  因為地道不寬,吳秋和手下排成長隊,慢慢走著。

  吳秋走在隊伍前麵,看著前方的黑洞洞,想著一會能否成事。

  應該能成,山下那麽大動靜,說明突厥騎兵真的橫穿海西,從湟水河穀衝出來,衝到這裏,和楚國禦營交戰。

  突厥人的計劃,成功了一大半。

  但突厥騎兵能攻破禦營麽?未必。

  因為楚軍裝備著“火器,其中,就有‘馬輕侯’。

  吳秋明白,血肉之軀在‘馬輕侯’麵前不堪一擊,所以,想要幹掉楚國皇帝,他和手下的機會更大。

  於是,法定作為突厥人在隴右的眼線,兼吳秋的“老相識,牽線搭橋,促成了一次“合作。

  但誰也沒想到,楚國皇帝來到金城後,竟然在天明寺下榻,吳秋覺得自己要是錯過了如此良機,真是對不起死在長安城外的兄弟們。

  想著想著,吳秋呼吸有些急促。

  他是金城人,家中頗有田地,又有不少部曲、莊客,所以是地方大戶,成了長安朝廷拉攏的對象。

  於是,吳秋成了府兵的“帥都督,管著數百兵。

  去年,長安之役,他的許多鄉親和部下,慘死在楚軍的火器之下。

  當時戰場上血肉橫飛,那恐怖的場景,吳秋永遠也忘不了。

  許多人已經被楚軍的火器嚇破膽,所以要當順民,可他卻要報仇。

  所以,當官軍成建製投降後,他離開長安,跑回金城,召集夥伴,等候時機。

  吳秋判斷,楚國的皇帝,很有可能來隴右巡視,收買人心,屆時,就是他的機會,而隴右地區對楚國不服氣的人,並不少。

  因為按照楚國之前的做法,遲早會在隴右檢地、檢籍、檢寺,這就是在斷大夥的根基,如何能坐以待斃?

  但是,僅靠地方豪傑自己的力量,很難突破禁衛,刺殺皇帝。

  畢竟連官軍(周軍)都打不過楚軍,豪強部曲們更不可能戰勝對方。

  所幸,有法定幫忙。

  “老韓,庵邏不會食言吧?吳秋問,法定沒有回頭,邊走邊說:“食不食言,他們都不可能在隴右逗留太久,所以,隻要姓李的一死,你們的機會就來了。

  “不不,我是問你,庵邏許給你的承諾,當那什麽‘吐屯’,萬一他食言?

  “‘吐屯’一職,又不是隻有阿史那氏才能擔任的要職,你放心,我這邊很穩當,不用再扮做和尚了,也是一件快事。法定說著說著,眯起眼睛。

  千算萬算,誰也沒想到楚國皇帝抵達金城後,竟然在天明寺住下,這正是天意讓他有一場大富貴。

  幹掉李笠後,他就跟著阿史那庵邏去西域,在那裏,隨便在一個小國做“吐屯,當小國國王的太上王,悠哉悠哉過日子。

  突厥汗國控製了西域諸國,並在各國設“吐屯一職,這可是等同於國王的存在,他在西域當吐屯,日子過得逍遙快活,中原這邊鬧得天翻地覆,都和他沒關係。

  至於吳秋,隻要不被人找到刺殺楚帝的證據,就能在隴右繼續待下去,一旦關隴地區大亂,搞不好還能乘勢而起...

  雙方都有一個不錯的前程,這前程就在天明寺,也不枉他扮做和尚,在這裏吃了幾年的齋飯。

  當然,這都多虧了那個楚國皇帝狂妄自大,居然離開行轅,在半山腰的天明寺住宿。

  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不知走了多久,地道前方已是盡頭,吳秋借著火把的火光,看見前方是幾級台階,頂部有一如同井蓋的木門。

  法定靠在台階土壁一個伸出的竹筒口處,側耳傾聽,聽外麵的動靜。

  地道的出口,是廚房的一個大灶台爐膛,按說這時候不會有人在廚房裏,但他一向謹慎,所以出去前,一定要多個心眼。

  吳秋見狀趕緊讓人把前頭的火把滅了,免得一會打開地道門,火光暴露行蹤。

  法定側耳在竹筒旁聽了一會,沒聽到外麵有什麽別樣的動靜,便輕輕開門:把木板往上推。

  卻推不開。

  似乎灶台上放了重物,壓著木門。

  他心中一緊,再推,還是推不開。

  心中著急,愈發用力推,推得木門“咯吱咯吱響,還是推不開。

  旁邊,吳秋見其如此模樣,覺得情況不對,就在這時,聽音竹筒裏忽然噴出大量液體。

  這液體有些黏滑,帶著刺鼻氣味,吳秋剛開始還以為地道口開在廁所附近,是糞坑漏了,但很快聞出味道不對。

  隨後,深埋心裏的恐懼,再度浮現。

  他又想起了那天,長安城北,渭水南岸,官軍大陣被楚軍火器摧殘、蹂躪的情景。

  雷聲中,人群出現一道道血痕;衝天火光裏,無數人影搖曳,慘叫聲不絕於耳,許多熟悉的麵孔在他麵前破碎、發黑、消失。

  “是,是火油!外麵不對啊!!

  吳秋脫口而出,轉身要跑,但後麵都是人,狹窄的地道,寬度僅容兩個人側身並排站著,他想往回跑,又如何跑得了?

  昏暗的地道裏,忽然明亮起來,順著竹筒流入地道的液體冒起火,把法定和吳秋點燃,然後點燃其他人。

  “啊啊啊啊啊啊!!!

  慘叫聲響起,地道裏的人們被火光吞噬,身影不斷搖曳,又發出“滋滋滋滋滋的聲音。

  。。。。。。

  房間內,幾名皇子和公主,圍在嫡母的身邊,麵露驚慌之色,外麵傳來的動靜,讓他們坐立難安。

  說是放焰火吧,夜空中沒有火花綻放。

  說是夜市賞燈吧,阿娘又不許他們出去。

  到底是怎麽回事?

  “父親在釣魚,你們莫要怕。黃姈輕聲說著,麵色平靜。

  孩子們見母親一臉風輕雲淡的樣子,心中不安漸漸消散。

  過了一會,有幾個甚至打起盹來。

  黃姈見狀,便讓宮女們鋪好席子、被褥,讓兒女們“排排睡。

  外麵響起問候聲,黃姈和兒女們說了一會,轉出去。

  卻是個禁軍將領,身著甲胄在外等候。

  為防暗箭,門外豎起好幾個大盾,以作屏障。

  “情況如何?走地洞進來的老鼠?黃姈站在大盾屏障後,輕聲發問。

  “回殿下,老鼠已經被燒死在地洞了。

  黃姈又問:“四周情形如何?

  “殿下放心,寺外各處,暗哨並未發現可疑之人接近。

  黃姈再問:“各處暗哨不會被人偷偷拔掉吧?

  “殿下放心,所有暗哨安好,隻有一群老鼠,走地洞過來。

  黃姈問了一會,確定如今形勢“均在掌握之中,放了心。

  回到房內,嫡庶兒女們都已經睡著,她在一旁坐下,倚著憑幾,聽著外麵的動靜。

  想起李笠的布置,不由得歎了口氣:釣魚、釣魚,成日裏釣魚!!

  自己做魚餌釣大魚也就罷了,還帶著家人一起當魚餌,這是怎麽當一家之主的?

  不過現在埋怨也沒用,李笠從不打無準備之仗,此次在金城天明寺“釣魚,準備充分,隻要突厥人敢來,就一定會有“驚喜。

  隻是沒想到,這天明寺裏居然有暗道通向山頂,若不是寺裏有人出首,今晚或許會多一些波折。

  想著想著,黃姈看著旁邊的油燈,伸手過去。

  手的一側被燈光照亮,但另一側,卻因為處於背麵,一片昏暗。

  李笠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前漢,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中原時,本來是要走河西地區,這是從西域回中原的主幹道,但那裏被匈奴占據。

  “於是,張騫走祁連山另一邊的旁道——羌中道。

  “羌中道,又稱西海道,東西橫跨如今吐穀渾海西地區,走到了西海,繼續往東走,出湟水河穀,便能抵達金城,匯入主幹道。

  “張騫就是這麽避開河西匈奴,平安回到長安。

  “我要是突厥人,得知中原皇帝到隴右巡視,肯定要走這條道搞偷襲,此道西端是於闐國,為突厥附庸,借個道,方便得很。

  “雖然中途要橫穿吐穀渾的大部分國土,但十幾年前,吐穀渾被突厥聯手周國教訓過,肯定是不敢阻攔的。

  “更何況,吐穀渾和中原的楚國沒什麽交情,也不會通風報信,於是,當中原皇帝抵達隴右,眼睛隻盯著河西地區的動靜時,我的數千精騎突然從湟水河穀衝出來...

  “再加上地方豪強的接應,來個內外夾擊....

  “所以,我們要體諒突厥和隴右地頭蛇搞事的心思,他們需要一個機會,我呢,就創造一個機會給他們...“轟!!!

  一聲巨響傳來,打斷了黃姈的思緒,也把剛入睡的皇子、公主們驚醒。

  他們驚慌失措的爬起來,東張張望,見母親就在旁邊,心定下來。

  黃姈安慰著子女,聽著外麵的動靜,苦笑了一下。

  釣魚釣魚,這是要一輩子都釣魚啊...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