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戰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4-30 22:00      字數:4482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清晨,白鹿原東,因為灞水上堰壩蓄水而形成的“灞湖上,大量木筏如浮萍般聚集著,隨波蕩漾,未見移動。

  白鹿原上,周軍營壘望樓裏,兵卒們盯著這些木筏,如同監工盯著奴工。

  木筏為楚軍所製,數量不少,光看規模,倒是有模有樣的舟師,已經在水麵上盤桓了數日,想要靠近堰壩,卻被趕走。

  畢竟在這片汪洋裏,可沒有舟師大展身手的機會。

  即便南人擅舟,在這裏也施展不開。

  登上一座望樓的宇文會,用千裏鏡看著遠處水麵上的木筏群,琢磨著對方想幹什麽。

  作為全軍主帥,他比誰都清楚堰壩的重要性,所以白鹿原駐軍絕不會讓對方得逞。

  但思來想去,他想不通楚軍要如何破壞堰壩,反正對方不可能從水路接近。

  因為堰壩蓄水而成的這個“湖,隨著灞水河穀走向,成長條狀:西麵是白鹿原,東麵是驪山山脈西麓。

  因為地勢的原因,這個長條狀的湖泊,隻有中間灞水河道位置較深,兩側較淺。

  所以,“湖麵的寬度和深度,都不足以讓大船隊展開隊形。

  楚軍想要依靠這些簡陋的木筏,衝擊有周軍水寨以及臨時水師護衛的堰壩,十分困難。

  擠在“湖麵前進的木筏群,很容易被火攻燒個精光。

  對方若想橫渡“湖麵,登上白鹿原,也不容易。

  因為白鹿原的地麵比“湖麵高很多,對方劃著簡陋木筏過來,靠岸後光是爬坡都費力。

  若走陸路,從“灞湖東沿接近堰壩,也很困難,因為那裏根本就沒有路,為丘陵起伏地區,大隊兵馬根本就過不來。

  若楚軍從遠處繞過“灞湖,走陸路來白鹿原,同樣會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無法投入太多兵力。

  而且,宇文會麾下大軍在白鹿原嚴陣以待,必然會讓楚軍有來無回。

  他覺得,對方奪不了壩,就無法放水,那麽,下遊灞橋地區的楚軍,便不敢輕易過河。

  雖然楚軍分兵,抵達渭水北岸,與長安隔河對望,但是對方兵力終究有限,無法同時在幾個方向發動猛攻。

  所以,就這麽對峙下去,等到開封那邊....

  宇文會放下千裏鏡,看著眼前山水風光,期盼起來。

  他是宇文護之子,替父分憂,坐鎮白鹿原。

  雖然戰局對周國極為不利,但父親給他交了底:隻要堅持下去,開封那邊,就要生變了。

  具體是什麽“變,父親沒有細說,不過宇文會猜得出來:父親一定派了死士去開封,刺殺楚國國主李笠。

  李笠出身微寒,靠著軍功爬上高位,然後以外戚身份篡位,根基不是很牢。

  李笠一旦出事,楚國極大可能會內亂,那麽朝廷就有了機會。

  但在那之前,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長安,不然,一旦長安淪陷,不說楚國接下來會不會亂,周國是肯定完了。

  正思索間,旁邊部將稟報,說水麵上那些楚軍木筏有些不對勁。

  他再次拿起千裏鏡,仔細一看,愣住了:水麵,那些靠在一起的木筏上,“鼓起一個個大布袋。

  布袋下似乎有火光閃爍,隨著時間流逝,布袋漸漸變得“豐滿,豎起來。

  然後,飄起來。

  宇文會揉了揉眼睛,再用千裏鏡看,確實看見那幾個布袋陸續飄起來,離開木筏,離開水麵,飄向空中。

  如今刮的是南風(偏東南風),這些大布袋緩緩向著下方向的堰壩飄去。

  宇文會放下千裏鏡,用肉眼看著眼前那“小小的布袋,就這麽越飄越高,慢慢往西北方向堰壩飄去,不由瞠目結舌。

  這、這是怎麽回事?

  。。。。。。

  風在吹,推動一個個熱氣球,越過灞水上堰壩,向著下遊、西北方向而去。

  其中一個熱氣球吊籃裏,馬奇回頭看著“遠去的灞水堰壩,覺得有些遺憾:可惜,上級否決了“空襲堰壩的計劃。

  計劃是他提出來的,方式是在“灞湖水麵木筏升起熱氣球,借著風力飄到堰壩上空。

  然後將吊籃下掛著的大型火油彈扔下去,焚燒堰壩旁的水寨、船隻。

  與此同時,“木筏水師快速衝向堰壩,將裝載大量火藥的木筏帶到堰壩旁,引爆,直接把堰壩炸崩潰。

  如此一來,堰壩就完了,積蓄多日的湖水一泄而空,己方主力就能放心渡過灞水,和周軍決戰。

  但是,這麽做的成功率不算高,上級出於穩妥考慮,否決了他的計劃。

  由“空中縱火,改為“空中偵察。

  不知不覺,熱氣球已經接近灞水下遊周軍大營,馬奇聽著下麵傳來的急促號角聲,覺得好笑。

  雖然他們的熱氣球飛得不高,但地麵弓箭手是根本夠不著的,哪怕是站在望樓上射箭也不行。

  看看左右,見其他熱氣球都穩穩的保持著距離和高度,馬奇放了心。

  他再次檢查自己的安全帶是否固定穩當,然後拿出畫板,探出頭,看著地麵。

  將自己所見周軍營地全貌,畫在畫板上夾著的網格紙上,以此向上級提供較為詳盡的“敵營鳥瞰圖。

  這種偵查方式有些特別,難度也不小,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將一個龐大營地的概況準確畫出來,即“鳥瞰圖。

  因為“鳥瞰圖要用於決策,所以必須把要緊的建築畫下來,敵營輪廓和營內布局也不能“變形太多。

  一份素描出來的“鳥瞰圖要具備真實的軍事價值,可不容易。

  而他們,就是專門畫“鳥瞰圖的專業人士。

  在空中繪製“鳥瞰圖,是空中偵察的必備技能,熱氣球偵察隊的偵察兵,個個都是素描高手。

  馬奇和同袍們經常進行相關訓練,每個人的“年飛行時間,都在二百小時以上。

  還專門訓練俯視時對大型建築群的快速、準確素描,練出一身過硬的繪畫技術。

  此刻,他們在空中“飛,地麵則喧囂起來,無數人如同螞蟻一般,在大小形如曬穀場的營地裏轉來轉去,一個個抬頭看天。

  馬奇無心去猜此時下麵周兵們的想法,他不時看看地麵,不時看看畫板。

  手拿著筆不停在畫板上網格紙內移動,勾勒出周軍營地的概況。

  各類防禦工事的布局,營帳大致分布,馬圈、草料場、糧倉的位置,等等。

  旁邊,另外兩名偵察兵,認真操作著噴火爐,確保氣球有足夠的熱氣以保持高度。

  此次空中偵察,飛行距離很長,已經到了熱氣球飛行的極限,所以對於燃料的使用,需要精打細算。

  無論如何,他們都要確保熱氣球維持安全高度,平安飛越周營上空,飛過渭水,在渭水北岸己方控製區降落。

  若是操作失誤,或者風向有變,導致熱氣球在敵人控製地區降落,那就慘了。

  所以,執行任務前,每個人都寫了遺書,以防萬一。

  不過,如今南風(偏東南風)強勁,楚軍熱氣球以較快的速度,從白鹿原堰壩飛到灞橋附近周營上空。

  又快速飛越周營上空,在燃料燒得差不多後,勉強飛過渭水,在北岸己方軍營附近下降。

  熱氣球還沒落地,就有一大群人跑到下方等著,抓住吊籃放下的長繩,如同拔河一般,把熱氣球“扯下來。

  不是這些兵卒急不可耐,實在是軍情緊急:諸位將軍和參謀,就等著此次“空中偵察的結果。

  一旦確定了,就要....

  馬奇一隻腳剛跨過吊籃,另一隻腳還沒跨過來,就被人扯著:“圖呢?圖呢?

  馬奇揚了揚手中的畫板:“在這..哎喲莫要硬扯啊,老子的褲襠掛住了!!!

  “趕緊的,去大帳!!諸位將軍都等著看呢!!

  “急也不急在這一下,我的褲襠.....哎喲!!!!疼啊!!!

  。。。。。。

  灞橋東,顯得有些冷清的楚軍大營裏,主帥、皇太子李昉,坐在空蕩蕩的中軍帳裏,閉目養神。

  麵前案上,擺著形勢圖,其上繪著灞橋、白鹿原、長安、渭水北岸地形,以及敵我形勢。

  又有一張素描網格圖擺在一旁,是剛送到不久的“鳥瞰圖。

  “鳥瞰圖是熱氣球偵查隊的偵查結果,已經第一時間送到他這裏,但無論有沒有這個結果,都不會對今日的既定作戰計劃形成實質影響。

  無非是有了“鳥瞰圖後,己方能掌握灞橋西周軍大營的內部布局,將士進攻時能夠更加“有的放矢。

  他睜開眼睛,看了看懷表。

  指針指向十點五十分,距離進攻,還剩十分鍾。

  這是關係到天下局勢的決戰,而他雖然是參戰一方的主帥,卻不過是旁觀者罷了。

  李昉收起懷表,繼續坐著,一動不動,回想之前收到的急報。

  兩天前,他父親在開封行宮,招待結拜兄長李義孫。

  父親和李義孫的事情,李昉出征時,已經聽父親說過了,所以,官軍進入關中後,順利接應李義孫及其家人,並送其一家去開封。

  卻沒想到,李義孫幼子的奶娘,是刺客。

  刺客於筵席上行刺,差點就得手。

  父親在親筆信中簡要說了事情經過,並讓他放心,說不過這次刺殺是有驚無險。

  但李昉明白,父親輕描淡寫的後麵,是生死一瞬間。

  他一直在提防刺客,卻沒想到,刺客直奔父親而去,並且是以讓人未曾提防的身份,突然發難。

  也虧得刺客未能得手,否則....

  李昉不敢想象若刺客得手,父親遇刺身亡後,會是什麽局麵。

  毫無疑問,他必須立刻趕回開封,至於前線戰事....就隻能交給長史,交給參謀部。

  他即便及時趕回去,繼位,接下來,要如何穩住局勢?

  那些臣服於父親的人,未必信服他這個“孺子,尤其前朝(蕭梁)舊臣,這些人當年既然能夠拋棄蕭氏,之後拋棄李氏,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這件事(皇帝若遇刺身亡)的後果,不能深思,因為越想就越讓他後背發涼。

  所以,李昉慶幸之餘頗為惱怒:等拿下長安城,幕後主使,決不輕饒!!

  他心中下了決心,怒火蹭蹭蹭竄起來,但很快恢複理智。

  先打贏再說。

  李昉再次看起那“鳥瞰圖,李昉的思緒,飛到了渭北大營。

  他是掛名主帥,具體軍務,由長史主持,必要時,才會對參謀部做出指示,而具體作戰,也是參謀部來指揮。

  所以,他不會出現在前線,不需要現場指揮。

  那麽,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兵馬集結在渭北大營,灞橋東的大營必然成為空殼。

  這麽安排,就是為了避開灞水上遊白鹿原附近的蓄水堰壩。

  參謀們認為,不值得為了那個堰壩投入過多的精力和兵力,不需要浪費時間,跟著周軍的“節奏打仗。

  己方不如直接在灞水入渭水河口的上遊、長安北側,對長安發動進攻。

  如此一來,駐紮白鹿原的周軍,就隻能作壁上觀,周國等同於損失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己方灞橋大營,雖然是個空殼,但靠著火炮組成的防禦陣地,完全可以擋住周軍的猛攻。

  所以,他可以在灞橋大營待著,等決戰的結果。

  這種等待,讓李昉坐立不安,他雖然對官軍的實力有信心,但負隅頑抗的周軍,或許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決戰會打成什麽樣子,他心裏沒底。

  己方分兵,在渭水北岸紮營,周軍必然有所防備,事實也是如此:周軍在渭水南岸打下許多木樁,又挖掘壕溝,各類防禦工事一應俱全。

  官軍得先過渭水,突破“木樁陣,才能初步在南岸安穩腳跟。

  但周軍不可能等著楚軍從容過河,必然全力撲來,惡戰在所難免,打起來後,戰事會順利麽?

  李昉想著想著,坐不住了,起身在帳內來回走動。

  他真想親臨戰場,親眼看戰局發展,而不是在另一個地方坐等,等著人來通傳戰報。

  “轟,西北方向有雷聲傳來,李昉立刻走出大帳,循聲望去。

  現在頭頂上是藍天白雲,不可能是天上打雷,所以這聲音必然是炮聲。

  李昉再次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現在是十一點正。

  炮聲來自渭北大營方向。

  決戰,開始了。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