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一葉知秋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4-17 12:31      字數:2365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下午,長江南岸,郢州夏口,港口外江麵,自蜀地而來的船隊正等著入港。

  當中一艘船上,一身便服的宇文招,坐在舷窗邊,看著窗外江麵密密麻麻的船隻,覺得有些難以置信:怎麽這麽多船?

  好像羊群一樣,舉目望去,無邊無際。

  旁邊,陪同的一名官員見他盯著窗外不發一言,明白這位是被夏口港的繁華航運場景所震撼。

  船要靠岸,還得等一陣子,他便講解:

  “此地為漢水入江處,商賈雲集,商船多,再正常不過。

  宇文招不吭聲,但很明顯在認真聽,那官員便介紹起來。

  然而要說的內容有很多,一時半會說不清,於是撿比較特別的說,以便對方可以“一葉知秋:

  “如今海貿大興,而造大海船需要很多木料,洞庭湖區周邊群山,多有高大樹木,常年運往建康,入船場,造大海船。

  “不僅造船,各地對木料的需求也很大。

  “許多商賈靠著販賣木材發家致富,洞庭湖麵為此繁忙不少,夏口作為江沔要地,成為木材中轉地,港區日益繁忙。

  這介紹引起了宇文招的興趣,他現在是階下囚,沒什麽指望了,那麽聽聽一些奇聞異事打發時間,倒也不錯。

  便問:“這麽多木料,要如何運往下遊建康?

  “若放在江裏漂,大概會很慢吧,而且江麵上船隻如梭,大量漂浮的巨木,難道不會有隱患麽?

  “宇文公所言甚是,所以,這一行當有各種講究...

  話題延伸,官員開始講解如何長途運輸木料。

  木輕於水,所以在洞庭湖區周邊群山砍伐的木材,從各河流漂入湖區,製成一個個木排。

  豎起簡易桅杆,然後張帆,如船一般航行入江。

  既然是當船一般用,其上自然有“船工操縱。

  當然,木排的條件比不上正經的船,所以船工的工錢要比尋常船工高。

  而沿途要提防水寇,還得有船跟著,是為押運。

  長江水寇,古來有之,不過這些年來,官府花了大力氣剿滅沿江水寇,在各江段駐紮水師巡邏,又組織民間船隊參加“聯防,現在江上交通頗為安全。

  江路平靖,行商的人越來越多,加上木料供應充足,所以載貨量數千斛的大型江船越來越多。

  無論上水還是下水,商船大多經過夏口,所以才有眼前這壯觀景象。

  宇文招聽了,問題更加多:“船多,意味著貨物多,那麽,主要是些什麽貨物,被商賈們不停販運?

  官員回答:“譬如茶葉。

  “茶葉?宇文招覺得有些驚奇,“茶葉的銷量如此之大?

  “很大,而且供不應求。官員點點頭,提筆在紙上畫示意圖,以便讓這個被俘的周國宗室理解一下,如今茶葉的買賣有多大。

  以湘州(指代洞庭湖區)為例,各地官府組織百姓在丘陵地區大規模種植茶樹,民間商賈也積極開辟茶園,耗時十年,終於迎來“收獲期。

  新種茶樹,一般要到三四年才可少量采摘,臨近十年時,進入盛產期。

  如今是貞元十年,所以,湘州的茶葉產量暴漲,卻不愁銷路:官府早就安排好了銷售渠道,茶農們不需要為此操心。

  這些茶葉,先在當地茶場進行處理,製成散茶、茶磚、茶餅後外運。

  銷售的地區,有楚國國內各地,也有邊塞,以及海外。

  官員在紙上劃了一條線,將洞庭湖北段入江口,與長江下遊入海口附近的廣陵連在一起:

  “湘州的茶葉,裝船後,順長江而下抵達廣陵,不過數日時間。

  “在這裏,可以沿著運瀆北上,入淮,又入另一條運瀆,北上,抵達開封。

  “要麽在開封銷售,要麽繼續北上,過黃河,入河北,要知道,如今河北,百姓們也開始喝茶了。

  “或者,在廣陵轉入大海船,入海,南下前往嶺表交廣,貨與海外番商,海外番商如今可是很歡迎茶葉的。

  “亦或是入海後不南下,而是乘風北上,過青萊,折入幽燕沿海,在那裏卸貨,運往幽州薊城。

  “再從薊城走陸路翻越燕山,抵達懷荒,在那裏,被商賈們運往草原銷售。

  “當然,海船可以不在幽州靠岸,而是沿著海岸繼續往北,抵達遼西沿海地區,卸貨之後,運到營州柳城,銷往遼西草原。

  宇文招看著示意圖,聽著講解,漸漸明白了楚國國內茶葉貿易的路線,隻覺難以置信。

  隨後動容:楚國朝廷鼓勵商貿,甚至牽線搭橋,譬如茶葉的生產、運輸、銷售,形成了一張巨大的“貿易圖。

  這張圖,不僅囊括了楚國國內地區,還不斷向草原各個方向延伸。

  甚至還穿過驚濤駭浪,向著萬裏之遙的海外延伸。

  且不說這樣的貿易是官辦,還是官民同辦,光是看範圍,就能看出楚國國主的眼界有多寬廣。

  對方的眼睛,不僅僅看著中原。

  還看著草原,看著海外。

  楚國可以組織各地百姓在丘陵、坡地大規模種植茶樹,然後把茶葉大規模銷售,其他製品呢?

  在長安都有名的楚國瓷器、玻璃器,想來也是如此吧?

  楚國的國庫,可以通過貿易以及商稅,獲得豐厚的收入,養得起更多的兵,更多的馬。

  楚國國主擅貨殖,所以不缺錢;會治國,能檢寺檢地檢籍,所以不缺糧和勞動力;會練兵,會打仗...

  這樣的敵人,太強大了。

  楚國有報紙,上麵刊載著不少消息,宇文招之前就有所耳聞,此次離開成都,乘船東進,他就看了許多報紙,打發時間。

  當然,他看的報紙都是舊報紙,發行日期至少都是三個月前,但即便如此,也看得津津有味。

  從中知道了許多事,了解到如今的楚國,正在發生著一些奇怪的變化。

  前不久路過江陵,他看到了最新的報紙,除了刺眼的“官軍收複蜀地之外,他發現報紙刊載的新聞,幾乎和戰爭沒什麽關係。

  占據版麵最多的,都是各類“商訊,以及各地民生消息。

  看來,楚國的百姓,更關注民生,至於打仗,不在意。

  這種不在意,不是漠不關心,而是默認官軍必勝。

  既然是必勝,所以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需要報紙來長篇累牘的“歡呼。

  想到這裏,宇文招心中滿是悲涼:碰到如此對手,怎麽能贏?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