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魚加羊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4-05 12:40      字數:3117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上午,散朝歸來的李笠,和前來稟報事務的尚書左仆射祖珽,就一件事交談起來:開封周圍,食用牲畜和家禽,該養什麽為主?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是問題,但關係不小:食用牲畜,基本上以羊為主,這就需要大量草場,那就會影響馬的飼養。

  李笠不能接受養羊不養馬的情況出現,因為馬屬於戰略資源,其在國防上的意義十分重大。

  雖然,現在的楚國擁有了草原(部分),有了產馬地,但是,李笠認為,中原腹地(譬如河南、兩淮),必須要有一定麵積的牧馬場,以防萬一。

  而且,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中原養馬體係,不能因為太平了就荒廢了。

  “陛下,對於百姓來說,養羊的收益明顯高於養馬,因為羊可以賣出好價錢。

  祖珽陳述著調查而來的數據,“以開封為例,因為城中對羊肉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所以養羊來賣能賺不少錢。

  “養馬不同,首先,對於尋常百姓而言,馬嬌貴,不好養,養大之後,若不是好馬,賣不出太好的價錢。

  “牽著一匹素質尋常的馬,到騾馬市售賣,或許等個幾日都賣不出去。

  “還不如養羊,羊毛可以賣錢,羊肉也可以賣錢,不愁銷路,脫手容易。

  “所以,隨著開封城對羊肉的需求越來越大,周邊地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羊,四處放羊吃草,對草地的需求越來越大。

  “也有外地百姓,等羊長得差不多,便趕著羊出門,長途跋涉來開封,這一路吃草吃過來,到了開封,剛好長夠分量,可以出手。

  祖珽所說數據,李笠已經知道了,也意識到事情的嚴峻性:

  經濟利益驅動下,民間養羊的熱情高於養馬,那麽,羊、馬爭草地的矛盾,會漸漸尖銳。

  對養馬場的草地侵占,會成為趨勢。

  許多人認為,既然朝廷有了產馬地,不再缺馬,中原腹地就沒必要給馬留出那麽多草場,同樣的草地,不如拿來養羊。

  畢竟,尋常小家小戶,很難養得出在賽馬會上跑出好成績的駿馬。

  雖然以朝廷目前的執行力,下“禁羊令並予以執行也不是不行,但和經濟利益相違背的政令,是執行不了多少年的。

  祖珽認為,如果朝廷要以確保中原有產馬地為重,就得早日下決心,對民間養羊的情況進行遏製。

  如果做不到,那麽,羊把馬的草給搶了的情況,必然會漸漸成為普遍存在的現實。

  到時候再後悔,想采取什麽措施,會變得很難。

  “羊的飼養,有放養、圈養,圈養不行麽?李笠問,這個問題他真是沒仔細研究過,因為滿腦子想的是養馬。

  祖珽回答:“臣仔細打聽過,羊若圈養,容易生病,或者體質差,導致肉質差。

  李笠會養魚,觸類旁通,能理解為何圈養的羊容易出問題:“也就是說,大量的羊擠在一起,排泄物清理不便,羊圈環境差,羊的密度又大,容易致病?

  “對,陛下果然....果然體察民情。祖珽差點說錯話,因為讚揚皇帝會養羊(魚),其實很不妥當。

  隨後補充:“而且,公羊聚在一起,容易爭鬥,導致兩敗俱傷,驚擾羊群。

  李笠覺得有些頭疼:“就沒有辦法改進圈養技術麽?

  這問題按說不該問宰輔,堂堂天子和宰輔討論如何養羊,這傳出去,可是“有礙觀瞻。

  但祖珽卻是有備而來,不在乎旁邊有官員記錄對話,慷慨陳詞:“當然有,已經有一些人,設法圈養綿羊,以有限的占地麵積,盡可能多養羊。

  “他們摸索出了不少好的辦法,確保羊圈清潔,降低羊群發病的幾率,確保養出來的羊,肉質尚可,不至於被人嫌棄。

  說到這裏,他上呈另一份報告。

  李笠看了一下,對這意外之喜很滿意,祖珽辦事總是滴水不漏,甚至會主動舉一反三,亦或是主動急皇帝之所急。

  譬如這件事(民間養羊意願高漲),祖珽是主動提起,並做了相關調查,還把先進的養殖技術(圈養羊)初步摸了個底,讓皇帝一目了然。

  原因,當然是因為祖珽知道皇帝重視養馬,那麽有可能危急養馬事業的事情,作為臣子的祖珽,自然就要“急皇帝之所急。

  不僅提出了擔心,還擬定了一個應對方案:

  推廣圈養羊,即用占地相對較少的大規模養羊場(圈養),向開封提供充足的羊肉供應,避免和馬爭奪草場。

  然後以規模經營的優勢,壓低羊的價格,手段包括與開封城中羊肉消耗大戶(富貴人家、邸店等)簽訂供貨協議,使得個體散戶養羊的收益大幅下降。

  如此一來,就能通過“市場手段,壓製民間散養羊的規模。

  但這樣做的一個前提,是必須擴大牧草種植業(譬如苜蓿),確保養羊場有充足的草料來養羊。

  這樣做(擴大牧草種植)也有個好處,就是當牧草的供應充沛後,馬的飼養成本也會下降。

  而苜蓿等牧草的種植可以選擇在耕地輪休時進行,因為種了苜蓿後,不僅不會消耗地力,還會恢複肥力。

  而種植苜蓿的百姓,因為有養馬場、養羊場收購草料,也能獲取一些收入,並不會白忙活。

  所以,祖珽提出的方案,實施性很強,效果也是不錯的。

  隻要朝廷下定決心,給那些養羊場(圈養)以適當的“優惠政策,就能盡快讓養殖規模達到足夠大的量。

  對於民間而言,養羊的風險,明顯大於種牧草,隻要羊價低到一定程度,種牧草的綜合收益,就會高過養羊。

  這就是誘之以利。

  李笠看著內容詳實的報告,覺得很不錯。

  這樣能幹活、能體察上意、挑大梁的“高管,哪怕是在現代,大老板們誰不喜歡用?

  “說到養羊,朕想起養魚,畢竟魚加羊就是‘鮮’字。

  李笠放下報告,看著祖珽,“魚肉,可比羊肉便宜,尋常百姓,消費不起羊肉,但吃魚的門檻,沒那麽高。

  “養魚不需要占草地,養鯇魚的成本,即草料成本,也比養羊低。

  祖珽一邊聽,腦子一邊飛快的轉,要琢磨出皇帝說這話的真實意圖。

  莫非是以養魚來替代養羊?

  這隻能說是各有優缺點,魚離不開水,無論是養的時候,還是拿到集市上賣。

  “但是,養殖業的風險,終究是存在的。李笠話鋒一轉。

  “家財萬貫,帶毛不算,數十隻羊,折錢的話看起來可不少,然而一場瘟疫,就能讓一群羊死光,養羊人虧了大半。

  “同理,一次變故,大片魚塘變白,也是常有的事。

  “養殖業的特點就是這樣,無論是牲畜,還是雞鴨魚鵝,在飼養周期內都有風險。

  “而且,這些活物的運輸和售賣,也存在風險,因為活物隻要一日沒賣出去,就得養著,不然死了,就賣不出價錢,這和物品不一樣。

  “那麽,要繞過這種風險,有一種辦法,就是進行食物加工,將鮮肉加工成肉製品,譬如,把魚製作成魚鮓。

  “如此一來,長途運輸就不成問題。

  “或者,魚也可以用鹽醃製,做成鮑魚,沿海地區發展捕撈業,大規模製作鮑魚,隻要價格夠低,品質有保證,可以是多贏的局麵。

  鮑魚,在這個時代指代鹹魚,而後世所稱鮑魚,在這個時代稱為鰒魚。

  祖珽聽李笠這麽一說,很快想到了:肉製品加工,以此滿足尋常百姓的需求。

  無論什麽肉,均可製鮓,魚有魚鮓,羊也可做成羊鮓。

  當然,羊肉貴,魚肉相比之下,便宜很多,即便製成魚鮓,價格也相對“親民。

  那麽,在沿海地區發展鮑魚加工業,在長江、淮水沿岸地區發展魚肉製品加工業,在河北地區發展羊肉製品加工業。

  讓“東魚(鮑魚)西運、“南魚北運、“北羊南運成為現實...

  南北貨物的大規模交流,新開通的河淮運瀆——通濟渠,不就能發揮更多的作用了?

  運送南方物資抵達開封的船隊,清空貨艙之後,可以裝上北來的貨物,譬如羊肉製品,滿載南下,來回倒騰,收入可是大漲的。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祖珽回答看,不過又補充一句:“可若是如此,開封必然愈發繁榮,畢竟是漕運中轉之地,那將來...

  “洛陽的人氣,會不會被開封蓋過去?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 看書領現金紅包!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