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選擇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3-17 12:32      字數:2808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宜陽西南,洛水畔,群山環繞的一合塢邊上,西行的周國兵馬,連同大量軍屬、百姓,在此休息。

  前不久,洛陽周軍西撤,準備走洛川過宜陽回關中,卻在宜陽東北洛水畔的九曲阪,被楚軍追上。

  隨後,兩軍爆發激戰。

  這一仗,周軍輸得很慘,隻有少數兵馬逃過散關,抵達宜陽。

  因為楚軍來勢洶洶,所以宜陽守將決定後撤,撤往洛水上遊,匯合後方友軍,憑借地利抵禦楚軍追擊。

  但因為隨行還有大量百姓和軍屬,所以行軍速度較慢。

  所幸,楚軍為周軍在沿途設下的疑兵所阻,追擊速度也很慢,給了宜陽軍民撤退的時間。

  隨行兵馬當中,之前率軍抵達宜陽助戰的和州刺史李義孫,看著眼前的山山水水,有些走神。

  他本該在東邊伊川的和州鎮守,抵禦楚軍進攻,但戰局有變,朝廷要放棄洛陽,放棄闕南,收兵回關中,隻守洛川一帶。

  所以,他便帶兵來熊州,協防宜陽。

  現在這一走,也不知還能否返回家鄉。

  楚軍的實力很強,強到周軍招架起來很吃力,而他,本來可以留下的。

  看著眼前流淌的洛水,李義孫想起之前,那被人掘開的蓄水堰壩。

  他是楚國的內應,暗中向楚軍通傳伊、洛地區周軍的動向,其中包括宜陽周軍在洛水築壩蓄水一事。

  九曲阪一戰,守壩的周兵,是被他派去的人解決,待得看見了焰火信號後,決堤放水。

  這水一放,導致周軍大敗,宜陽也守不住了。

  按說,他該設法留下,譬如斷後,然後因為“力戰不敵,不得不向楚軍投降。

  這也是他的結拜兄弟、楚國皇帝李笠的安排。

  但是,李義孫不能這麽做,因為他的侄子李人傑如今在關中。

  李義孫覺得自己若投降楚軍,李人傑一家可能會倒黴。

  李人傑是李義孫兄長李延孫的獨子,若李人傑及其子因為他而喪命,李義孫覺得對不起兄長的在天之靈。

  所以,他隻能隨著大軍撤退,這一撤,也不知,接下來還會經曆什麽。

  毫無疑問,楚國統一天下的腳步不會停止,或許不久之後,楚軍就會兵臨長安,屆時,他要如何保全自己和侄子一家呢?

  隻能到時再說。

  想著想著,李義孫覺得有些感慨,他父兄的在天之靈,知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也不知會不會生氣。

  李義孫的父親李長壽,兄長李延孫,都是作為朝廷的忠臣,不斷征戰。

  李長壽孤軍守城、城破後被俘,寧死不屈,被敵軍主帥侯景殺害,而李延孫是因為長史意圖投東賊(東魏),被殺害。

  李延孫死後,李義孫和姊夫韋法保很快平叛,穩住了局勢,韋法保隨後挑起大梁,坐鎮闕南,率領將士與東賊周旋。

  最後,戰死沙場。

  現在,他李二郎貪生怕死,賣國求榮?

  暗地裏做內應,決堤放水,淹死了多少將士?

  那可是近十萬人,十萬條命!

  李義孫心中想著事情,想起李笠親筆信中的內容。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亂了將近三百年,是時候結束了。

  能夠讓天下統一,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日子的朝廷,才是值得效忠的朝廷。

  想到這裏,李義孫有些紛亂的心,平靜下來。

  抬頭看天,看著藍天白雲。

  李笠當年,還是個少年時,就殺了李家的仇人,讓李延孫的大仇得報。

  過了幾年,李笠竟然擊敗了侯景,並將其生擒,在建康遊街之後“臠割,讓李義孫的殺父之仇得報。

  所以,哪怕僅僅是報恩,他給李笠做內應,也是應該的。

  李義孫覺得李笠說得對,天下亂了將近三百年,這亂世,是該結束了。

  。。。。。。

  洛陽東郊,風塵仆仆的皇太子李昉,看著荒蕪的洛陽城廓,看著城廓西北角的金墉城,以及眼前靜靜流淌的洛水,感慨萬千。

  官軍收複洛陽,他奉父親之命來洛陽現場勘查,為接下來的重建做準備。

  而聞名天下的洛陽城,怎麽變成了這個樣子?

  李昉想起了往事。

  四十多年前,梁國大通二年,魏國發生內亂,梁國將軍陳慶之,奉命率軍護送在梁國避難的魏國宗室元顥北上。

  陳慶之所部兵馬,連戰皆捷、長驅直入,成功護送元顥到魏都洛陽。

  當時的洛陽,雖然剛經曆了河陰之變,但作為北朝都城,繁華依舊。

  陳慶之入洛陽之後,為洛陽的繁華所震撼,與洛陽士人接觸後,驚歎“衣冠人物盡在中原。

  如今,四十多年後,南軍再次收複洛陽,而此時的洛陽,已經殘破不堪,和陳慶之當年看到的洛陽,截然不同。

  為什麽會這樣?

  陪同李昉來洛陽的尚書左仆射祖珽,及其他官員,現場講解起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當初,魏帝元修與權臣高歡決裂,率部入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隨後另立皇帝,並遷都鄴城。

  並將洛陽及周邊地區(河南郡)四十萬戶遷至鄴城。

  四十萬戶,以一戶五人計,就是二百萬人,這麽多人被遷走,河南郡自然為之一空。

  洛陽瞬間變得冷清起來。

  從那以後,東西魏圍繞洛陽及其周邊地區反複爭奪,並數次爆發大戰,進一步導致洛陽衰落。

  因為當地人口不足,糧食產出不多,無法供養太多駐軍,所以,駐防洛陽的東魏/齊國軍隊,平日裏的數量有限。

  人少,自然無法守住偌大的洛陽城,於是,將洛陽城西北角的金墉城作為據點、堡壘。

  金墉城相比洛陽城,不大,但數千兵力據守,正合適,城牆堅固,即便是數倍於己的大軍圍攻,急切間也攻不下來。

  而且金墉城的位置很關鍵:擋住了洛陽城北和北麵邙山之間的陸地通道。

  洛陽城南臨洛水,北望邙山,陸上通道,就是北城牆和邙山南麓的狹長平地通道。

  曆次圍繞洛陽爆發的戰爭,這條通道就是步騎往來東西的咽喉。

  位於洛陽城西北角的金墉城,剛好卡住這個咽喉,任何想要圍攻洛陽的軍隊,都必須解決控製邙山、金墉城,才能從容圍城。

  但金墉城的駐軍不需要太多,這些年來,一旦西魏/周國軍隊逼近洛陽,鄴城那邊自然會調動兵馬救洛陽。

  至於原來的洛陽城,城內大多荒蕪,多為聚落般的民宅,以及隨軍家屬的住處。

  當年那些王公貴族的宅邸,如今已經化作農田或者菜地,再也不是四十多年前,陳慶之入洛時見到的那個繁華大都會。

  李昉一邊聽介紹,一邊騎馬在城中轉悠,轉了幾圈下來,對洛陽城現狀有了了解,看著眼前一片荒蕪,隻覺心都涼了。

  所謂的重建,基本上都是從無到有,工程量不比新建少。

  甚至還得先清理大量廢墟。

  自漢以來,洛陽城經曆了太多的風風雨雨,無數次大興土木,在地裏留下了太多的痕跡。

  如今再重建,仿佛是在一處反複拆建以至於地都鬆軟了的祖宅地基上,再建新宅。

  亦或是將棟梁都已經腐朽不堪的老宅子粉刷一新,湊合著住。

  當天下統一後,國都洛陽,應該是煥然一新,怎麽能是這種修修補補的樣子?

  祖珽見皇太子一臉鬱悶的表情,提議:

  “殿下,如今的洛陽,已經太舊了,別的不說,井水大多變得苦澀、渾濁,與其在舊址重建,不如別選城址,新建。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