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動靜(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1-03-09 12:33      字數:2826
  夜,開封城內不少坊區燈火通明,而城外外汴水邊,同樣被煤氣燈點亮的港區碼頭處,人聲鼎沸。

  哨聲、呼喊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各裝卸隊在調度們的指揮下,忙著裝卸貨物。

  聲音傳向四方,動靜不小。

  開封港一直都很忙碌,自從皇帝將行在搬到開封,港區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一年到頭,每日的晝夜間都有船隻靠岸裝卸貨物,港務以及裝卸隊則不停輪班幹活。

  今夜,港區一如既往忙碌,汴水上,等著靠岸的貨船已經排起長隊。

  港務以及稅吏們提前上船檢查、登記船上貨物,隨船押運的貨主,或者各地轉運司吏員,就著船上燈籠的燈光,辦理相關事務。

  有的船隻是路過開封,不需要裝、卸貨物,所以辦完相應手續之後,船員們駕船離開隊伍,經由另一半河麵,向上遊駛去。

  碼頭上的煤氣燈燈光,將這些船照亮,可見船上貨物滿載,但高出甲板的貨物,都被篷布遮擋。

  忙著裝卸的裝卸工們,瞥見這些從麵前經過的漕船,已經是見怪不怪:這些船的船身編號與民船或一般官船不同,為軍船。

  運載的貨物,必然是軍需。

  入夏以來,因為汴水水位上漲,來自徐州的船隻愈發多起來。

  這些船除了在開封卸下大量煤、鐵以及各類貨物,還有不少過境開封,往汴水上遊而去。

  雖然外人無法知道船上裝什麽貨物,但裝卸工們隻要有心,就能看出這些運往上遊的貨物,很多都是軍需物資。

  因為現在還不到運糧的時節,而上遊滎陽地區,為楚、周梁國交界處附近,那裏的駐軍,已經開始囤積軍需了。

  然而,這和裝卸工們無關,他們忙著幹活,每扛完一件貨,就能領一枚竹簽。

  放工後憑著竹簽結算工錢,此為“計件工資”,所以盡可能多幹活才最重要,誰有空想不相幹的事?

  但是,忙碌的身影當中,有幾雙眼睛,盯著這些過往的漕船。

  為了不招人注意,他們隻是在忙碌之餘,往外瞥幾眼。

  裝卸工秦五郎就是其中之一,他作為周國細作,以裝卸工的身份,在開封港潛伏了幾年。

  這幾年來,許多和他同期做工的苦力,都已經陸續在城裏找到生計,另謀高就,甚至後兩年來的人,也大多離開碼頭,在城裏找到別的活幹。

  碼頭對於裝卸工,一如許多貨物一樣,不過是個中轉地而已。

  總是滯留碼頭的人(貨),大概就是賠錢貨了(找不到別的活幹)。

  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裝卸工們累得腰酸背痛,可路過碼頭、往上遊而去的船隻,依舊絡繹不絕。

  由此可見,楚國確實往滎陽地區輸送大量軍需,明顯是在備戰。

  秦五郎愈發確定,今年極大可能要爆發戰爭。

  刺耳的哨聲響起,本輪班次工作時間到,工頭們讓人豎起不同號碼的旗幟,召集隊內裝卸工們集中,點過人數後,撤離碼頭。

  當然,還在幹活的人,得把手頭上的事做完才能走。

  隨後,新班次的裝卸隊入場,走向新靠泊的漕船,開始新一輪的裝卸工作。

  放工的裝卸工們,在港區結算處排隊,憑著兜裏的竹簽結算工錢。

  又有不少登岸的船員從結算處另一邊走過,前往夜市,準備消遣之後,到港區客棧投宿。

  港區夜市,就在結算處外、路對麵,因為有港區煤氣供氣的便利,夜市裏也點著煤氣燈,裏麵夜如白晝。

  做小本生意的攤販,在夜市擺攤,吸引著夜裏上岸的船員、放工的碼頭員工以及附近居民來吃宵夜。

  又有說書人講報紙上的新聞,或者說一些誌怪故事,引來不少居民來打發時間。

  而且,附近居民家中的讀書郎,也跑來煤氣燈下看書,所以夜市每晚都很熱鬧。

  這裏的消費很便宜,所以值夜班的港務以及裝卸工們,放工後都喜歡在夜市消遣一下,再回去睡覺。

  秦五郎在結算處排隊,等著領工錢,看著前方熱鬧的夜市,忽然有些恍惚。

  他來開封幾年了,一直在碼頭上幹活,曾經的“同事”,紛紛另謀高就。

  許多人已經在開封安家落戶,都有了比較安穩的工作,不需要做苦力。

  而他,其實也可以過更好的日子。

  或者,換個身份,以楚國良民的身份,在開封安家落戶。

  這裏,到處都在招工,隻要肯做事,就一定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甚至養家糊口。

  而且,隻要找到好工作,還能得媒人說一門好親事,娶妻生子。

  但是,他不能。

  留在周國的親人,類似於人質,所以,秦五郎不想再多一分牽掛,省得左右為難。

  可他在開封的這些年,看著身邊許多人,從初來乍到、什麽都不懂的鄉下人,通過做一段時間裝卸工作,慢慢適應了開封的生活。

  然後一步步向上走,換更好、更輕鬆的工作,得更多的工錢,日子過得有模有樣的。

  若他當初也這麽做,現在,日子肯定會滋潤得多。

  所以,有時候他會做夢,夢到“我是周國細作”這件事,其實是個夢。

  “其實”,他真的是從淮南鄉下跑出來的窮人,在開封當裝卸工,即將開始嶄新的人生。

  但睡醒之後,還得麵對現實:他真的是周國的細作。

  敢叛逃,國內的親人就麻煩了。

  因為各有分工,所以他必須留在碼頭處當裝卸工,探聽各類消息。

  一年到頭,都住在簡陋的宿舍,和一群剛進城的鄉下人擠在一起,不厭其煩教授對方“碼頭的規矩”,還有涉及開封城的種種“知識”。

  這種日子,真是

  “秦五郎是吧?”

  說話聲打斷了秦五郎的思緒,他趕緊看向麵前,看向坐在結算處櫃台後的那個中年人。

  中年人手中,拿著一枚他交的竹簽,其他竹簽則放在一旁:“這竹簽不對勁,叫你工頭過來。”

  “不對勁?怎麽會不對勁!”秦五郎覺得奇怪,伸手去拿:“我看看!”

  中年人把手一擺:“停!知不知道規矩!叫你工頭過來!!”

  “我若走了,真就說不清了!”秦五郎嚷嚷起來,周圍一群裝卸工好奇的圍觀。

  常有人為了工錢結算時的數目,和發工錢的人爭執,一般都是因為計件的竹簽有問題。

  這是因為偶爾有人想要占便宜,於是偽造竹簽,試圖多領工錢。

  不過一般都不會鬧大,畢竟,碼頭這裏,是有“規矩”的。

  “行,讓你心服口服。”那中年人示意身邊一個男子,“這秦五郎,是老吳的手下,去,把老吳叫過來,就說竹簽有問題。”

  男子離開,秦五郎抱手胸前:“我就在這等著,竹簽沒問題!”

  “有沒有問題,等你工頭來了再說,到裏麵去等!”中年人說完,指了指身後的小房子:“別在這裏礙事。”

  說完,把秦五郎的那些竹簽放進一個玻璃罐子裏,然後蓋上蓋子:“大夥都看著,沒人動你的竹簽!”

  秦五郎問心無愧,往小房子走去,其他人見怪不怪,繼續排隊領工錢。

  秦五郎入房間後,發現裏麵有一個男子坐在火爐邊,煮著開水,背對著門口。

  他招呼一身,見旁邊有幾張胡床,便走過去,坐下。

  “是秦五郎吧?”那男子問,秦五郎聞言一愣,不過很快反應過來,他在碼頭幹了幾年,別人認得他也不奇怪。

  於是回答:“正是,有何指教?”

  “是這樣,我今晚在此,專門等你。”那男子回過頭,看著秦五郎:“暢通車行的技師盧望山,不久前,已經投案自首了”

  秦五郎聽到“盧望山”這個名字,心髒幾乎停跳。

  又聽得對方說:“就不知秦五郎,願不願意識時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