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臨陣退縮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2-19 19:35      字數:5376
  網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a>最新章節!

  廊下,聞訊趕來的張鋌,向李笠獻策,勸他更進一步,早日行王霸之事。

  張鋌作為中書舍人,常在宮中值守,得知皇帝駕崩的消息,且李笠已入宮,知道關鍵時刻到了,決不能猶豫。

  這種時候臨陣退縮,後患無窮。

  “君侯!皇帝駕崩,即便皇後和貴人將來可能誕下皇子,但皇叔們不會無動於衷,不會拖到那個時候的,君侯!動手吧!

  “你的意見。李笠看著前方,麵無表情,此刻廊下就他二人,其他人遠遠候著。

  “君侯,請太後下旨,召集群臣,宣布噩耗,並讓君侯都督中外諸軍事!抓軍權!而錄尚書事,依舊是江夏王,這無關大局。

  “皇位,須得等皇後、貴人臨盆,若生下皇子,自然由皇子繼位!

  “江夏王及諸王,絕不會等下去,他們必然要動手,甚至起兵,那好,君侯有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大義名分在,直接將他們鏟除!

  “掃平諸王後,即便有皇子降生,大權也在君侯手中,鋪墊一番,便可順水推舟!

  張鋌心中激動,等了這麽多年,終於到決裂的時候,皇帝駕崩,李笠已經沒有別的路可走,所以,不能再猶豫了。

  若猶豫,隻會被宗室先發製人,甚至出意外,那可不好。

  “太後悲痛欲絕,講道理是講不了了,我去逼她放權?如此欺負寡婦,算什麽?李笠突然冒出一句,抬頭看天,使得張鋌看不清他的表情。

  “我要拿,就拿,不需要借口,不需要解釋,搞這麽一出,不是掩耳盜鈴麽?

  張鋌聽到這裏,問:“君侯是想?

  李笠轉過頭,看著張鋌:“我對蕭家,已經仁至義盡,列位先帝那裏,我早已不欠什麽,哪怕是大行皇帝。

  “所作所為,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維楨’二字!

  “真要到那一步,那些宗室,文武官員不服,不要緊,我會用無法抗拒的武力,讓他們想清楚!!

  李笠說著說著,目光如炬:“都督中外諸軍事,對我來說,不過是七個字罷了,沒必要去逼迫太後!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我不需要都督中外諸軍事,一樣可以教他們做人!!

  李笠如此霸氣,讓張鋌激動萬分:“君侯,既如此,那...

  “可是,我女兒,剛剛死了良人!守寡了!李笠看著張鋌,兩眼的火光消失。

  “沒有人可以欺負我女兒!蕭家的事我不管,但我女兒不能被欺負!

  張鋌聽到這裏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弄清楚李笠的思路。

  大概是:我女兒好可憐,大著肚子成了未亡人,所以我要保護她。

  什麽王啊霸啊,稍後再說,免得讓女兒心寒。

  不過為了保護我女兒,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該抓的權,還是要抓的。

  所以繞來繞去,還是一回事嘛!

  張鋌換了個方式勸;“君侯,既如此,可不能讓皇後受刺激,得慢慢說。

  “我會說的,就說皇帝偶感風寒,要修養,不讓她受刺激。李笠恢複平靜,“當然,太後那裏,我也會去說的。

  這才是最關鍵的,皇帝去世,皇太後(太皇太後)名義上擁有最高權力,可以做出一係列安排,且不管這安排能否得到執行,至少大義名分在。

  宋、齊換代,蕭道成就是以皇太後的名義下詔,將被殺的皇帝劉昱廢為蒼梧郡王,奉迎安成王劉準為帝。

  做好一番鋪墊,受禪稱帝。

  齊、梁換代,蕭衍以皇太後的名義下詔,立宗室為帝,得新君旨意,隨後起兵攻向建康。

  破城後,請皇太後臨朝稱製,以示自己起兵之舉是“一心為國。

  然後經由太後之手,做一係列任免,冠冕堂皇做鋪墊,最後,受禪稱帝。

  所以,當皇帝出了問題(年幼,駕崩),太後,就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工具,必須牢牢掌控。

  隻要控製了太後,就能將大義名分握在手中,當然,最後能否成事,還得看硬實力。

  如果李笠猶豫,讓別人有機會影響太後,甚至控製太後,那就是錯失先機。

  “皇後那裏,你先去說,不然若是我去說,皇後會多想的。李笠說完,張鋌反對:“君侯!太後那裏,還是下官去吧,難聽的話,下官來說。

  “這惡人,下官來當,請君侯靜候佳音!

  李笠搖搖頭:“不需要,在太後眼裏,你說的話就是我說的話,沒必要搞這種彎彎繞繞,我親自去說。

  “而且,有的話,必須我來說,太後才聽得進去。

  。。。。。。

  殿內,謝太後坐著,一動不動,麵如死灰,心如死水。

  旁邊的香爐冒出嫋嫋白煙,時斷時續,仿佛太後的思緒一般。

  六年前,蕭大器傷重,她守在床邊,心急如焚,眼睜睜看著蕭大器去世卻無能為力,傷心欲絕。

  但為了兒子,她撐了下來,因為沒得選。

  兒子年幼,若不即位的話,隻會被叔叔斬草除根,所以隻能硬著頭皮坐上去。

  為了保住兒子,她竭盡全力,雖然其中多有波折,但到後來,好歹給兒子找了個遮風避雨的大樹。

  眼見著兒子茁壯成長,兩次禦駕親征都大獲成功,回來後一臉興奮的說著軍旅趣事,她欣慰不已。

  再過幾年,兒子真正成年,又有子嗣,那就穩了。

  結果,她眼前的陽光明媚,瞬間變成烏雲蔽日、傾盆大雨。

  蕭詢死了,太後心中最後的支柱也垮了。

  所有的堅持,所有的努力,在她看到兒子的遺體時,就已經化為泡影。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經和她無關,萬念俱灰的太後,已經不關心皇位該誰來坐。

  甚至國家會變成什麽樣子,也不關她的事,因為兒子死了,什麽都無所謂了。

  入殿的李笠,見太後如此模樣,知道喪子之痛加上喪夫之痛的舊傷,已經將這個可憐的女人擊垮。

  這種時候,太後的心境已經接近看破紅塵,正常的溝通方式,恐怕難起作用。

  他可以出言恐嚇,威脅對方人身安全,但這樣欺負一個喪子的寡婦,太不要臉了。

  李笠有資格坐著說話,他坐下後,輕聲說:“太後請節哀,趕緊召集宰輔,宣布噩耗吧。

  皇帝駐蹕淮陰,宰輔們也在淮陰,江夏王也在,所以,該麵對的就要麵對。

  “然後呢?太後抬起頭,看著李笠,兩眼空洞。

  李笠回答:“請江夏王主持大局,既然陛下並無子嗣,就請江夏王早登大寶,太後,也好全身而退,安享餘生。

  這個回答,讓太後有些意外,愣住了。

  她還以為李笠會要求等皇後、張貴人臨盆後,確定生下的不是皇子,再說皇位之事。

  然後以此為借口,向她要權,譬如,都督中外諸軍事。

  想到這裏,太後眼睛一亮,仿佛兩盞即將熄滅的油燈,再次綻放出光芒。

  對的,對的!皇後和張貴人,還有可能生下皇子,所以,我兒子還、還沒有絕後!!

  她趕緊說:“皇後和張貴人,尚有身孕,將來,將來...

  被喪子之痛弄得神情恍惚的太後,此刻恢複了些許理智,想到兒子還可能有後,本已如同一潭死水的心,忽然有了漣漪。

  李笠搖搖頭:“太後,恕臣無禮,就算皇後或張貴人生下男孩,又能如何?皇位,如何能讓繈褓中的嬰兒來坐?

  “可是,可是,可是還有李卿輔佐啊!太後脫口而出,“哪怕錄尚書事的依舊是江夏王,李卿依舊可以都督宮城諸軍事,保護皇子,等皇子長大!

  “太後,微臣,想讓平安服完喪後改嫁。

  李笠忽然冒出這一句,太後聽了,腦袋嗡的一聲炸開,愣愣看著李笠。

  片刻,聲嘶力竭的怒吼:“皇帝剛走,你、你就起心思讓皇後改嫁!!!

  “不然呢?平安才十六歲,才十六歲!李笠音調高了些,“她以後怎辦,就這麽孤孤單單,走完剩下幾十年的人生路?

  這話戳到謝太後心裏,她何嚐不是年紀輕輕就守寡,拉扯著兒子,步履艱難的向前走。

  現在兒子沒了,她要孤孤單單走完剩下的人生路。

  “太後,這皇位,與平安沒有任何關係,也和臣沒有任何關係,請太後,讓平安有個歸宿吧!

  太後情緒瞬間接近失控:“你女兒要有歸宿?那我的歸宿在何處!皇後若生下皇子,你要如何處置!!

  “即便皇後未能生下皇子,可張貴人一旦生下皇子,平安就是這皇子的嫡母!依舊是太後!你讓平安改嫁,那皇子怎麽辦!你對得起先帝所賜‘維楨’二字麽!!

  “微臣問心無愧,對得起維楨二字。李笠語氣恢複平靜,“江夏王,也是先帝(指的是蕭綱)子嗣,即位後,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太後知進退,為大局著想,想來江夏王登基後,不會為難太後,不會為難可能誕生的男孩,這個男孩,會平安長大的。

  “如此一來,大行皇帝香火不絕,皇位,依舊是先帝子嗣來坐,臣,如何對不起維楨二字?

  這話噎得太後一時詞窮。

  先帝(蕭綱)對李笠的恩遇,李笠以這樣的方式報答,說得過去。

  而蕭大器生前,並未對李笠有恩遇,李笠對蕭大器的兒子蕭詢盡心輔佐,兩次北伐大獲成功,已經算對得良心了。

  江夏王蕭大款,是先帝在世諸子當中,最年長者,即位後,國有長君,確實是社稷之福。

  她若識相,放棄堅持等皇後、張貴人臨盆,直接讓蕭大款繼位,對方,想來會承這個情。

  繈褓中的嬰兒長大,要十幾年,屆時大局早已定下,蕭大款,或者其子(下一任皇帝),也許不會趕盡殺絕。

  太後不這麽認為:才怪!!!齊明帝放過齊武帝的子孫了麽?

  江夏王當了皇帝,也不會放過你這功高震主的李三郎啊!!

  “平安若生下皇子,她怎麽能改嫁?而且,新君即位,他會放過你麽?

  太後總算想到反擊的辦法,李笠回答:“微臣會起兵,改朝換代,所以,無所謂的。

  “你!太後被李笠這大逆不道的話驚得目瞪口呆。

  “微臣,定然不會被新君所容,還會被人群起而攻之,絕無活路,但不想全家坐以待斃,自然要奮力一搏。

  “微臣會辭去所有官職、爵位,以布衣之身起兵!

  “受先帝之恩的李維楨已死,鄱陽布衣李笠,會點起兵馬,招募四方豪傑,堂堂正正開戰。

  “新朝建立,平安就是新朝公主,會有般配的駙馬,一起度過餘生,她為大行皇帝所生女兒,也會平平安安長大,不會受人欺負。

  這種說法,讓太後憤怒至極,卻不知從何罵起。

  但她知道李笠有這個能力。

  李笠不想對這個可憐的女人進行人身威脅,直接把事情挑開了說:

  “太後,請召集宰輔,宣布噩耗,讓江夏王繼位,以換來機會,為大行皇帝留下可能會誕生的香火。

  “若微臣,不,若草民將來舉事成功,看在平安的份上,也會手下留情的。

  李笠說完,起身告退,被太後喊住:“你意圖不軌,我定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意圖謀反!!

  “太後保重,微臣告退。

  李笠起身要走,太後急了眼,想阻止,卻不知該如何阻止。

  她還以為李笠會花言巧語、軟硬兼施逼她下令“以彭城公都督中外諸軍事,然後等皇後、張貴人臨盆。

  結果倒好,明著說“我不挑這擔子了,我要另起爐灶!

  李笠有能力另起爐灶,太後見識過對方手中一種可怕的兵器,所以知道最後的勝利者必然是李笠。

  當李笠挑明要造反,而不是騙權,太後已經沒有任何辦法護住兒子可能的遺腹子。

  思來想去,隻有作踐自己。

  她猛地抓住衣領,做出要撕扯的動作,聲嘶力竭的喊:“你敢走,我就敢衣衫不整,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欲行非禮之事!

  殿內,候在遠處的一名內侍,為太後心腹,見太後這麽做,目瞪口呆。

  李笠見這位出身名門的太後,居然行事如同潑婦,真是被驚住了,把頭轉到一邊:“太後這麽做,對得起良心?

  “良心?皇帝剛駕崩,你就臨陣退縮!太後已經顧不得臉麵,如此作踐自己,就是抓住微弱的希望。

  她覺得李笠既然要臉,唯一的辦法,就是這麽拿捏對方:“你必須守著皇宮,等皇帝、張貴人生下皇子,再輔佐皇子!

  女人瘋起來真是不講道理,李笠回答:“事已至此,微臣就算當了輔臣,也會奪位的,何必呢?

  太後喊起來:“你有臉搶自己外孫的位,那就搶!

  “平安不會生下皇子的,就算生下來是個男孩,也必須是女孩。李笠回答,太後明顯是自己騙自己,認為祖孫之情能大過權力的誘惑。

  這可能麽?為了最高權力,父子都能相殘,何況是外祖父和外孫?

  然而太後已經顧不得這麽多,哪怕隻有一絲絲希望,她都不肯放棄:讓李笠輔政,或者都督中外諸軍事,拖延時間,等皇後、張貴人臨盆。

  蕭詢或許能有香火,那麽,即便希望渺茫,太後都要爭取這個希望,賭李平安生下男嬰。

  若不賭,任由李笠‘臨陣脫逃’,那就是蕭大款登基稱帝,而沒了退路的李笠,必然起兵造反。

  太後想得明白,屆時蕭大款為防李笠以蕭詢的遺腹子為號召起兵,必然斬草除根,於是,蕭詢絕後。

  賭的話,哪怕李笠不要臉,最後奪了外孫的皇位,看在李平安的份上,也不會斬草除根,養大沒有威脅的外孫,裝點門麵。

  “平安臨盆,我會親自守著,若生下男孩,那就是男孩,容不得你捏造!你要是還念著先帝恩情,就守著皇宮,別想臨陣脫逃!

  太後想明白了,李笠越是坦白,說自己要造反,要圖謀不軌,這越說明對方要臉,所以寧願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那麽,她就得揪著這點不放。

  “我會召集宰輔,包括江夏王,宣布噩耗的同時,讓你...讓你都督中外諸軍事!你要清君側,你要造反,好啊,馬上就可以動手!

  “動手,殺!殺光先帝所有子嗣,你什麽都不欠了,高高興興當新朝的皇帝吧!

  太後說到這裏,已經豁出去了,反正李笠明說要造反,也有這能力造反,遲早會起兵,她就往對方身上套道德的枷鎖。

  對方越不想虧欠蕭家的恩情,她就越要讓對方覺得虧欠,良心不安之際,將來,放過蕭詢遺腹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哪怕這遺腹子是張貴人所生。

  蕭家保不保得住江山,太後已經不關心,她就想保住蕭詢可能的遺腹子,讓兒子的香火延續下去。

  李笠聽到太後自己主動要求讓他“都督中外諸軍事,覺得良心有些疼。

  套路一位喪子的寡婦,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