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創業(求推薦)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3-07 12:39      字數:3871
  .,

  下午,鄱陽城內某小院,廚房裏,彭均正在準備食材,而李笠在外向幾個少年鼓勁,這是他向彭均推薦的“創業項目”,準備了一段時間後,即將開業。

  創業,在後世很常見,最容易上手的就是餐飲,其門檻很低,不一定要開個飯店,擺個攤子賣早點同樣是創業。

  賣早點,譬如賣雞蛋灌餅,看上去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又辛苦,很多人覺得不值一提,但實際上地段好、生意好的早點攤,賺錢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議。

  現在,李笠給彭均出的主意就是開個食攤,經營一種特色食品,這種食品取材方便,屬於“快餐”類食品,走大眾化路線。

  最重要的是,這種食品在鄱陽從來沒人做過,所以“錢景”一片光明。

  化身“創業顧問”的李笠,給彭均製定了一係列方案,抽空對彭均及其小夥伴進行“培訓”,從原材料、食材配製、烹飪、銷售,每一個環節都由他來手把手教。

  這種創業的套路,李笠門清,不是他做過這樣的工作,而是被人以“連鎖加盟”的騙局騙過。

  創業,自己做小老板,賺多少都是自己的,如此誘惑,許多人都躍躍欲試,那一世急著還債的他當然也不例外。

  拿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一些錢,加盟一個品牌連鎖。

  並不是所有“連鎖加盟”的商家都是騙子,但騙子實在太多了,急著創業發財的人也太多了。

  他就是其中之一,結果毫不意外中了“連鎖加盟”騙局的套路,錢如同投入無底洞,忙碌數月卻兩手空空。

  從滿懷希望到希望破滅,那滋味真是刻骨銘心。

  他的見識和心理抗壓能力,基本上都是血淚換來的,現在按著創業套路來一遍,卻不是想騙錢。

  看著滿懷希望的彭均,看著幾個躍躍欲試的少年,他想到了當年的自己,那個想要靠“加盟連鎖”創業、發財、還債的傻瓜。

  此刻,他慷慨激昂的說著:“我們的目標一定要明確,講的就是一個‘快’!”

  “彭郎說得沒錯,往來鄱陽城的商旅之中,有錢人就不介意在食肆花時間用餐,而囊中羞澀的人呢,隨便在哪個食攤湊合著吃點東西即可,譬如炊餅,反正方便就行。”

  “那麽,我們食攤的食物,做起來要快,不能讓客人等得太久;吃起來不能太麻煩,得方便別人帶走,譬如一邊走一邊吃。”

  “鄱陽城南碼頭,客流量大,食肆多,食攤也多,大家各顯神通,靠著特色食品招攬顧客,我們要想生意好,同樣也得有特色。”

  “這可不好辦,因為那麽多商家競爭,我們要賺到錢,得確保一點,那就是同樣的成本,我們的食物更好吃。

  “或者,同樣好吃,我們的售價比別家低。”

  “但那都是其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這新開的食攤,一定要打響名氣,爭取一開業就聚攏人氣,所以,開業優惠是必須的。”

  幾個少年這段時間聽李笠指揮,協助彭均做各項準備,如今見開業的日子在即,一個個心中激動,卻也有些擔心。

  擔心食攤開業後生意不好,大夥的努力到頭來全都泡了湯。

  這種心情李笠理解,因為他體驗過,事到如今,說多了沒意思,所以他讓大家繼續按著自己的規定,開始進行食攤的操作演練。

  武祥在一旁看著李笠“教學”,心裏有些擔心。

  他看著大家滿懷信心的做準備,當然希望食攤開業後生意好。

  但彭均自己沒多少錢開食攤,家裏也不看好,所以沒給錢,是李笠借錢給彭均,才讓食攤張羅起來。

  武祥擔心彭均做食攤虧了,李笠借給對方的錢收不回來,日後又如何向對方要債?

  “虧本?不可能的”李笠胸有成竹的說,向發小發下豪言:“我定下的項目,仔細算過成本,開業後必然賺錢,不可能虧本。”

  。。。。。。

  下午,鄱陽城南,鄱水北岸碼頭,商旅來去匆匆,有人進出鄱陽,有人隻是路過鄱陽而不入城,但乘坐的船隻都要在碼頭靠泊,裝卸貨物,補給物資。

  碼頭向來人氣旺盛,這樣的地方也是商家必爭之地,因為人氣意味著商機,所以鄱陽城南碼頭岸上街道兩側聚集著許多邸店、逆旅(旅店)、食肆、茶肆、酒肆。

  大家做的都是過路客的生意,邸店、逆旅提供住宿、貨物寄存以及貨物代售服務,食肆、茶肆、酒肆提供飲食。

  各店鋪裏或者街邊又有藝人表演雜戲,以此取悅觀眾的同時獲取收入來養家糊口。

  所以,鄱陽城南碼頭一直都很熱鬧,而各商家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大家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客人。

  口舌伶俐的夥計們在自家店鋪門前不住吆喝,隻要有機會便熱情搭訕過往行人,街道上吆喝聲此起彼伏,讓大家聽著聽著都習以為常。

  許多沒有本錢開店的人,也在街邊擺起食攤,出售廉價的飲食,為那些囊中羞澀的旅人和過往行人提供一日兩餐。

  街上人群之中,幾個皂衣吏員離開碼頭,向城門走去,走著走著,停下腳步。

  在他們麵前不遠處,有人在路邊一食攤前排起長隊,其中多為少年,看樣子是排隊購買那食攤的食物。

  食攤上豎著一個招幌,其上畫著個大鯰魚。

  那鯰魚的圖案極其誇張,嘴巴很大,咬著竹筒。

  所以看上去就是大鯰魚咬竹筒的圖案,讓人印象深刻。

  吏員之中,公幹歸來的吳吏曹,目光落在隊伍前列、正站在食攤前的一個背影。

  那背影他認得,正是魚梁吏李笠。

  年前的“魚腹藏書”事件,嚇得吳吏曹不輕,所以他一見李笠就來氣,眼下見著李笠排隊買小食,氣不打一處來。

  如此悠閑,居然還有閑錢買小食!

  吳吏曹知道李笠如今專給鄱陽內史之子柳偃捕捉鰱魚,不需要承擔每月魚獲定額,說實話他很不爽這小子如此愜意,所以緩緩向前走去。

  要借機罵幾句。

  李笠轉身離開食攤,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著:“好吃,真好吃,得多買些....”

  跟在旁邊的武祥,有些尷尬的看看左右。

  他也學著李笠說話,但說話的音調有些怪,明顯的底氣不足,仿佛做賊心虛。

  當然心虛,武祥從沒見過如此不要臉的“自賣自誇”。

  李笠見有人走過來,用手肘捅了捅武祥,然後一臉陶醉的繼續喃喃:“好吃,真好吃,得多買些...”

  從身邊經過的路人,聽得這麽一說,不由看向李笠手裏拿著的竹筒,隨後看向食攤,看著食攤前排起的長隊。

  那人來了興趣,問李笠:“小兄弟,你買的是什麽?”

  李笠回答:“吃的,竹筒飯,竹筒魚飯,可好吃了。”

  那人見李笠一臉笑眯眯的樣子,看看他手中的竹筒,愈發感興趣:“竹筒飯?沒聽說過呀?”

  李笠趕緊鼓吹:“對,就這一家有賣,別處買不到的。”

  那人聽了,趕緊去排隊,武祥在一旁,見李笠又招攬到一個生意,真是佩服得緊。

  李笠為了給大鯰彭的食攤招攬生意,想了個主意,那就是讓人假扮顧客,在食攤排隊買竹筒飯,營造出生意興隆的樣子。

  那麽,過往行人見了,肯定就會起興趣。

  假扮顧客買東西、營造人氣,這樣的假顧客被李笠命名為‘托兒’,而為了省錢,李笠拉著武祥一起‘做托’,向旁人‘宣傳’,以便快速為食攤聚攏人氣。

  許多人喜歡湊熱鬧,如今見著食攤生意如此好,又見招幌上畫著咬竹筒的大嘴鯰魚,再聽‘托兒’說是聞所未聞的‘竹筒飯’,十分好吃,很容易來興致,紛紛去排隊。

  李笠繼續向前走,卻迎麵撞見麵色陰沉的吳吏曹。

  吳吏曹看著李笠手中拿著的幾個竹筒,問:“李笠,你買的是什麽?”

  親自排隊做托的李笠當然不能老實交代,趕緊說:“啊,上佐,小人...小人在買夕食。”

  吳吏曹冷笑:“夕食?你如今頗有閑錢嘛,在外麵食攤買飯菜吃了?”

  “上佐,如今天色已晚,回郡廨的話,就隻剩下殘羹剩飯,小人便隻能在外買些小食....”

  “李笠,方才你嘴裏嘟囔著什麽?念經麽?”

  “上佐,這...這竹筒魚飯很好吃,上佐要不試試?”李笠說完,將手中一個竹筒遞過來。

  吳吏曹把注意力轉到他手上,發現這竹筒為正常的一節長度,有三指寬,散發著熱氣和香氣。

  奇怪的食物,莫非是以竹筒做容器,裝著魚肉和飯?

  吳吏曹如是想,看著李笠:“這東西有甚好吃的?不過是以竹為碗罷了。”

  “上佐,這是把魚肉和生米放到竹筒裏一起煮熟的,喚作‘竹筒魚飯’,味道可香了,不如嚐一嚐?店家已經給竹筒開了個口,很方便的!”

  “去去去,一邊去!”

  “上佐,這竹筒飯真好吃...”李笠將已經被砍了兩刀的竹筒掀開,隨即一陣香氣撲鼻而來。

  吳吏曹和幾位吏員聞了香氣,原本鄙夷的表情消失不見,李笠趕緊趁熱打鐵,將揭下來的竹筒片做勺子,斜插到開口的竹筒裏:

  “上佐請嚐嚐。”

  吳吏曹接過竹筒,隻覺竹筒筒體溫熱,然後試著吃了一口,隻覺這魚飯味道不錯。

  稻米香味、魚肉香味夾雜著竹子的清香,聞起來感覺不錯,吃在嘴裏,感覺更不錯。

  “不錯啊,這竹筒魚飯....”

  吳吏曹喃喃著,早已忘記找茬罵李笠,就這麽站在路邊,吃著新奇的竹筒魚飯,其他幾個吏員,分別從李笠和武祥手裏接過竹筒,細細品嚐起來。

  竹筒為碗,竹片為勺,吃起來很方便。

  魚肉鮮嫩,好像沒有什麽刺,用的魚應該是黃芽子,所以吃起來很方便,不需要慢慢挑刺。

  最主要的是味道不錯,分量合適,一個成年人吃完一個竹筒飯,不覺得撐,但也不覺得餓。

  吳吏曹一邊吃,一邊打量那食攤,見著食攤生意如此紅火,問李笠:“這食攤是新開的?”

  李笠熟練的說:“上佐,這食攤確實是新開的,開業優惠,買三送一!”

  “買三送一?那也得花不少錢把?”吳吏曹看看手中竹筒,又看看食攤:“竹筒、魚和米要錢,煮飯燒的柴也要錢呐。”

  “上佐,這竹筒魚飯不貴,三文錢一個。”

  “什麽?三...三文錢”吳吏曹有些不敢相信,“這麽便宜?店家莫不是算錯賬了?”

  看看眼前這已經排起長隊的食攤,他覺得不可思議:“如此用料,如此味道,成本都不下三文,還三文一個,這般做買賣,能撐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