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心態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2-14 20:53      字數:2689
  上午,亳州小黃,城外大營邊上,軍市裏,兵卒們正在進行各種消遣,以歡度新年。

  消遣方式有很多,不外乎吃、喝、玩、樂。

  如今是新年,兵卒們得了賞賜,手頭寬裕,花錢不猶豫,軍市裏做買賣的商賈們,賺錢賺得高興。

  想到時局,人們更高興。

  去年秋末,皇帝禦駕親征,官軍在河南地區作戰,戰事持續數月,待到新年到來之際,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

  被圍在許昌的河南齊軍主力,因為突圍無望,又斷了糧草供應,撐不下去,向官軍投降了。

  又因為徐州軍及後續援軍在黃河北岸堅持作戰的緣故,齊國無法調集更多兵力南下,支援河南州郡。

  所以,官軍收複河南全境指日可待。

  戰事順利,又是新年,所以小黃城內外一片喜氣洋洋,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使得嚴寒似乎被驅散。

  仿佛連日陰天也變得陽光明媚起來。

  有陽光的地方,自然有陰影,光影交錯之際,一些灰色經營也在軍市進行,其中便有托名遊戲但需要下注的“賭”。

  正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軍市內各賭檔的下注金額有限製,以便讓檔主有得賺的同時,避免賭上頭的兵卒們輸紅眼,搞出什麽事來。

  而便裝出遊、在軍市裏體驗生活的皇帝蕭詢,此時位於某賭檔內,已然是賭紅眼了。

  該賭檔的“遊戲規則”很簡單:

  三個碗倒蓋案上,檔主當眾將一粒棋子放在某個碗下,然後憑借手法不斷挪動碗,最後停手,讓人猜。

  猜的人要先押一定數量的錢,如果猜中了,不僅可以拿回錢,檔主得要把對應數量的錢給對方。

  反之,押的錢,歸檔主。

  所以,隻要瞪大眼睛,看清楚檔主的動作,就能贏錢。

  許多人都是這麽想的,結果都是先贏後輸。

  蕭詢也是這麽想的,也是先贏後輸,把從大將軍那裏拿來的一千枚泰安五銖,輸得精光。

  今日又有一千文,蕭詢便“策馬再戰”,定要連本帶利贏回來。

  他瞪大布滿血絲的眼睛,瞪著案上那三個被檔主挪來挪去的碗,要記住目標碗的運動軌跡。

  旁邊,許多兵卒圍觀,而身旁一身穿戎服之人,是陪伴皇帝微服出遊的一個宦者。

  宦者同樣緊張地盯著三個碗,以便給皇帝作參考,好歹把錢贏回來。

  另一邊,一身便裝的李笠,看著女婿被騙,不發一言。

  ‘中二少年’必須被現實教訓好好過幾次,才會變得理性,才會嚐試控製自己的**。

  而**,可不是那麽好好控製的。

  皇帝微服出巡去賭博,李笠為主謀,但他這麽做,不是為了帶壞女婿以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而是要讓女婿明白,以賭徒心態來對軍事戰略進行決策,會有什麽嚴重後果。

  於是和對方約定,在軍市各賭檔“遊戲”一個月,每日能有一千錢做“本金”,一個月三十天,就是三萬錢。

  若一個月結束後,皇帝手裏的錢翻了一倍,變成六萬錢,便可考慮發動“洛陽爭奪戰”。

  若賺不了錢,而是能剩下九千文,也可考慮發動“洛陽爭奪戰”。

  之所以這麽做,原因很簡單,梁軍北伐,進攻河南,周軍則趁火打劫,年底時出陝州,向東進攻洛陽。

  周軍的進攻,應該是早有準備,所以出擊的兵力很多。

  在主力攻擊洛陽之際,又分兵進攻齊國的並州晉陽,使其難以從晉陽分兵救援洛陽。

  在梁、周共同進攻的情況下,洛陽齊軍似乎無法得到有效增援,因為河南齊軍本身就自身難保。

  晉陽和鄴城方向,一時半會也派不出太多援軍,齊主對於滯留黃河北岸的徐州軍,似乎已經心態失衡,調集重兵圍攻,顧不得洛陽。

  於是,趁火打劫的周軍,極大概率能輕易取得洛陽,如同撿便宜。

  導致皇帝蕭詢得了消息後,心態失衡。

  在許多文武官員的攛掇下,少年皇帝想要把戰事擴大,將本來就不在此次北伐目標之中的洛陽,作為進攻對象。

  畢竟,洛陽是中原朝廷的故都,“收複故都”這件事,政治意義十分重要。

  李笠不認可這種計劃外的戰略冒險,並認為洛陽對於如今的梁國來說,是雞肋,能順便拿下當然最好,若不行,寧可晚幾年拿。

  天下三分,梁國當前的戰略目標,是對付三國之中的“老大”齊國。

  所以“老二”梁國、“老三”周國沒必要為了個洛陽決裂。

  有什麽恩怨,最好等一起解決了“老大”再說。

  周國占便宜奪洛陽,奪了就奪了,反正本來洛陽就不在梁國手中。

  若梁國為了洛陽而與周國爆發戰爭,隻會讓齊國有機會喘息。

  一旦齊國得了喘息的機會,憑借其雄厚的國力,依舊能同時壓製梁、周兩國。

  齊國反擊,首當其衝的就是易攻難守的河南地區,所以李笠認為梁國最好的策略,就是拿下河南後趕緊固守,構築黃河防線。

  抓緊時間將這片肥沃的土地“消化”,給立功將士分田地,趁著開春,趕緊組織春耕,確保秋天能有像樣收成。

  盡快使河南地區大量的人口、土地為國家掌握,提供充足的兵員和糧食,撐起牢固的防線。

  若現在就去爭奪洛陽,此舉如同賭徒心態:我賭周國不會為了洛陽和我交惡,我賭齊國不會看著我和周國交惡便卷土重來。

  李笠不打算強行否決皇帝的衝動想法,但要如何勸熱血上頭的少年皇帝,以較為冷靜的心態來權衡利弊呢?

  他便和對方作了約定,來個“小賭怡情”。

  現在看來,皇帝根本就無法控製自己的賭徒心態,一個勁的輸。

  每天的一千文,全都輸得精光,各賭檔的檔主見著這位來了,眼睛笑得都眯成一條線。

  每一天,李笠全程陪同,默默旁觀,將一個少年的“沉淪”,看得明白。

  蕭詢自尊心很強,所以要贏夠六萬錢,而不是“苟”住九千錢。

  於是李笠建議,每天一千文,無論怎麽輸,輸到隻剩三百文時就得收手。

  那麽三十天過後,必然能“存下”九千文。

  蕭詢也信心滿滿的保證能做到。

  可每一次走進賭檔,蕭詢前幾把嚐到甜頭之後,就上了頭,然後開始輸,便想著回本,結果越想回本就越輸。

  輸紅眼後,忘記了“止損”約定,每天必然把錢都輸個幹淨。

  反正來日還有一千文,蕭詢不在乎,於是,來日繼續輸,繼續輸個一幹二淨。

  不知不覺,過了二十九天,今天是最後一天,蕭詢拿著最後的一千文,想要翻本,好歹能賺夠九千文。

  卻依舊輸個精光。

  沒了錢,自然就沒法繼續“遊戲”,蕭詢失魂落魄的離開,一言不發的走在路上。

  李笠和宦者默默跟著,四周又有一些便裝侍衛,保護皇帝安全。

  走了不知多久,蕭詢停下腳步,看著李笠:“大將軍,我明白了,賭博害人。”

  因為是微服出遊,所以蕭詢的自稱是“我”。

  李笠聞言回答:“郎君請以大局為重,那地方,即便被人先拿去,也不要緊的,日後,我們會拿回來。”

  “嗯。”蕭詢點點頭,繼續向前走。

  這一個月的經曆,讓他明白賭博害人,輸三萬錢是小事,若輸掉好不容易得來的河南,甚至淮北,那才會讓人悔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