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泰安五銖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1-26 14:35      字數:2841
  皇宮北,華林園重光殿,起部官員,借助建築模型,向皇帝、太後及諸位宰輔,講解淮陰行在的建設情況。

  行在,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淮陰行在,在淮陰城外新建,因為實際上承擔別都的職責,所以建造規模不小。

  李笠也在場,畢竟他是行在城池的“設計”之一以及監工。

  總體而言,淮陰行在為矩形,城內實行裏坊製。

  城內按九宮格分為九個同等大小的矩形區域,最上(最北)的一行三“格”,中間那“格”為宮城區域,其中包括行宮和行在官署。

  左右兩格,為官員、宗室以及各類貴人的住宅區。

  除宮城之外,其他八個“大格”,其內都有九個坊,坊均有坊牆,開有四門(大坊)或二門(小坊)。

  各坊之間有道路隔開,所以整體上看,行在就像是個棋盤。

  李笠根據寒山二城的建設經驗,組織人員為行在設計了完善的排水(汙)管網。

  這個排水(汙)管網,在建城的時候同步建設,確保大量人口入住行在後,各坊(而不是隻有貴人居住區)的日常生活汙水和排泄物能夠及時排出城外。

  又不會因為雨季內澇導致雨水倒灌,使得城裏各坊乃至街道汙水橫流。

  此外,李笠根據寒山城的“市政建設”經驗,讓行在城內街道路麵全部“硬化”,即大量鋪設青石路麵、水泥路麵。

  因為有完善的排水管網,就能確保路麵不會有太多泥土、汙垢和積水。

  所以,城中道路不會出現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滿地泥濘的情況。

  對於出行有車代步的貴人而言,道路硬不硬化無所謂,可對於尋常百姓而小官吏來說,雨天出行不用走在汙水橫流、高低不平的泥濘街道上,這就是一種便利。

  除此之外,城內建築的細節部分,譬如宮城的布局、各宮殿的樣式,李笠不是專業人士,就未參與。

  皇帝蕭詢看著城池模型,頗為期待,期待建成之後,駐蹕淮陰的新生活。

  但他畢竟年少,無論是閱曆還是見識,都不足以讓他問出多少有深度的問題,也不太理解各種工程術語,以及宮殿設計的精妙之處。

  所以,起部官員的講解,其實是講給太後以及各位宰輔聽的。

  太後見兒子聽著聽著有些走神,知道兒子精力不濟,便適時結束講解,隨後開始下一個“環節”。

  新錢的發行。

  今年是泰安元年,因為饒州樂安大銅礦的發現及開采,銅產量必然大增,所以朝廷決定鑄新式樣的銅幣,幣名“泰安五銖”。

  有司呈上樣幣,供皇帝、太後及宰輔們查看。

  泰安五銖,形製同尋常五銖錢,外圓內方,圓有外廓,方孔亦有內廓。

  正麵是“泰安五銖”四個字,泰、安二字為上下結構,五、銖二字為左右排列。

  反麵無字,而是兩道交叉的麥穗(陽文圖案),一左一右包夾著中心位置的方孔。

  這兩道麥穗其實是一禾兩穗,即“嘉禾”,有天下太平的含義。

  總體來說,泰安五銖依舊是正常的五銖錢形製,無有效的防偽措施,一旦發行,很快就會有人私鑄假幣,或者將大量好幣窖藏。

  過得一段時間,市麵上流通的泰安五銖,要麽是粗製濫造的假幣,要麽是殘缺不全、被人剪邊、鑿孔的殘幣。

  是這樣麽?

  無所謂,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銖越多,朝廷就賺得越多,至於流通後的泰安五銖會變成什麽“狀態”,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為泰安五銖不是用錢範批量鑄造出來的,而是用機器批量製作出來的,為“機製幣”。

  且不是全銅,而是適當加入鉛等金屬,所以,泰安五銖的製幣成本比其麵值低,做得越多,賺得越多。

  製幣居然能賺錢(濫發大額錢幣例外),千百年來,這是頭一遭。

  蕭詢不懂這意味著什麽,江夏王蕭大款便給侄兒做講解。

  曆朝曆代,鑄幣的成本(整體成本,不單單是鑄造成本),肯定要高於所鑄錢幣的麵值。

  譬如,官府要製作一千枚五銖錢(一千文),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鑄幣是一件虧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為民間需要錢幣。

  又因為總體來說,天下缺銅,銅價較高,所以出現一個問題:

  好銅錢熔了之後,即便扣去消耗,之後作為銅料出售,售價,依舊比這銅錢麵值要高。

  所以品質好的銅錢,就成了生財利器:把好銅錢熔了,作為銅料出售,能夠賺錢。

  加上民間需要大量銅器,所以大量好錢被人熔了鑄造銅器。

  或者對銅錢下手,剪邊(剪外廓取銅,導致圓形的錢變成多邊形)、鑿孔(鑿方孔取銅,導致銅錢的方孔變大)取銅。

  又有大量富貴人家,大規模存儲好錢,所以種種原因導致好銅錢消失,怎麽都不夠用。

  朝廷為了維持民間對錢幣的正常需求,就隻能繼續大量鑄幣,然後繼續虧本。

  國力雄厚時,還負擔得起,一旦財政吃緊,幣製敗壞就在所難免。

  蕭詢聽得似懂非懂,蕭大款繼續解釋。

  新工藝製作的泰安五銖,沒必要實行什麽防偽措施,防也防不住。

  反正製作成本(總成本)低於其麵值,所以隻要流通出去,官府就能賺錢。

  加上樂安“水銅”多年的對外銷售,銅價緩慢下降,不法奸商若要熔泰安五銖為銅,當做銅料銷售,扣去各類成本,極大可能獲利甚微,甚至虧本。

  若日後樂安銅礦大規模開采,官府向民間大量銷售銅料,使得民間有了可靠地銅料來源,適當緩解銅荒,銅價必然一步下跌。

  所以,熔錢為銅再出售的做法,收益會進一步變小。

  打泰安五銖主意的人變少,市麵上流通的泰安五銖,消失或者變殘缺的幾率下降,民間的錢荒就會得到緩解。

  這對於朝廷整頓幣製,是很有好處的。

  蕭詢聽了叔叔關於新錢的介紹,還是聽不太懂。

  太後想提點,但急切間,也不知該如何把複雜的道理,用簡單的話告訴兒子。

  李笠適當講解,說新錢有兩點好處。

  第一,自古以來,頭一次可以實現製幣盈利,這可不得了,幾位先帝當年都沒做到。

  第二,新錢會被許多人使用,使用者不會故意破壞這麽好的銅錢,因為這是泰安五銖,比尋常五銖錢要好。

  這麽一說,蕭詢瞬間明白了:

  我做到了曾祖、祖父、父親都沒做到的一件事!

  我的新錢很好,比其他五銖錢都好!

  小孩子總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夠得到父輩、長輩的認可,總希望自己的表現比“同齡人”強。

  現在,大將軍就直截了當告訴他,泰安五銖好在哪裏。

  蕭詢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蕭大款見了,隻覺無奈:方才我說得口幹舌燥,還比不上彭城公兩三句?

  泰安五銖的介紹環節結束,但新錢的介紹還在繼續。

  接下來,是名為“泰安通寶”的銅錢登場。

  這種銅錢,形製有些特別,因為中間的孔是圓孔。

  一枚錢的重量為十五銖,是三枚五銖錢的重量,其幣值當為三文。

  但是標稱麵值為壹陌,即一百文。

  所以這是“一(文)當三十三(文)”,或者“一(枚)當百(枚)”的大錢。

  一般來說,當朝廷開始發行“當十錢”、“當百錢”、“當千錢”,其目的必然是大規模搜刮民脂民膏。

  這種錢,必然名聲狼藉,很快就會“貶值”,退出流通。

  誰發行這種錢,誰就是在作孽。

  那麽,該怎麽向少帝解釋,朝廷發行這種麵值壹陌(一百文)銅錢的“苦衷”呢?

  眾人的目光,聚集在李笠身上。

  這是你的主意,跟你女婿解釋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