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忠臣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1-15 12:35      字數:3646
  敘述一件事,應當包含四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李笠要說的事,是去年二月,發生在齊國國都鄴城尚書省裏的一件大事。

  涉及人物,是齊國的輔政大臣楊愔、燕子獻、鄭頤等,以及齊國少帝的叔叔,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

  王琳聽到這裏,眼皮一條,麵色平靜,側耳傾聽。

  李笠繼續說下去,說的是自己聽人說過的事件細節。

  高演和高湛是少帝親叔,位高權重,又是太皇太後婁昭君的嫡子。

  當高洋去世時,婁昭君動過“兄終弟及”立高演為帝的念頭,所以二王對少帝構成了極大威脅。

  楊愔決定調虎離山,將二王調出京城,然後剪其羽翼。

  同時將二王調離京城,此舉意圖太過明顯,於是楊愔和燕子獻、鄭頤想了個辦法。

  讓高湛任並州刺史,坐鎮晉陽,而高演留在京城,錄尚書事。

  依例,常山王高演錄尚書事,要在尚書省設宴,接受百官道賀,順便為即將離京的長廣王高湛踐行。

  楊愔等輔政大臣也應邀赴宴,但臨行前燕子獻覺得情況不對,覺得此去凶多吉少。

  但楊愔卻覺得不必疑神疑鬼,自認行事坦蕩、一心為國,沒道理連去一趟尚書省都不敢。

  若如此,讓同樣參加宴會的勳貴們怎麽看?

  而這一去,就出了事。

  席間,高演、高湛一聲令下,預先埋伏的僮仆衝出來,將楊愔等輔政大臣拿下,而赴宴的幾位勳貴則冷眼旁觀。

  楊愔知道事泄,以至於二王和勳貴們勾結,設宴誘他們前來自投羅網,便大聲質問高演,自己為了少帝和國家而削藩,有何過錯。

  高演無言以對,和楊愔有過節的高湛直接下令動手,楊愔等人被打得頭破血流,楊愔被打得眼珠都爆了一個。

  二王隨後押著傷重的楊愔,率兵衝入皇宮,直趨皇太後李祖娥和少帝高殷所在昭陽殿。

  這時,忠心護主的武衛將軍娥永樂,率領上千禁軍趕到,和二王在殿前對峙,隻等少帝一聲令下,便要奮力一搏。

  結果,同在昭陽殿的太皇太後婁昭君,三言兩語,把皇太後李祖娥及少帝高殷震懾得瑟瑟發抖。

  婁昭君又給兒子高演、高湛做保,說此舉絕不是造反,而是為國除奸,事後,也絕不會叔奪侄位。

  說高演會如周公姬旦輔佐周成王那樣,即便把持朝政,也一定會“七年歸政”。

  皇太後和少帝已經說不出話,娥永樂未得皇帝旨意,無法號令禁軍將士拚命,隻能放棄抵抗。

  於是,高演、高湛二王發動的宮變大獲成功,楊愔傷重,當時就死了,忠心護主的娥永樂也被處決。

  李笠說完,問王琳:“我是聽人說起,才知道一些細節,你對這件事,清楚麽?”

  王琳搖搖頭,李笠又說:

  “我聽人說,婁昭君得知楊愔遇害,痛哭流涕,說楊愔是棟梁之臣,所作所為,雖然不利二王,但也是為了少帝,為了國家,不該痛下殺手。”

  “後來還參加楊愔的葬禮,並為楊愔按上一隻金眼。”

  “高演也追悔莫及,便下令不抓捕楊愔等輔政大臣的家眷問罪。”

  說到這裏,李笠問王琳:“你覺得,這對母子的表態,可信麽?”

  王琳看著李笠,沉默片刻,回答:“不可信,無非是演戲給別人看罷了。”

  李笠笑起來:“對,就是演戲。”

  “婁昭君演戲給別人看,為的是降低些許兒子發動宮變帶來的不良影響。”

  “至於高演,剛說完不追究親屬,才過幾天,就要逮捕各輔政大臣家眷,一個都不放過。”

  “也虧得佐官看不過去,覺得如此食言真的太不像話了,苦勸之下,高演才改為隻殺各輔政大臣長房,以此立威。”

  李笠又問王琳:“你覺得,這樣立得了威麽?”

  王琳依舊看著李笠,心髒劇烈跳動,後背發涼。

  良久,回答:“不,隻會讓人看出,當忠臣沒有什麽好下場。”

  “噢?何以見得?”李笠明知故問,王琳回答:

  “很簡單,輔政大臣為少帝著想,削宗王權力卻落得慘死,禁衛將軍忠心護主,事後被處決,那麽往後,就不會再有文武官員,為維護國君而堅持臣節。”

  李笠拍案叫好:“所以我覺得,這年頭,當忠臣真是艱難。”

  王琳再次盯著李笠,感覺眼前這個老熟人,此刻如同一頭猛虎,正不懷好意盯著被逼到角落、無處可逃的小獸。

  那小獸,就是王琳自己。

  王琳艱難開口:“李郎,李郎,再再多坐一會吧。”

  這不是請求,是哀求。

  他心中哀歎:你既然覺得當忠臣好難,那今天就就別摻和

  王琳此次回京,確實是因為外甥,但具體要對付的人,不是湘東王妃,而是李笠。

  但他不想和李笠為敵,一為交情,二是因為,若以李笠為對手,他沒有信心可以獲勝。

  然而李笠方才講的鄴城事變,已經說明,對方早就看破了。

  那麽,李笠既然敢於今日應邀到府作客,肯定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本來今日他要把對方拖在這裏,拖延時間,現在看來,全在對方一念之間。

  “有好酒麽?今日高興,可得多喝幾杯呀。”李笠仿佛沒聽出王琳的言外之意,笑起來,一臉輕鬆。

  王琳有些錯愕,確定李笠已經表態,隻覺有絕處逢生之感,趕緊讓人上酒。

  李笠舉杯,向王琳致意:“來,為齊國忠臣楊愔、娥永樂的名垂青史,幹杯!”

  。。。。。。

  尚書省,官署大廳裏血流成河,前來赴宴、恭賀尋陽王錄尚書事的官員們,被突然衝出的一群凶徒砍殺,當場傷亡大半。

  一片混亂之中,宜都王蕭大封,跌跌撞撞向外跑,身後跟著幾名凶徒,手提飲血長刀,緊追不舍。

  迎麵跑來數人,蕭大封定睛一看,卻是他的幾名侍衛。

  “救我,救我!!!”

  侍衛們衝上來,兩人護著蕭大封往外跑,其他人拔刀迎戰凶徒。

  身後傳來慘叫聲,蕭大封回頭一看,卻見更多的凶徒從大廳內衝出來,很快將幾個斷後的侍衛砍殺。

  死亡正在逼近,再想起方才大廳裏那血腥場景,蕭大封魂飛魄散,

  兩腳發軟,一個趔趄倒地,被侍衛架起來,架著向外跑。

  兩側走廊,是四散奔逃的吏員,人人隻顧著逃命,哪裏顧得上救人。

  也虧得兩名侍衛力氣大,架著蕭大封也能跑起來,勉強不被凶徒縮短距離,就這麽跑出尚書省正門。

  迎麵看到大隊兵馬往這邊趕來,一個個披堅執銳,又有不少騎兵。

  蕭大封見狀隻覺絕處逢生,腿也不軟了,自己就跑起來,向趕來的官軍跑去:“我乃宜都王!有凶徒在尚書省行凶!!”

  很快,他和侍衛便被趕來的兵卒圍住。

  蕭大封要求見帶兵將領,但這些兵似乎不太聽得懂他說什麽。

  觀其兵卒模樣,大多身形矮小,樣貌也和三吳百姓有些差異。

  蕭大封忽然想到一件事:當年隨著陳霸先北上的那些嶺表兵,好像就是因為身形矮小、樣貌有異,被人譏笑為“猴”。

  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很快被簇擁到帶兵將領麵前,兩個侍衛卻沒了蹤影。

  帶兵將領身材魁梧,騎在馬上,能說官話,不等蕭大封開口,就讓一些兵卒衝入尚書省。

  蕭大封表明身份,並讓將領圍剿凶徒的時候,立刻救人。

  他的兄長、尋陽王蕭大心,還有幾位輔政大臣,事發時遇襲,生死未知。

  “什麽!大王得太後旨意,要和尋陽王入宮救駕?”

  騎在馬上的侯安都大聲喊起來,這讓蕭大封聞言一愣:我是讓你入尚書省救人,哪裏說了要入宮救駕?

  然而不等他說話,便被人挾持,後背頂了一把刀,刀尖入肉。

  一個聲音從後背傳來:“老實點,跟著我說的辦,不然,一刀要你的命!”

  蕭大封被人挾持,然後被這群兵卒押著,登上一輛敞篷牛車,往皇宮而去。

  不一會,他看到胸口已經染紅的兄長蕭大心,被人抬上車。

  傷口被簡單處理了一下,然後穿上裲襠鎧遮掩胸口,被人架著站起。

  就站在蕭大封身邊。

  蕭大封驚恐的看著已經進氣少、出氣多的兄長,如同傀儡般“站在”身邊,腦袋一片空白。

  侯安都看著“伶人”到位,率領兵卒們向近在咫尺的皇宮衝去,並讓會講官話的軍吏不住大喊:

  “逆賊作亂,宰輔遇害!尋陽王、宜都王奉太後之命入宮救駕!!”

  前方宮門,已經開始混戰,侯安都知道,那是他的同袍在奪門。

  隻要攻入皇宮,就

  他給新主立下大功,功名利祿,就有了保障。

  對於侯安都等出身嶺表的將領來說,陳霸先死了,他們隻能投靠新的靠山,並為之效力,才能繼續在朝為官。

  而不是回到那悶熱潮濕的嶺表,碌碌無為。

  他們被人看不起,被人譏諷為猴,也隻有新主更進一步,自己才能有尊嚴。

  對於侯安都等人來說,反正都是當馬前卒,給誰當,不是當?

  忠臣不忠臣的,傻子才在意。

  遠處,一處官署內樓閣上,朱買臣用千裏鏡看著宮門方向,麵露喜色。

  因為他看到侯安都已經挾持尋陽王、宜都王衝向宮門,勢不可擋。

  這些新收的獵犬,真是好用,動起手來,無所顧忌,正好給大王幹髒活。

  朱買臣如是想,放下千裏鏡,向身邊數人下令:“按預定計劃,立刻動起來。”

  “是!”那幾人領命而去,朱買臣繼續用千裏鏡看著皇宮,聽著漸漸喧囂起來的聲音,很滿意。

  上巳節,湘東王出事了,似乎是吃壞肚子,但朱買臣判斷,應該是有人投毒。

  但湘東王有天命在身,逃過一劫,雖然依舊腹脹,但並不是真的吃不下飯、喝不下水。

  雖然不知道投毒的幕後主使是誰,但湘東王還是決定將計就計:裝病,然後暗中布局。

  現在,該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