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爾虞我詐(續)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10-29 12:34      字數:3452
  金烏西落,夜幕降臨,梁軍營地,李笠正在巡視,因為這是友軍營地,所以大都督王僧辯派人陪同。

  李笠看著滿地傷員,心情沉重。

  如果他再來晚一些,可就真的隻能給友軍送終了。

  兩軍交戰,人員傷亡最大的時候,不是在兩軍交戰時,而是一方潰敗後,另一方乘勝追擊時出現。

  傍晚時,李笠的徐州軍剛好是在梁軍潰敗、齊軍開始追擊時出現,他們的出現迫使齊軍停止追擊,收兵重組陣形準備第二輪作戰。

  如此一來,潰逃的梁軍將士逃過一劫,否則在齊軍的優勢騎兵追擊下,梁軍這邊除了些許騎兵能跑掉,其他人全都要完。

  徐州軍出現後,潰兵之中有的人繼續跑,過幾日就能收攏,也有的兵反應過來,返回戰場。

  所以梁軍的傷亡雖然不小,輜重也被燒了一些,但還不到慘敗的地步。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一支軍隊打了敗仗,傷亡很大,但若老兵和中下級將領還在,事後補充新兵,很快能恢複戰鬥力。

  可一旦老兵和中下級將領都傷亡殆盡,那麽即便事後招募新兵、重建相同兵力的軍隊,其戰鬥力可是天差地別。

  因為損失的中下級將領何老兵,就像人的筋骨,斷了,就真的廢了。

  而一般的兵卒,就如同皮肉,即便傷得血肉模糊,隻要沒傷到筋骨,便隻是皮外傷,休養一陣子就好。

  李笠大概看了看友軍的傷亡情況,對接下來還能不能打,心裏有了數。

  打是打不成了,今日梁軍確實敗了,傷亡不小。

  敗因就是戰前寄予厚望的鐵絲網被敵人破解,導致己方觸不及防之下,被敵軍騎兵突破軍陣側翼,導致崩盤。

  不過雖然被打得“血肉模糊”,但未“傷筋動骨”,梁軍目前攻不足,守有餘,隻要及時補充兵員,一兩年就能恢複戰鬥力。

  但現在許多兵卒驚魂未定,再讓他們麵對幾乎沒有太多傷亡、士氣高漲的齊軍,恐怕還沒開戰,氣勢上就矮了一截。

  所以必須撤退,今晚就撤到南邊數裏外的長社城,之後看情況再棄城南撤。

  這是李笠的建議,王僧辯、陳霸先和諸將商議過後,決定撤退。

  因為真的打不下去了。

  敵前撤軍風險很高,尤其麵對精銳的敵人,稍有不慎就是潰敗,但李笠認為今夜撤離、全身而退的幾率不小。

  因為,其齊帝高洋會被他故意擺出來的“雙輪車”給嚇住,對於夜戰舉棋不定。

  所以朱買臣到敵營走一遭,是給雙方一個台階下,有驚無險,平白撿一個功勞。

  功勞是“賺得齊帝決定來日再戰,為己方後撤贏得寶貴時間”。

  當然,在對方看來,台階就是“梁軍無恥,明明約定來日再戰,卻趁夜開溜”。

  拿人手短,拿了好處的朱買臣,總得有所表示。

  李笠在火光閃爍的營中走著,因為徐州軍的鎧甲、裝束很有特色,所以將士們很快就注意到他。

  當他們得知,眼前這位高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鄱陽李三郎”、也就是今日率軍趕來救援的主將時,紛紛湧上前,要和李笠握手。

  並且親口說一聲:謝謝。

  “謝謝”兩個字,從口中說出來輕飄飄,卻有千斤之重。

  這是由衷的感謝,從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口中說出來,李笠看著一張張誠摯的笑臉,隻覺這幾日的勞累值了。

  不斷有人伸手出來,李笠一一握手,不用說話,情誼都在這一次次握手之中。

  因為將士們都明白,今日若不是李笠帶著徐州軍騎兵及時趕到,他們就完了。

  對於救命之恩,怎麽謝都不為過。

  聞訊趕來的將士越來越多,現場擁擠起來,然後變成人山人海,仿佛趕集一般熱鬧,因為人人都想見見大名鼎鼎的李三郎。

  要知道,十年前,就是李三郎擊敗並俘虜了做亂的侯景。

  是李三郎擊敗了作亂的藩王。

  是李三郎協助官軍收複荊襄、沔北。

  是李三郎收複了淮北徐州,還接連擊敗了齊國數支大軍,甚至把禦駕親征的齊帝都打得沒有脾氣,灰溜溜撤軍。

  若之前,大夥還覺得李三郎能做到的,或許也有其他將軍能做到,可今日,禦駕親征的齊帝派出精銳來戰,他們打不過,敗了。

  兩相對比,更顯得李三郎當初的戰績是多麽耀眼。

  雖然當時是防禦戰,可後來,李三郎率軍奇襲齊都鄴城,甚至攻入城裏燒了齊國太廟,換別人,做得到?

  守衛國都的軍隊,肯定是最精銳的,這次李三郎可是攻,不是守!

  所以,誰都想看看這赫赫威名的李三郎,長得什麽模樣。

  李笠眼見著人越聚愈多,生怕出事,趕緊站上一輛雙輪車,向四周無數眼巴巴看過來的人們,振臂高呼:

  “大夥某要擔心,王使君和陳使君,會帶著大夥平安回家的!”

  “而且,徐州軍將士也會與大夥並肩作戰,不讓北虜占一絲便宜!”

  這裏是別人的軍營,他得“自重”,免得讓人誤會他收買人心挖牆腳,寥寥幾句,卻引得將士們發自內心的高聲歡呼。

  聲浪一波接一波,現場氣氛愈發高漲,李笠宛若後世被追星族、粉絲包圍的小明星,高呼起來:

  “大梁萬勝,大梁萬勝!”

  有常勝將軍鼓勁,無數將士跟著喊起來,激動萬分:“大梁萬勝,大梁萬勝!!”

  歡呼聲向四周擴散,中軍處,王僧辯與諸將聽得這歡呼聲,鬆了口氣:士氣又回來了,

  方才李笠說去巡營,順便鼓舞士氣,現在還真就把士氣鼓舞起來。

  雖說趕不上開戰前的士氣,但將士們總歸不會再垂頭喪氣,畢竟,今日確實吃了個大敗仗。

  剛從齊營歸來的朱買臣,是走著“鴨步”入的營帳,眼見著一番布置隻有,就要連夜撤軍,他激動不已:

  若能順利撤軍,保住王僧辯沔北官軍的實力,就是保住湘東王的臉麵,這可是大功一件。

  李笠這小子把一份大功勞讓給我,可真是個厚道人啊!

  想著想著,他幹咳一聲,問王僧辯:“王公,將士們做好撤退準備否?”

  見王僧辯點點頭,朱買臣又看向陳霸先。

  陳霸先今日率軍突圍,剛衝出去不久,得知徐州軍趕來,立刻帶領部下殺回戰場。

  他不等朱買臣發問,表態:“淮西兵馬,也做好準備了。”

  “那,就請趕緊動起來,依次南撤,可不能耽擱。”朱買臣說到這裏,不忘補充:“李使君率軍斷後,定能保大夥無事。”

  話音剛落,帳內眾將不由得看了朱買臣一眼。

  你不是湘東王的親信麽?怎麽這麽給李笠臉上貼金。

  不過沒人質疑朱買臣的話,今日若不是李笠率徐州軍及時出現,他們要麽淪為階下囚,要麽就變成野地裏的孤魂野鬼了。

  說是欠了李笠一條命,也不為過。

  李笠主動提出,今夜由徐州軍負責斷後,當然,諸軍也會分派精銳,協助李笠一起斷後,之後再徐徐南撤。

  而徐州軍要留在最後走。

  夜裏撤軍很麻煩,更別說是敵前撤軍,不過隻要有勁旅斷後,各部兵馬依次撤往南麵數裏外的長社,還是能做到的。

  到了長社,騎兵走陸路,步兵和輜重乘船經洧水順流而下往南走,與齊軍脫離接觸,剛攻下來不久的長社就放棄了。

  陳霸先並不懷疑李笠的能力,但出於謹慎,還是問:“隻是這一撤,朝廷那邊”

  “朝廷那邊,我會上表謝罪。”王僧辯表態,作為主帥,他該有擔當。

  此仗己方傷亡不小,打是打不下去了,得趕緊撤。

  李笠隔著這麽遠都跑來增援,他再推諉責任,太不像話了。

  杜龕見丈人攬責,想說什麽,但沒開口。

  今日一戰,他部下的傷亡不小,將士們確實打不下去,隻能趕緊撤,能撤回去就是勝利。

  至於湘東王會如何怪罪

  若不是李笠及時趕到,全軍覆沒都有可能,那倒是不用考慮湘東王會如何怪罪。

  現在,李笠都表態說晚上親自率軍斷後,他還能擔心什麽?

  雖然杜龕和其他人一樣,不明白李笠有何依仗能靠兩三千騎兵在夜間斷後,阻斷齊軍的追擊。

  要知道晚上騎兵也不好跑動太過。

  即便晚上擋住了,天亮以後呢?

  但沒人有底氣質疑李笠,既是因為其戰績,也是因為對方體現出來的信心。

  朱買臣也表態:“諸位勿憂,本官也會上表,陳述實情,想來湘東王以及朝堂諸公,會體諒的。”

  陳霸先瞥了一眼朱買臣,見其喜上眉梢的模樣,不由心中一歎。

  朱買臣是湘東王的心腹,有他幫說話,或許,失了臉麵的湘東王還真就不會為難諸將。

  這也是多虧了李笠,陳霸先看得出來,李笠是故意送一個功勞給朱買臣,哄得對方喜滋滋,真是不簡單。

  再想想不通人情世故的兒子陳昌,陳霸先覺得有些無奈。

  雖然他很佩服李笠的表現,卻依舊懷疑今晚己方能否順利撤軍。

  正所謂爾虞我詐,雙方相互算計,一個要溜,另一個不至於傻傻的等到天亮。

  齊軍之中,能征善戰的將領不會少,隨齊主出征的官員,也不缺聰明人,對方肯定會想到今夜梁軍可能會撤。

  對方若派精銳過來探虛實,真就會被李笠給攔住,無法追擊?

  到了天亮,若對方派出騎兵緊追不舍,己方即便撤到長社,又如何能夠繼續南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