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出擊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8-04 12:33      字數:3315
  上午,曠野裏,一支規模不小的運糧車隊正在南下,要將糧食運往目的地。

  因為道路開通不久,所以頗為崎嶇,車輛行進速度較慢。

  南麵三十餘裏外,是攻打梁軍寒山北塞的齊軍大營,由於這條道路靠近寒山堰蓄水所成水泊,所以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烽燧。

  一旦烽煙冒起,說明有敵軍乘船來襲,那麽車隊就要做好防禦準備,敵軍登岸後,己方好歹能抵擋一陣子,等到巡邏騎兵趕來救援。

  想到這裏,隨軍青壯不免惴惴,這裏本沒有路,是大軍經過時新開的道路,所以四周荒無人煙。

  一旦出事,即便躲過梁軍刀箭,走在曠野裏,也很容易被野獸叼了去,或者被如同水寇的梁軍俘虜,用船運走。

  梁軍在寒山築堰壩,蓄水灌彭城,如今彭城周邊化作一片水泊,如同大湖,梁軍舟師以彭城為據點,四處出擊,襲擾水泊周邊地區。

  運糧隊所處地區,位於彭城東北、寒山以北,距離水泊很近,被征發來輸送糧草的青壯,隻想能好好活著,所以對於神出鬼沒的‘水寇’,十分擔心。

  周圍多有丘陵,遍布草叢、樹林,北風吹來,草木搖曳,仿佛到處都藏著伏兵,隨時會衝出來取人性命,讓青壯們覺得後背發涼。

  一名押車老兵,見左右幾個青壯惶惶,笑道:“莫要怕,前方有烽燧,烽燧沒冒烽煙,那就說明一切正常,不會有賊人來襲。”

  有人問:“萬一,萬一烽燧被賊人偷襲呢?”

  “偷襲?每個烽燧都有百餘戍卒,外麵圍了木柵、鹿角,賊人偷襲,也不至於連烽煙都點不起來,莫要擔心。”

  “近日來,賊人多次乘船襲擊,還沒靠岸,大老遠就被烽燧發現、告警,所以,不用怕。”

  “而且,沿途還有遊騎來回巡視,穩得很。”

  青壯們見這位健談,又問:“大叔,為何官軍不用船運糧?如今刮北風,船往南走,多省事,反正大營就在南邊。”

  他們是沛縣人,泗水自北而來,經沛縣、留縣、垞城,過彭城轉向東,如今彭城化作水泊,若用船運糧草經泗水入‘湖’,可比用車運糧方便。

  老兵笑道:“官軍船少,賊人船多,他們在水泊裏到處亂竄,如同野狗在村外到處遊蕩,誰出來就咬誰。”

  “官軍用船運糧,很容易被他們攔截,到時候人家也不硬攻,縱火燒船,那怎麽辦?”

  “岸上騎兵再多,也入不得水,再說南人擅舟楫、北人擅騎射,官軍如何要以己之短,攻賊人之長?”

  老兵就是有見識,說得頭頭是道,大夥心定了許多,就在這時,前方道路塵土大作,明顯有騎兵過來了。

  騎兵數量不少,有十餘騎在前麵開路,後麵的騎兵排著長隊形,沿著道路前進。

  其後,一座烽燧隱約可見,眾人不以為意,繼續前進。

  就在這時,呼喊聲起,隊伍前方開始混亂,後邊的人們仔細一看,卻見那些騎兵竟然砍殺起押隊兵卒來。

  策馬而來的騎兵,移動速度很快,人數不少,如風一般,從隊伍前端刮到後麵,一陣接著一陣,許多猝不及防的兵卒被砍死。

  運糧車隊瞬間亂起來,反應過來的人們,紛紛去拿放在車上的兵器。

  就在這時,旁邊幾座土丘後,忽然冒出大量梁兵,向運糧隊發動突襲。

  一部分梁兵在土丘上以強弓放箭,其他梁兵悉數身著重甲,不避箭矢步行衝鋒。

  突襲的梁兵極多,宛若長蛇的運糧隊很快便被攔腰截斷,變成支離破碎的幾個片段,然後被如同紅螞蟻一般的梁兵吞沒。

  扮做齊兵的梁國騎兵,此刻身著黃色戎服,見奇襲得手,便調轉馬頭,往車隊靠近。

  率部襲擾齊軍糧道的彭均,見己方已經控製局麵,而許多青壯跪地求饒,一個個如同剛撈起來的小雞,在寒風中顫抖,便吩咐:

  “莫要濫殺,留他們性命,依計劃行事。”

  “是!”部下應諾,分頭行事。

  兵器、鎧甲等物資要打包帶走,至於糧食,因為敵軍遊騎可能很快就到,所以一部分糧食由俘虜們運往數裏之外的岸邊,其他糧食,付之一炬。

  彭均按著戰前布置,善待俘虜,隻要俘虜們動作利索些,就不會為難。

  許多人扛著糧袋往西走,身後火光大作,卻是糧車開始燃燒。

  他們走上丘陵,穿過茂密樹林,跌跌撞撞走出去,卻見樹林西端是‘湖邊’,已經靠泊大量船隻。

  留在原地‘監工’的彭均,見前方烽燧點起烽煙,向這邊告警:齊軍遊騎接近了。

  今日淩晨,梁軍先鋒把這烽燧拿下,因為是夜裏,所以即便戍卒點起烽煙,也沒什麽用。

  然後騎兵登岸,扮做齊兵,要渾水摸魚。

  魚摸到了,帶走一些,帶不走的燒掉,現在敵人遊騎接近,彭均見糧車已燒,便帶著部下撤退。

  他們同樣向西走,穿過樹林,來到湖邊。

  此次梁軍打造不少結構特別的船隻,可以從容靠泊淺水灘,讓馬匹方便上下,所以沒過多久,梁軍騎兵連人帶馬都已登船。

  船員奮力撐著船篙,讓船離岸,和其他滿載士兵和繳獲物資的船一起,緩緩向西而去。

  岸上,是站著發呆的俘虜們,他們見梁軍果然守信,留自己一條性命不說,還一個人也不抓走,慶幸之餘,也覺得奇怪:

  你們不抓俘虜的麽?

  船上,彭均看著岸上黑壓壓一群人,覺得有些好笑,他們沒必要抓俘虜,因為這麽做隻會增加己方糧食消耗。

  善待俘虜,不傷性命的同時也不把人抓走,這種做法會讓越來越多的齊國兵卒和青壯心動:萬一遇到梁軍打劫,乖乖投降就好。

  畢竟糧食是官軍的,命,是自己的。

  看看南麵,有正在駛離岸邊的幾艘小船,那是之前襲擊烽燧的小隊,此刻也順利撤退,彭均頗為滿意。

  此次出擊策劃了幾日,成功實施後,齊軍必然氣急敗壞。

  在沿途烽燧安排更多的兵卒,又安排更多的遊騎,如此一來,不僅兵力增加,糧草消耗也增加,但效果卻未必好。

  漫長的糧道,中途任意一點,都在梁軍的進攻範圍內,隻要己方不斷騷擾,就會讓齊軍的負擔加倍增長。

  被迫把注意力集中在保護沿湖區域交通上,把更多的兵力分散在這些地區,於是乎,“蛋殼”就越來越薄了。

  然後己方集中力量,就能突破其中一點,給對方一個驚喜。

  。。。。。。

  傍晚,泗水西畔垞城,城內火光大作,扮做齊兵的梁國騎兵,由北而來,入城後突襲公廨,然後四處點火,將這座齊軍據點攪得天翻地覆。

  大量百姓向城外逃去,然而城外泗水碼頭處也亂成一鍋粥,大量從上遊運來、要在垞城中轉的糧草等物資,如今已被大火吞沒。

  衝天火光,和漫天晚霞相映成趣,驚慌失措的垞城守軍,四處救火的同時,還得提防梁軍的新一輪進攻。

  喧囂聲中,垞城南郊造船場也燃起大火,工匠們四處逃散,大量剛造好的船隻被人拖向泗水,然後往下遊湖泊劃去。

  堆積著大量木材的庫房、草棚,已經化作篝火堆,熊熊火光之中,許多驚慌失措的身影在晃動。

  守衛造船場的齊兵雖然傷亡慘重,但還在負隅頑抗,依托角落的小院,與來襲梁軍對峙。

  梁軍的目標並不是殺人,而是縱火、奪船,所以當造船場火勢再也無法控製之後,親臨現場督戰的武祥,下令撤軍。

  號角聲中,先是城中放火的梁軍騎兵撤出城,徑直往南麵造船場而來。

  其次,在城外泗水碼頭作戰的梁兵,登船順流而下。

  最後,襲擊造船場的梁兵,陸續退到岸邊,登船,離去。

  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各部兵馬相互配合,十分熟練,一如在彭蠡湖區作戰時一樣。

  武祥登船後,看著岸上衝天大火,又看看左右船隻上興奮不已的部下,頗為滿意。

  乘船出擊、登陸後襲擾各地,這種打法他們很熟悉,所以,此次出擊的重任,就由他們來承擔。

  彭城周邊已成水泊,如同一個湖,被戲稱為“彭城湖”,那麽,他們就把這裏當做彭蠡湖,用老戰術,對付新敵人。

  當年,他們清剿的是水寇,如今,對付的是齊軍,雖然兩者戰鬥力天差地別,但戰術依舊適用。

  船隻陸續離岸,升起船帆,借著北風向南麵彭城而去。

  垞城位於彭城以北三十裏,在泗水西畔,因為彭城周邊變成了“彭城湖”,所以垞城南郊成了泗水入“湖”口,為齊軍的造船場,以及糧草轉運點。

  齊軍在此建造大量戰船,又有大量糧食等著裝車、走陸路去寒山北岸齊軍大營。

  對方戒備森嚴,但防的是北麵,所以武祥把己方騎兵用船運到別處登陸,迂回到垞城北邊。

  然後水軍正麵強攻,等齊軍注意力集中在南麵時,南北同時發難,一戰破之。

  他看著岸上大火,隻覺心曠神怡,李笠交給他的出擊任務,如今順利完成。

  就不知齊國皇帝得知垞城遇襲、大量船隻糧草損失之後,會是何種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