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聯手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7-18 19:41      字數:3531
  江陵以北,漢津以西,武寧地界,向南行進、增援江陵的魏軍兵馬,在此遇襲。

  負責伏擊的梁軍將領,是奉命前來助戰的王琳,他見部下伏擊成功,便讓人擂鼓,全軍出擊。

  一旁,協同作戰的梁森欲言又止,不過還是聽憑鼓吏擂鼓,伏兵盡出,追擊落荒而逃的魏兵。

  王琳察覺梁森若有所思,便問:“梁郎覺得不妥?”

  “他們敗得如此幹脆,我想,後麵必然有伏兵。”

  “伏兵?不能吧。”王琳眉頭緊鎖,看向旁邊的彭均:“彭郎以為?”

  彭均不認為魏軍會有伏兵,不過既然梁森說了,他總不能質疑梁森。

  “這麽說吧,我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有伏兵。”

  梁森緩緩說著,“但是,鎮守襄州的魏軍,應該有支援江陵之責,所以,不該是一支一觸即潰的羸兵。”

  “我軍已下江陵,之前則圍了江陵,南下馳援的魏軍,即便知道江陵易主,也不該這麽一觸即潰。”

  “這麽說來..”王琳有些遲疑,他立功心切,現在看來,如此全力追擊,確實不妥。

  “但是,既然已經下令追擊,那就不能馬上下令撤回,否則將士們會無所適從,前後擁堵亂成一團,更容易為敵所趁。”

  梁森說完,給出建議:“不如,我們來打鐵。”

  “打鐵?”王琳來了興趣,梁森回答:“請王郎的兵馬為鐵砧,我和彭郎為鐵錘。”

  “我們率騎兵從側翼迂回,若一會真有伏兵,還請王郎堅持一會。”

  “行,一言為定!”

  王琳說完,立刻率部下出擊,梁森和彭均則依計劃行事。

  江陵已經收複,如今官軍水陸並進,北上進攻襄陽,其中陸路為主攻,要盡快攻到襄陽城下。

  水路主要是運輸攻城投石機所需大量石塊,確保投石機架起來後,可以不停拋射石塊攻城。

  現在,王琳所部兵馬為前鋒,李笠派梁森和彭均助戰,順便熱熱身。

  和小股魏軍騎兵交手,以便為後麵可能要打的硬仗做準備。

  梁森和彭均商量一下戰術,立刻出擊。

  果不其然,王琳兵馬追擊了數裏後,隊形漸漸離散,道路兩旁丘陵後忽然號角齊鳴、箭如雨下,大量魏兵蜂擁而出。

  身在戰場的王琳,讓部下豎起大旗,號令部下聚在一起,已有準備的梁軍兵卒,很快以大旗為核心,縮成圓陣,就地防禦。

  王琳平日裏結交豪傑,全軍將士都願為他赴湯蹈火,此刻雖然陷入重圍,但聽王琳高呼“死戰不退!”,很快士氣高漲,和撲上來的魏兵展開肉搏。

  他們多為江淮賊寇,平日裏刀頭舔血,不怕玩命,麵對人數眾多的敵兵,毫無畏懼,一時間不分勝負,戰況膠著。

  卻被團團圍住,無法突圍。

  王琳從容不迫指揮防禦,周圍魏兵越圍越多,一不留神就打了半個多少時辰,可說好的迂回騎兵,不見蹤影。

  他不認為梁森和彭均會扔下友軍,想起梁森所說“堅持一會”,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死戰到底。

  不一會,北邊塵土飛揚,梁軍將士以為是己方援軍迂回過來,喜上眉梢,結果來的卻是魏軍騎兵。

  圍攻圓陣的魏兵後退,稍做休息,南下的魏軍騎兵分左右、圍著梁軍圓陣騎射,梁軍傷亡漸增,卻咬著牙撐下去。

  也曾試著派精銳出擊,但魏騎隨即散開,出擊的精銳不敢離開太遠,隻能撤回,魏騎隨後又聚過來,不斷騷擾。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魏軍騎兵散開,休息夠了的步兵再次撲來,和又累又渴的梁軍繼續鏖戰。

  眼見著戰局急轉直下,王琳有些著急,但事已至此,隻能硬撐下去。

  片刻,北麵再次塵土大作,王琳仔細一看,幾乎要喊起來:是己方騎兵過來了!

  突然從後背出現的梁軍騎兵,打得魏軍一個措手不及,梁森率部下直衝圍攻圓陣的魏軍步卒,很快便將其擊潰。

  那些正在休息的魏軍騎兵倉促應戰,則被彭均率部衝垮,戰場局勢瞬間扭轉,憋了一肚子火的王琳部下,隨即發動衝鋒。

  內外夾擊、步騎聯手作戰,梁軍很快擊潰魏軍。

  魏軍騎兵紛紛北逃,卻被路上布設的絆馬索一一放倒,步兵見逃不掉,隻能收了心思,跪地投降。

  一場大戰下來,日薄西山,王琳看著一片狼藉的戰場,又看看一身血汙、下馬向自己走來的梁森,笑罵起來:

  “下次換換,你們做鐵砧,我們做鐵錘!”

  “好啊!”梁森也笑起來。

  。。。。。。

  漢水上,身處上遊的魏軍舟師釋放火船,火船順流而下,撲向下遊梁軍戰船。

  火船很多,遍布河麵,躲無可躲,梁軍戰船紛紛後撤。

  有撤退不及的船隻被火船點燃,船上將士不得不投水逃命。

  火船‘追’著梁軍,時有擱淺,魏軍戰船不緊不慢跟在後麵,時不時釋放新的火船。

  一逃一追之際,已過了數裏,魏軍戰船打算返航,但剛經過的河岸兩側,蘆葦叢裏忽然冒出來許多人。

  這些人抬著一個個竹筏往河邊跑,讓大量竹筏入水,隨後射出火矢,將竹筏點燃。

  竹筏上多有易燃之物,很快便燃起熊熊大火,順著河水向下遊魏軍船隊飄去。

  進退失據的魏軍戰船亂成一團,匆忙躲避之間,被燒毀了不少船隻,隨後,再次逆流而上的梁軍戰船殺到。

  昔日的彭蠡湖水寇,如今是官軍健兒,駕馭著戰船衝入一片混亂的魏軍船隊中,開始混戰。

  先投出一輪魚叉、漁網,然後是生石灰糊臉,接著就是跳幫白刃戰。

  位於桅杆頂部望巢的弓箭手,居高臨下射殺敵軍將士,簡單粗暴的跳幫戰,很快便讓臨時拚湊起來的魏軍舟師傷亡慘重,許多人紛紛投降。

  後方,李笠在座艦上全程觀看了戰鬥經過,對於己方這種典型的“水寇搶劫”戰術,覺得哭笑不得。

  “官軍水師,未必能打出如此配合。”

  武祥趕緊解釋,他負責現場指揮,算是水軍將領,“畢竟,逃要逃得像模像樣,又不能亂。”

  李笠笑起來:“兩岸那些伏擊、放火船的友軍,是王郎的部下,我看其中多為江湖好漢出身呐。”

  “咳咳,這種打法,想來到處都有的。”武祥覺得有些尷尬。

  昔日的彭蠡湖水寇,已經洗心革麵,此次出征,不少人主動要求隨軍作戰,想要有所作為。

  他們的部下是這樣,一同作戰的王琳,其部下也多有江湖好漢。

  大夥都是水寇出身,搞這種伏擊簡直是得心應手,如今聯手作戰、相互配合,把魏國拚湊起來的水軍殲滅,算是昔日水寇們立功、證明自己的一場大勝。

  接下來,漢水之上,官軍的戰船可以橫行無忌了。

  屆時,漢水北岸的魏軍,就沒那麽容易渡河南下,短時間內支援南岸襄陽的魏軍。

  李笠看著前方已經分出勝負的戰場,點點頭:“很好,水路通暢,石頭就能直接運抵襄陽城下。”

  此次出擊,要收複荊、襄,武祥對此頗為期待,雖然之前官軍到處打敗仗,但李笠認為,許多中青年將領們,心中一定不服氣。

  梁軍之中,並不是沒有敢戰、能戰的將領,隻不過先前因為各種原因,力量都損耗在內訌之中。

  現在,隻要有機會讓這些將領發揮能力,梁軍還是有不錯戰鬥力的。

  之前,李笠就諫言,請求天子盡可能給中青年將領以機會出戰,莫要拘泥於什麽“百戰宿將”。

  這些‘宿將’大多是滑頭,其中許多人做官的本領大過打仗的本領,奉行‘明哲保身’,喜歡保存實力,打仗時經常出工不出力。

  不僅如此,關鍵時刻還喜歡賣隊友。

  反倒是許多名聲不顯的中青年將領有強烈的進取心,願意衝鋒陷陣打硬仗,以赫赫軍功換前程。

  所以此次出征,有大量年輕將領率部參戰,譬如他們,譬如王琳等等。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做了萬全準備,沒道理怕魏國。

  氣血方剛的年輕將領,敢拚、敢打、敢玩命,大夥都想著立軍功,想著晉升,想著封妻蔭子,所以戰鬥**很強。

  進取之心,不是那些暮氣沉沉的油滑‘宿將’可以比的。

  “李郎,據說襄陽城防頗為堅固,那投石機,真能趕在魏軍大規模增援以前,把襄陽啃下來麽?”

  “當然能,隻要石頭管夠,反正不需要啃城牆,隻要把敵樓、箭樓砸垮,把城頭砸爛就行。”

  李笠說著說著,笑起來:“要知道,我們備下這麽多石頭,就是為了襄陽、樊城而來!”

  武祥見左右離得較遠,低聲問:“呃....我們花了那麽多錢買石頭,是不是有些太傻了?”

  “傻?”李笠眯起眼睛,“投石機和弓一樣,要有拋射物才能形成殺傷,投石機的拋射物可以是石塊、易燃物和屍體...”

  “屍體?”武祥覺得奇怪,李笠驚覺自己說漏嘴,趕緊圓回去:“說錯了,咳咳。”

  “破壞城防,最直接的就是拋射大石塊,然而萬一城池周圍沒石頭,怎麽辦?就算有,臨時開采也要消耗大量時間。”

  “若采石、運輸的速度,趕不上拋射的消耗,投石機的威力就會大打折扣,道理,和射箭一般。”

  “所以最好提前準備,囤積大量石塊,由水路運輸,這樣才能做到快攻。”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叫花錢買時間,直接向采石場買現貨不快麽?若是征發百姓開山采石,要湊夠這麽多石頭,幾個月就過去了。”

  “屆時進入雨季,攻城很麻煩,又要阻擋敵方援軍,仗可不好打。”

  “再說,我們攻打的是襄陽、樊城,你莫非忘了,關雲長水淹七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