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喜訊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7-01 11:38      字數:3452
  鄱陽,城門門額掛起一排木籠,籠中盛著一顆顆人頭,天氣炎熱,有些許異味發散,又招來大量蒼蠅,進出城門的過客抬頭看見,隻覺有些滲人。

  閑得無聊的門吏,見有人駐足觀望,便不失時機的高聲說著:“看看,都仔細看看!這就是做盜賊的下場!

  “攔路搶劫,殺人越貨,襲擾鄉裏,就是這個下場!

  “管他是山賊還是水寇,膽敢為非作歹,遲早腦袋要懸在上麵!

  駐足觀望的人當中,常啟聽著旁人議論,隻是停了一下,便繼續前進,向著城外碼頭走去。

  出城的道路兩側,是鱗次櫛比的邸店,又有規模不小的魚市,十分熱鬧,往來行人接踵摩肩,比起年初,人氣明顯旺了不少。

  想起年初自己初來鄱陽的情景,常啟覺得新任鄱陽內史果然有能耐,上任大半年,就讓鄱陽百業興旺。

  然而鄱陽再熱鬧,也是他鄉,常啟寓居此處,時常想念遠在長沙的親人。

  他是建康人,為河東王府佐吏,河東王到湘州上任,常啟便攜家人來到長沙,後來根據河東王的安排,今年年初來到鄱陽,探聽消息。

  大半年來,新上任的鄱陽內史李笠,果然隻忙著郡內事務,奔波於南北鄱水沿岸各地,沒有什麽異動。

  雖然派兵剿滅各處山賊、水寇,但派的都是遊軍,並未見集中兵力出擊的跡象。

  常啟判斷此人確實一心一意要給朝廷開源、增收,所以,大王之前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常啟轉到一處茶肆,在角落自己常坐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壺茶,一邊喝,一邊聽茶客們談天論地。

  茶肆、酒肆、食肆,聚集著四麵八方的客人,為打聽消息的好地方,不過消息繁多,想要從中獲取有用的內容,得花一番心思。

  鄱陽城各肆裏,如今說得最多的消息,不外新平、樂安,基本上都是和瓷器、銅、開荒屯田有關,要麽,就是哪裏的山賊、水寇被剿滅等等。

  毫無疑問,活捉了逆賊侯景的新任鄱陽內史李笠,確實是個狠人,自上任以來,郡內各地山林、湖汊聚集的賊人,被官府剿滅大半。

  如今在鄱陽地界行商,無論是走陸路還是走水路,都安全了許多,常啟在鄱陽的半年時間,發現三五結隊來鄱陽的外地小商販日益增多。

  種種變化,都說明“李府君很有本事,而且越是忙碌,越是無法分身,調動兵馬、偷偷摸摸前往湘州。

  常啟知道河東王一直提防李笠搞偷襲,走陸路偷襲長沙,所以做了相應布置,現在看來,多慮了。

  “聽說,李府君喜得貴子,過陣子,要擺筵席宴請親朋,熱熱鬧鬧慶祝一番。

  旁邊有茶客說起聽來的消息,其他人便議論起來,常啟來了精神,側耳傾聽。

  又有人問:“我聽說,李府君的婦翁,是城裏有名的‘鐵骰黃’?

  最先挑起話題的茶客回答:“對,就是開賭檔的鐵骰黃,不過,黃家的賭檔早已經關門,現在辦起商號了。

  “哎?這是怎麽回事?

  “怎麽回事?做賭檔,少不了幹些傷天害理的事,鐵骰黃如今有了這麽厲害的女婿,可不得洗腳上岸?

  “李府君前途無量,沒道理被妻家的名聲給拖累嘛,這不,之前的珠役也請朝廷免了,就是不留一點話柄,黃家當然不能拖累女婿。

  “再說,辦商號、做專營,可不比開賭檔賺錢?如今多少人想辦商號、做專營不得。

  “說來也是神奇,先前鐵骰黃的女兒,給李府君生的是個女娃,如今黃家關了賭檔,女兒就給李府君生下男丁。

  “據說之前喜訊傳來,李府君高興不已,看看,黃家這一失一得,這不就是‘人在做,天在看’?

  因為百姓普遍信佛,所以很多人相信因果報應,‘鐵骰黃’關了賭檔,洗腳上岸,女兒馬上就給李府君生下兒子,這,就是因果報應。

  又有人感慨:“如今,洗腳上岸的還有很多,有本事的就辦商號、做專營,差些力氣的,就存錢糧到商號,吃利息,年底又有分紅。

  “輕輕鬆鬆就把錢賺了,誰還打打殺殺?有那功夫相互算計,還不如多想辦法運糧到新平、樂安,換瓷引、銅引。

  議論紛紛中,常啟記下不少有用的消息,也發現幾個商機。

  若不是有事在身,且沒有多少本錢,常啟真想乘著鄱陽大興白瓷、銅冶的東風,好好做一做買賣,賺一筆錢。

  不過,今日聽到的消息之中,最有用的就是“李府君喜得貴子,要擺筵席宴請親朋。

  這就意味著,至少近期內,李笠不會外出。

  。。。。。。

  時值正午,烈日當空,橫貫在群山之間的官道,往來行人寥寥。

  忙著趕路的商旅,此時都在陰涼處歇息,要等日頭沒那麽毒了,才繼續趕路。

  山腳一片樹林邊上,一支商隊正在納涼,許多馬匹,在不遠處的溪邊喝水。

  一棵樹下,李笠席地而坐,看著遠處正在喝水的馬群,目光呆滯。

  雖然人在這裏,但心已經飛到數千裏之外的建康。

  前不久,有喜訊傳來,在建康暫居的黃姈,生下一名男嬰,母子平安。

  所以,他有兒子了。

  雖然李笠並無重男輕女的思想,但自己奮力拚搏置下的產業和成就,將來是要由兒子來繼承的。

  如果沒有兒子,那有多淒涼?

  所以,李笠得知這一喜訊後,笑得合不攏嘴。

  吳氏比兒子還高興,因為李笠免不了上陣廝殺,若無香火留下,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就是絕後了。

  一旁,大汗淋漓的梁森走來,見李笠在傻笑,便沒有打擾。

  他看看樹林裏正在休息的一大群人,又看看遠處聚集的烏雲,有些擔心。

  若下起大雨,本來就不太好走的道路會變得泥濘,愈發不好走,而且大雨若是接連幾日不停,行程就會嚴重耽擱。

  冒雨在山間趕路,危險不說,人也容易生病,哪怕隻是尋常風寒,也會讓人腦袋發昏,四肢無力。

  這種情況下,奇襲怕是做不到了。

  “想什麽?眉頭緊鎖的樣子。

  聲音傳來,卻是李笠在發問,梁森指了指天邊的烏雲:“看樣子,要下大雨了,而且,很可能是連日大雨。

  “連日大雨....李笠看著天邊烏雲,同樣眉頭緊鎖:“看來,我們運氣不是很好啊。

  梁森見左右無人,便問:“寸鯇,這可如何是好?奇襲講的是出其不意,若被大雨耽擱行程,恐怕...

  李笠麵色平靜:“我們這麽多人,即便扮做商隊,遲早也會招來注意,若再被耽擱數日,那邊聽到風吹草動,有了準備,這仗可不好打。

  “你的擔心沒錯,但困難擺在麵前,我們不能退縮。

  “朝廷已經決定動手,以增援司州為名,發兵數萬,自建康乘船西進,抵達郢州之後,就要...當機立斷

  “然而三王不是傻瓜,必然察覺這數萬兵馬是奔著他們而來,那麽....若雙方翻臉前,官軍能有一支偏師,走陸路突襲長沙,將猝不及防的河東王幹掉,戰事,可能很快就能結束。

  李笠看著梁森,目光炯炯有神:“按說,我立了活捉侯景的大功,所以不該參與接下來的戰事,免得搶別人功勞。

  “但如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三王即將反叛,若戰事曠日持久,朝廷撐不住的,所以,陛下想要速戰速決。

  “才有密旨,許我見機行事,也就是說,希望由我給河東王背後捅一刀,免得戰事曠日持久。

  “但是,又擔心奇襲不成,影響到鄱陽這邊。

  “畢竟,鄱陽好不容易開了個好局,卻可能因為我鋌而走險時出意外,導致大好局麵毀之一旦,所以,讓我看著辦。

  “我們是仔細想過,權衡利弊以及勝算,才決定出擊,所以不是魯莽行事,畢竟之前也做了準備,花了半年時間,把沿途情況摸清楚。

  “凡戰,未慮勝,先慮敗,我們既然已經把最壞的情況都想到了,也做了應對,那就沒什麽好猶豫的。

  “我得了兒子,放出消息要擺酒慶賀,以此爭取數日時間來搞偷襲,給河東王一個驚喜。

  “但河東王隻要腦子正常,必然在步道沿途布設眼線,所以,我們必須講究一個‘快’字,才有可能成功。

  “現在,可能快不起來,行蹤也許會暴露,那又如何?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因為兵卒隻需要奮力廝殺,而將,要為獲勝,利用各種條件,如果沒有,創造條件也要打贏。

  “我和你,都不是天生名將,但是,我們可以學!沒人教,就自己琢磨,在戰場上琢磨。

  “這一仗,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即便半途出了意外,我們,也一定能隨機應變。

  “再難,也要想出辦法,我們的出身,決定了隻能靠軍功才能迅速向上爬,若是偶有成就便想著回家過小日子,那是沒有出息的!

  李笠總是胸有成竹,又會鼓舞人心,這讓梁森覺得信心倍增。

  他不是怯戰,隻是擔心李笠的安危,因為鄱陽那邊的布局剛開了個好頭,接下來缺不了李笠。

  所以他怕發小此次率軍出擊發生意外,不過李笠說得對,既然要向上爬,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你好好想想,該如何應變,不能總是問我,畢竟,你是要挑大梁的。李笠說完,拍拍梁森的肩膀。

  “我有了兒子,你這個做叔叔的,百日時,總要給世侄備下一份大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