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年輕人,有前途!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6-21 19:38      字數:2938
  清晨,一夜狂奔的任約以及部下,終於來到曲阿郊外,看著前方沐浴在晨曦的城池,一臉疲憊的任約終於鬆了口氣。

  進了城,趕緊睡一覺,不然人就要撐不住了。

  他們幾乎每人身上鎧甲都插著箭,多處負傷,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但顧不得勞累,繼續向曲阿前進。

  前晚,任約和部下設伏,依托空營來個守株待兔,等著夜襲梁軍來送死,結果熬了一晚上,什麽都沒有發生。

  清晨,梁軍來攻,他們和梁軍打了一天,從早上打到傍晚,都沒得多少休息,體力實在熬不住,最後潰敗。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任約無法力挽狂瀾,隻能帶著騎兵先走,沿著運瀆向東逃命。

  而梁軍騎兵如影隨形,追了他們大半個晚上。

  曲阿就在眼前,眼皮發沉的任約,卻覺得有些不對勁:城外行人絕跡,曲阿西門緊閉,似乎城裏出事了。

  看天色,已經到了開城門的時候,而城邊軍營,應該有炊煙升起,因為夥夫們要給將士準備朝食。

  結果不僅城門沒開,城邊軍營一片寂靜,一絲炊煙都沒見。

  想想自己之前中計,而夏侯譒率軍夜襲不成傷亡慘重,人也沒了消息,任約心中一驚:莫非曲阿已經落入敵手?

  這不是不可能,夏侯譒襲擊的那支梁軍,極有可能乘勝追擊,派精銳扮做潰兵,混入曲阿,然後來個裏應外合,占領城池。

  而他,卻傻乎乎的等著梁軍夜襲,結果第二日被對方主力擊敗。

  想到這裏,任約毫不猶豫下令調轉馬頭,往南跑。

  西麵是追兵,南麵是運瀆,東麵是曲阿,若曲阿真的被敵人攻占,他們就隻有往北逃,逃往京口,才有活路。

  他會這麽想,敵軍一定也會這麽想,所以若拿下了曲阿,就一定會在北邊設伏,那麽,他隻能往南跑,逃往晉陵。

  南麵是運瀆,隻能找渡船把人和馬運到南岸,任約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在運瀆邊找到船,但南麵是唯一的活路,隻能往南走。

  他們往南跑,曲阿西門隨後開啟,有騎兵衝出,尾隨而來。

  任約和部下快馬加鞭,奪路狂奔,因為跑得快,漸漸把追兵甩下,而運瀆就在眼前。

  但若無法及時渡河,追兵很快就會趕上,任約心中焦急,舉目遠眺。

  遠遠看見岸邊泊著許多小船,任約心中一喜,就在這時,道路上忽然升起幾道絆馬索。

  此處路段兩邊是丘陵,所以道路有些狹窄,任約及左右躲閃不及,也來不及減速,接二連三被絆馬索絆倒。

  路兩邊土丘後,轉出大量士兵,呼喊著撲來,把摔得鼻青臉腫的任約及部下抓住。

  摔得全身似乎都要散架的任約,很快就被梁軍確定身份,五花大綁,押到一旁土丘。

  土丘上,有兩名年輕將領等候多時,卻是趙威方、趙棱這對堂兄弟,他們看著灰頭土臉的任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不枉我們在此設伏,果然抓到敵軍主將!

  。。。。。。

  曲阿,公廨聽事,梁軍將帥即將議事,因為主帥蕭淵藻稍後才來,於是將領們便開始閑談。年輕的李笠,成為中心人物。

  官場、戰場雙‘宿將’趙伯超,尤其對李笠熱情,對李笠最近的表現,那是誇上了天。

  對此,其他將領並無反感,由衷讚歎李笠“年少有為,而李笠則十分謙虛,不住說“眾人拾柴火焰高。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李笠如此大受歡迎,當然不是因為他長得高。

  李笠獻計,句容夜戰破郭元建,又領偏師護衛大軍側翼,連戰皆捷,隨後擊破夏侯譒,然後趁機破任約、收複曲阿。

  接二連三的勝利,可不止李笠一個人撈軍功,他很會做人,蕭淵藻也明事理,所以參戰諸將或多或少都撈了不少軍功。

  破郭元建、破任約,都是全軍出了力的,所以將領們多有斬獲。

  扮夏侯譒潰兵賺曲阿,用夏侯譒的人頭逼降守軍,這是李笠牽的頭,不少將領派精兵隨李笠奪曲阿,也有了功勞;

  擊破任約後,一路追殺、設伏,將領們也分了不少功勞。

  而趙伯超的兒子、侄子,設伏活捉了任約,同樣立下大功。

  趙伯超戎馬幾十年,也當了幾十年的官,自己撈了不少好處,此次隨軍出擊立下不少功勞,但最關鍵的是,兒子和侄子立了大功。

  沒有那個父親不希望自己兒子有出息、前途一片光明,沒有那個長輩不希望小輩能夠出頭。

  所以,得了好處的趙伯超,當然要對李笠各種誇,其他同樣得了好處的將領,對李笠當然是笑臉相迎,由衷的佩服。

  畢竟,這一路打過來,基本都是李笠出謀劃策,用不斷地勝利,為諸將不斷立功掃清障礙。

  這麽能打勝仗的年輕人,又不居功自傲,有好處不忘各位老前輩,有軍功大家一起分,“喝水不忘挖井人,各位前輩現在誇誇李笠,那是必須的。

  不一會,主帥到,將帥們開始議事。

  蕭淵藻作為主帥,說了開場白,然後轉入正題,如今曲阿新複,需要加強防禦,但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必須商議清楚。

  在場的將領,大多是沙場宿將,對於接下來的仗要怎麽打,當然已經有了看法。

  但是,看法必然不一致,一番爭論是免不了的,於是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集到李笠身上。

  大夥都知道李笠會打仗,鬼點子多,所以,接下來該如何打,還得先讓這年輕人先挑開話題。

  李笠幹咳一聲,發表自己的看法:“末將以為,我軍當加固曲阿城防,讓將士們好好休息,與此同時,請陛下旨意。

  “畢竟,接下來我軍是北上增援京口,還是南下救援三吳,全由陛下決定。

  “請陛下旨意?嗯...蕭淵藻沉吟著,隨後點點頭:這主意不錯,真不錯,讓天子覺得舒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一群官場、戰場‘老前輩’,混官場的本事那是爐火純青,見李笠如此會辦事,愈發高興:

  沒錯,接下來的仗該怎麽打,得陛下來指點呀。

  不然,將帥在前方隻顧打仗,不給陛下以運籌帷幄的機會,陛下會不高興的。

  李笠見老滑頭們都讚同自己的意見,又向蕭淵藻說:“節下,末將以為,節下得趕緊抽空,到帝陵灑掃一番。

  是灑掃,不是祭拜,這是資格問題(祭),因為隻有皇帝才有資格率領群臣祭拜帝陵,李笠很注意用詞。

  蕭淵藻點點頭:“嗯,我正有此意,諸位...

  隨後看向諸將:“加強戒備,明日,隨我灑掃帝陵,當日往返,以防有變。

  “是!眾人應允,對這個主意沒有任何意見。

  大夥都是官場老手,知道此舉的意義不同凡響。

  曲阿是帝鄉,也是帝陵所在之地,梁文帝蕭順之(追封,為蕭衍之父)的陵墓就在曲阿,而梁武帝蕭衍也是要下葬曲阿陵區的。

  蕭淵藻身為宗室長者,收複曲阿之後立刻灑掃帝陵,既符合他的身份,也能給天子長臉,且政治意味深厚:官軍收複帝鄉了。

  將帥灑掃帝陵的消息傳到建康,天子會很高興的,會認為西昌侯不愧宗室長者,而諸位將領,也是為天子著想的忠臣。

  蕭淵藻看著年輕的李笠,愈發讚賞起來,這個年輕人有能力,知進退,又能收斂鋒芒,和同僚搞好關係。

  感覺不僅會打仗,還會做官。

  有功勞不獨占,年紀輕輕,卻能和一群宿將談笑風生,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這位是各位老前輩的‘世侄’。

  他看李笠,越看越順眼:年輕人,有前途!

  卻聽李笠說:“節下,這灑掃帝陵一事,可不能倉促,得等上幾日,多做準備才行呀。

  話音剛落,眾人驚訝不已:等幾日?敵人近在咫尺,若是得知消息,那還得了?穩妥的辦法就是明日立刻去,當日往返,以防有變。

  趙伯超琢磨起來:無論北麵的京口,還是東南麵的晉陵,距離曲阿都很近,萬一逆賊探得消息,派騎兵襲擊....

  想到這裏,他悚然動容:不是吧,又要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