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機遇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6-03 12:36      字數:3763
  午後,入宮麵君、稟報東冶事宜的李笠,被皇帝特意單獨召見,因為他交上去的資料,畫了“餅狀圖”這種統計數據表達方式,所以需要本人進行講解。

  此刻,眼圈發暗的蕭綱拿著“數據匯總”,問:“這餅狀圖朕從未見過,東冶從何處學來?”

  東冶,指代李笠,因為李笠是東冶令,李笠隨後回答:

  “陛下,這圖是下官自己琢磨出來的,按照百分比,將各種數據以圖形表示出來,很直觀,可以看出各項數據的占比。”

  蕭綱不太清楚何為‘百分比’,放下資料:“那麽,東冶如今已經恢複了六成的生產能力,到明年一月,就能恢複到之前那樣?”

  “是,前提是按照下官擬定的重建計劃,分批次招工、重建”

  蕭綱看著信心滿滿的李笠,欲言又止,想起父親那時說的話。

  或許,李笠真是個人才?

  可國家大事,這個未經曆練的年輕人又如何能有真知灼見?

  時局紛亂,讓繼位的蕭綱焦頭爛額,淮南搖搖欲墜,侯景盤踞廣陵,上遊荊襄之地又生事端。

  湘東王與河東王、嶽陽王兄弟劍拔弩張,他想要解決,卻想不出好辦法。

  所以,蕭綱已經快到病急亂投醫的地步,現在想起父親所說,而李笠就在眼前,覺得不如問問,或許對方能有辦法。

  不過對方隻是個小官,問國家方略肯定不合適。

  李笠見這位欲言又止的模樣,琢磨著莫非是想“病急亂投醫”,來個問策。

  又見這位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樣,李笠判斷天子是為局勢弄得焦頭爛額,其實他有想法,有計策,或許可以化解危局。

  但是,他沒資格給天子出主意,朝堂諸公也不會容忍區區小官參與議論國家大事。

  然而,如今就有一個“拉項目”的絕佳機遇,不抓住的話,下次就不會有了。

  李笠正在糾結,卻聽天子問:

  “侯景逆賊占據廣陵,隨時能再次威脅建康,朕打算秋後派兵收複廣陵,廣陵是座堅城,東冶可做好攻城準備了?”

  “回陛下,下官的材官營已做好準備,隻是”

  李笠見皇帝好像有些想問又不好開口的樣子,便找個“攻打廣陵”的話題起個頭,莫非

  他覺得還是要爭取一下,為自己爭取機會:“隻是下官覺得,與其攻打廣陵,不如攻打壽陽。”

  “嗯?此話怎講?”蕭綱有些好奇。

  “陛下恕罪,下官鬥膽,對時局說一些看法。”

  “但說無妨。”

  “是,陛下,可知如今東魏正在和西魏交戰?”

  “他們不是一直都在打麽?”

  “如陛下所言,確實如此,不過眼下兩國為了一座城,正在較勁,那就是河南西部的潁川。”

  李笠請求紙、筆,在紙上畫示意圖,給皇帝講解當前“國際形勢”。

  他在紙上畫了兩個相交的圓,左圓為西魏的山南地區(襄州漢水河段以北地區),右圓為東魏河南地區。

  兩者交接處,為一座城,名為潁川。

  “侯景叛魏時首鼠兩端,既向國朝稱臣,也向宇文氏稱臣,為此,讓出河南以西部分州郡,其中,潁川為核心。”

  “去年一月,渦陽之戰後,侯景逃過淮水,而東魏軍揮師西進,攻打西魏占據的潁川,似乎直到前不久,東魏仍未攻破潁川。”

  “也就是說,東魏圍城將近一年,都攻不破這潁川城。”

  “陛下,下官在西魏山南地區有朋友,聽說,東魏圍了潁川,潁川守軍孤立無援,硬是守了一年,期間,一個援兵都沒來。”

  蕭綱看著李笠所劃示意圖,眉頭緊鎖,良久,問:“然後呢?”

  李笠覺得很驚訝:話都說到這份上,你沒聽出來?

  “陛下,西魏並未派兵救援潁川,可潁川就在山南邊上,這不合常理。”

  “對,不合常理莫非,那潁川守將得罪了西魏權臣宇文泰,所以”

  李笠這下覺得更驚訝了:你莫非不關注‘國際局勢’的?

  “陛下,六年前,東西魏在洛陽決戰,陛下是否忘了?”

  這一問,問住了蕭綱,他似乎記得有這麽回事,卻不是很清楚細節,畢竟這和梁國無關。

  “陛下,那一場大戰,西魏慘敗,傷亡慘重,原有的軍隊幾乎傷亡殆盡,於是後來行府兵製,接納各地豪強,重建軍隊。”

  “府兵製?”蕭綱喃喃著,精神起來,他沒想到李笠居然懂得這麽多,而且,居然懂得東西魏圍繞潁川進行爭奪,一年都未決勝負。

  “你仔細說說,這府兵製,和潁川有何關係。”

  這下,李笠已經是覺得驚悚了:你的戰略眼光如此之差,要怎麽保境安民啊!

  “陛下,西魏編練新軍,即府兵,其軍未成,所以,無力解潁川之圍。”

  “下官認為,東西魏如今都無暇南顧,便是朝廷穩住雍州、收複淮南、對侯景關門打狗的好機會!”

  蕭綱追問:“此話怎講?”

  “陛下,東魏大軍圍攻潁川,無暇南顧,雖然已占壽陽、鍾離,短期內無多餘兵力再派往淮南。”

  “所以,我軍可趁魏軍在淮南立足未穩,全力進攻壽陽,再收複鍾離。”

  “如此,淮水一線(南岸),再為朝廷控製,那侯景被夾在江淮之間,還能跑到哪裏去?”

  “他困守廣陵等幾個城池,進退失據,無法和北邊勾連,必然軍心大亂,官軍可以從容進軍,攻打廣陵,此為關門打狗。”

  “之前,鄱陽王已攻破壽陽外城,而臣擅長攻城,所以,有把握速下壽陽以及鍾離,且壽陽、鍾離均在淮水岸邊,官軍乘船順流而下,行軍十分方便。”

  “你,果真有把握快速破城?”蕭綱盯著李笠,宛若溺水之人看到了一塊漂浮的木板。

  但是不敢相信李笠能這麽輕鬆破城,因為當年,朝廷收複壽陽花了許多年時間,為了守住鍾離,又調集十餘萬兵馬,才把來犯魏兵擊退。

  現在,李笠說能夠快速攻破壽陽、鍾離這兩座堅城,他覺得難以置信。

  此次東魏趁火打劫,占了壽陽、鍾離,又派兵入淮南,試圖搶占投降州郡,雖然急切之間成不了事,可一旦己方攻城不利,對方援兵趕來,那仗就沒法打了。

  李笠回答:“下官不敢說十足把握,但七成把握是有的,隻要收複壽陽、鍾離,然後派兵駐紮,加固城防,就能讓東魏知難而退,退兵回淮北。”

  “隻要把淮水這道門一關,又派重兵守住京口,侯景就被關在淮南,其兵馬向南無法渡江,向北無法渡淮,定然人心思變。”

  “屆時,陛下隻需宣布獻侯景首級者封侯,且附逆者隻要歸順朝廷就既往不咎,叛軍定然內訌。”

  “而雍州,嶽陽王與湘東王齟齬不斷,陛下也許會擔心,嶽陽王走投無路之下會向西魏借兵,乃至引狼入室?”

  蕭綱點點頭,李笠繼續說:“可是,西魏連更重要的潁川都沒法救,因為圍攻潁川的東魏軍,據說兵力近十萬!”

  “西魏行府兵製,重建的軍隊需要時間訓練,潁川是西魏出擊河南的重要據點,守將苦守一年,西魏朝廷難道不想派兵解圍?想!一定想!”

  “但因為洛陽之戰輸得太慘,老兵都打光了,新兵還沒練好,數量還不夠,沒有充足的援軍去給潁川解圍,要知道,那是十萬左右的東魏兵,援軍不能太少。”

  “西魏既然派不出大軍救潁川,又如何‘借’大軍給嶽陽王?當然,數千兵力也許是可以派來的,難道官軍會怕?”

  “既然狼來不了,可以派一位重臣去雍州調停,大不了,親自護送嶽陽王回京,保他平安、富貴。”

  李笠一番分析,讓蕭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讓他愁眉不展的困局,如今看來,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東西魏如今各有難處,所以,隻要速下壽陽、鍾離,就能把淮水這道“門”關上,然後“打狗”,收拾侯景。

  雍州那邊,可以派人安撫嶽陽王,哪怕嶽陽王走投無路,西魏急切間也無法派出大軍南下。

  也許會派數千兵馬過來,但江沔地區的官軍,怎麽會怕這區區數千兵馬?

  但有一個前提,前提是李笠所說東魏確實久攻潁川不下,而西魏行府兵製,新軍成軍不久,暫時無力大規模出擊。

  而且,壽陽和鍾離,真能輕鬆攻下麽?東魏既然已經拿下這兩座淮南重鎮,怎麽會坐視官軍攻城而不管?

  蕭綱再次看向李笠,還是有些疑慮:李笠才二十出頭,出身微寒,先前不過是個魚梁吏,怎麽會如此消息靈通,對時局如此了解?

  國家大事不能兒戲,怎能聽他一人信口雌黃,就輕易下決定?

  李笠見皇帝有些猶豫,雖然能夠理解對方的慎重,但心中頗為失望,他人微言輕,皇帝好像又不太精通戰略,恐怕下不了決心。

  但是,他根據自己消息渠道打聽回來的消息,經由潁川的戰況判斷,東魏和西魏真的暫時無暇分兵南下。

  至少,無法大規模派兵南下、趁火打劫。

  所以這是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哪怕就隻有一年,甚至半年,隻有抓住了,整盤棋才能走活。

  當然,前提是梁軍戰鬥力要有保證,能擊敗淮南地界的東魏兵,否則野戰不利,有城也守不住。

  新登大寶的皇帝,能穩住雍州、淮南、幹掉侯景,才能樹立起威信,才能震懾野心家們。

  若錯過這機遇,就太可惜了。

  而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戰爭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眼下,就有一個機遇擺在李笠麵前,錯過了,也很可惜。

  見皇帝沉吟著,李笠決定再爭取一下,既然皇帝對他打聽來的消息存疑,也不相信他能快速攻破壽陽、鍾離,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

  用ppt(演示文稿),忽悠這位“蕭董”,以及各位“高管”。

  畢竟,後世職場有句話:累死累活,不如ppt做得好。

  作為小官,他沒有資格參與決策,即便參與,底氣也不足,不過,說到攻城技術,倒是可以辯上一辯,畢竟有速攻東府城的戰績。

  “陛下,下官不會說什麽大道理,朝堂諸公也不會允許下官妄議軍略,但下官擅長攻城,有把握速下壽陽、鍾離。”

  “下官所獻之策,請陛下斟酌,若覺得可行,卻又擔心無法速下壽陽、鍾離”

  “下官不才,願為陛下及諸公推演攻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