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克虜伯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0-05-17 12:47      字數:3351
  李笠問的問題,瞬間難倒了蕭十一郎,而被這問題難住的人,還有旁邊的侍衛們,以及鄱陽王府防閣將軍蔡平。

  對啊,箭搭在弓上,箭的指向和弓弦回彈的方向不一致,怎麽射出去的箭,不是沿著箭杆指向飛,而是能夠沿著弓弦回彈的方向,往正麵射出去?

  所有練習射箭的人,剛開始接觸弓箭,多多少少都會有這個疑問。

  但是,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合理解釋,來解釋這個問題。

  蔡平記得自己當年還是少年時,練習射箭,就問過父親,但父親給不出解釋,隻是教授他口訣,然後不住說:

  “本來就能射正,你問這麽多做什麽?”

  這樣的疑問,蔡平得不到解答,所以當他開始教兒子以及其他人射箭時,麵對初學者提出的這個疑問,他走上了父親的老路:

  “按口訣練即可,你問這麽多做什麽?”

  蔡平教外甥射箭時,外甥同樣問了這個問題,他答不上來,現在,李笠問了這個問題,外甥又如何能夠解答?

  果不其然,本來信心滿滿的蕭十一郎聽了李笠的提問,瞬間泄了氣。

  這個問題他一直想不通,心裏有疑問,卻得不到解答,所以對射箭沒了興趣。

  李笠見眾人果然給不出合理解釋,微微一笑,把弓、箭放下,讓人拿來一根長竹竿,一頭頂著牆。

  然後一人握著竹竿另一頭,用力向前推,於是竹竿漸漸彎起來。

  “小人不才,雖不懂射箭,卻知道原因,請看竹竿,將其看作是箭杆。”李笠如是說,等大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竹竿上,他繼續說:

  “彎弓搭箭,撒放弓弦那一瞬間,弓弦是不是猛地推動箭矢向前走?現在,這竹竿就是被人猛地用力推。”

  見眾人點頭,李笠又說:“那麽,當箭離弦之後”

  他示意那人鬆手,於是竹竿立刻恢複形狀,又因為彈力慣性,不住地顫抖,宛若一條魚在搖頭擺尾。

  雖然這隻是片刻之事,但所有人都看見,竹竿在“搖頭擺尾”。

  “大夥都看清楚了吧?箭杆也會如此,被弓射出去後,就會如一尾遊魚般搖頭擺尾,就這麽”

  “如同遊魚一般‘遊過’弓把,跨過‘障礙’,向前方‘遊’去,所以才能射正。”

  李笠的演示很直觀,卻讓人難以置信,蕭十一郎滿臉震驚,蔡平卻若有所思。

  一名年輕人脫口而出:“不可能!箭這麽短,如何會像竹竿般顫抖?”

  這位突然插話,極其失禮,不過李笠知道這一副長馬臉的年輕人是蔡平之子蔡全,即蕭十一郎的表兄。

  蔡全為鄱陽王府閱武馬容,馬容即行軍時乘馬居前以壯軍容的軍官,李笠當然不會因為說話被大段而有什麽臉色,繼續說:

  “道理是一樣的,竹竿顫抖明顯,箭杆也會顫抖,隻是沒那麽明顯,而且”

  “一石弓,弓弦撒放瞬間,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力,全壓在箭杆上,難道箭杆不會彎?”

  “若不信,可以請一位百餘斤重的人,單腳踩豎著的箭杆,那必然會踩斷吧?”

  “箭沒被射斷,是因為前方有路可以走,而不是被堵著,但從靜如止水到快如閃電那一瞬間,箭杆受力彎曲,不難想象吧?”

  這道理很容易想明白,蔡全和其他人默不作聲,但是李笠提出的說法,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所以他們還在琢磨這說法到底對不對。

  李笠見沒人質疑,便繼續闡述自己的看法:

  “小人不通箭術,卻常見人習射,所以知道弓力分強、軟,知道箭杆有軟硬之分,不同弓力的弓,適用的箭矢其箭杆軟硬也有不同。”

  “同一個人,用弓力不同的弓,在同樣的距離上,射同一支箭,前後卻經常射不準,問題出在哪裏?”

  李笠說完,再次演示了箭矢受力、彎曲的樣子:“弓力不同的弓,就得配箭杆軟硬不同的箭,對吧?”

  蔡全遲疑了一下,點點頭,李笠又說:

  “道理很簡單,軟硬合適的箭杆,才能剛好‘遊’過弓把,箭杆、箭羽不會和弓把擦碰,導致射偏。”

  後一段話沒錯,但前一段話,讓在場之人都覺得難以接受,不過李笠這麽一解釋,好像解釋得過去。

  然而這解釋給人的感覺怪怪的,仿佛某天,娘親偷偷對自己說:“孩子,你親生父親,是隔壁王叔”

  蕭十一郎見聽李笠所說,居然沒人駁斥,舅舅還默默點頭,隻覺歡欣鼓舞:原來如此!

  他當然高興,因為李笠所說,讓他多年以來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其一,箭杆的方向明明就和弓弦回彈方向有偏差,那麽箭是如何向正麵飛出去的?

  其二,為何自己彎弓拉箭、撒放的動作練了那麽久,若用自己選的箭射出去,經常左偏或者右偏?

  現在李笠三言兩語,就把這兩個問題說清楚了,比起囉囉嗦嗦解釋、卻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的舅舅,強了不知多少倍!

  李笠見著小胖子來了興致,也不膨脹,反而很謙虛:“郎君莫要誤會,小人不會射箭。”

  蕭十一郎不依不饒:“怎麽不會射箭?要不你如何說得出這個道理?”

  “郎君有所不知,這是一位奇人告訴小人的”李笠現編一個故事,為自己的講解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箭矢離弦後的運動狀態是什麽樣的?

  因為速度快,所以人眼是看不到的,但高速攝像機可以拍下來,通過慢速回放,人們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題。

  他看過科普小視頻,視頻展示了離弦之箭的運動情況(慢動作),是如同遊魚一般,搖頭擺尾前進,所以心中疑惑得以解答。

  箭杆有‘撓度’,當箭矢搭在弓把一側、箭杆方向和弓弦回彈方向有偏差時,射出去的箭依舊能夠“繞”過弓把,向正前方前進。

  這個道理,古人不明白,隻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總結出一套心得和口訣,確保射手能夠射準。

  而弓力不同的弓,適用箭杆的軟硬度(現代稱撓度)又有不同,若弓、箭匹配不合適,同樣無法射準。

  那麽,許多資質尋常的射手開始練習射箭時,如果師傅不會教、不會因材施教,或者徒弟無法感悟相關的技巧和道理,準頭必然有偏差,射術水平難以提升。

  笨一點的辦法就是多練,日練月練年年練,靠著‘鐵棒磨成針’的意誌,花上數年、十餘年時間,硬生生把射術練出來。

  但是,小孩子本來耐性就有限,不可能成日裏和弓箭較勁,一如蕭十一郎那樣,練著練著覺得辛苦,索性就放棄了。

  小家夥想要有一技之長來討好父親,又不願意吃苦,於是投機取巧,學戲法表演來取悅耶娘。

  這就是李笠對蕭十一郎行為進行分析後所得結論,對方喜歡問問題,但教射箭的蔡平無法給出合理解釋,導致小家夥學射箭的興致大減。

  那麽,他若是能夠答疑,想來小家夥學射箭的盡頭會大幅上漲。

  然而,光靠三兩句解釋就想讓小家夥堅持下去,那是不可能的,大多數小孩子的耐性有限,做事情是‘三分鍾熱度’。

  李笠知道自己必須別出心裁,才能把小家夥練射箭的熱情保持住。

  自古套路得人心,現在,他就在施展套路,套蕭十一郎。

  “小人當時在彭蠡湖打漁,遇見的老伯,自號‘克虜伯’,其人鶴發童顏,言談舉止頗有威嚴,腿腳不便,似乎多處受過重創”

  “克虜伯見小人擬餌釣法別具一格,便交談起來,小人得其解答,方知射術奧妙,以及不少要領,隻是終日為衣食奔波,哪來閑情習射?”

  李笠現編的故事,讓蕭十一郎聽得入神,而蔡全聽著聽著,麵露神往之色。

  克虜伯,克虜伯!

  ‘克虜’二字,說明了什麽?

  一定是某位國朝大將,壯年時馳騁沙場,與北虜浴血奮戰,屍山血海殺出來的本事,射術必然精湛,所以連箭矢離弦之後如同遊魚那般搖頭擺尾都知道。

  奈何年事已高、滿身創傷,再不能上陣殺敵,便時常布衣出行,流連於山湖之間。

  自號‘克虜伯’,‘克虜’二字,道不盡的英雄遲暮卻又壯心未已!

  想到這裏,蔡全問李笠:“李郎,不知那克虜伯,如今人在何處?”

  “哎喲,老伯來去無蹤,我也不知道呢”李笠睜著眼睛說瞎話,臉都不紅些許,而蕭十一郎也回過神來,聽出‘克虜伯’名號後麵的意味。

  隨後喜上眉梢。

  不得了哎!這克虜伯必然是某位國朝大將,因為年事已高便不再上陣,偶爾出來遊玩,傳授的射箭心得,必然厲害。

  我若學了去,定然能夠力壓諸位兄弟,得阿耶誇獎!!

  想到這裏,蕭十一郎幹勁十足,嚷嚷著要練習射箭,蔡平見小外甥前所未有的積極,高興得哈哈大笑。

  李笠用‘得高人傳授絕世武功’的套路,成功套路了蕭十一郎,心中高興,也笑起來。

  小胖子上鉤了,一如武俠小說裏,那些得了絕世秘籍的少年般,練武的勁頭十足,想要早日練成絕世武功,稱霸武林。

  如此一來,就好辦得多。

  對方練箭,他就陪著,順便也練射箭,反正在王府,閑著也是閑著,練射箭,多一門技藝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