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守城(十)
作者:卯牛      更新:2021-04-26 13:46      字數:5395
  李盛看見餘一丁抬起頭的目光並沒有望向自己,而是瞟向他的身後,便也轉回頭往後看,正好那名親衛跑到了他的麵前。

  那人來到李盛麵前單膝跪地,抱拳朗聲道,“回稟將軍!城外是偃師派出的援軍,全是騎兵,大約有五千人馬!”

  “好!好!餘老弟,我們一起出城去看看!”李盛聞言喜上眉梢,說著便帶頭往城外走去。

  餘一丁也很高興,保護沈辰基完全就是他的報恩行為,本來還在苦惱他們幾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離開坤陽城呢,沒想到大晉的援軍說來就來,竟然這麽快就趕到坤陽了,這下總算是幫了他的大忙。

  在餘一丁看來,經過昨夜的東門之戰後,幾乎可以肯定,隻要李盛在防禦上不出現大失誤,真田慎介就沒有任何機會占領坤陽城。

  現在雙方兵力相當,而晉軍還占據著城池的地利,以及時間上的優勢,時間拖得越久對於大晉來說便會越發有利,餘一丁可以想象此時的真田慎介肯定就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一方麵憑他目前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攻占坤陽城,另一方麵整體戰局又迫使他必須盡快拿下坤陽城,餘一丁實在想不出這位西洛王還有什麽更好的攻城計策。

  目前的戰場態勢是真田慎介無法盡快攻占坤陽城,但是李盛也不敢率軍離開城池貿然出擊,雙方處在一種僵持的狀態,隻不過真田慎介仍舊可以躲藏在城外,隨時派出亂波或者武士襲擾坤陽城,甚至繼續對沈辰基造成威脅。

  但是現在的形勢不一樣了,晉皇竟然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又派來了五千騎兵,可以說這支人馬一舉改變了整個坤陽城的戰局,就算李盛不用他的本部人馬出擊,原本的坤陽守軍繼續固守城池,隻需讓這支騎兵追擊真田慎介的部隊,就會讓夷人們龜縮回山區,根本不敢在平原地區露頭,否則極有可能就會被騎兵衝擊的七零八落,甚至是得到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而且這支援軍的到來對於餘一丁來說也會變成他們幾人離開坤陽城的契機,隻要沈辰基平安,坤陽城無憂,餘一丁便可以毫無顧慮地向沈辰基或者李盛提出辭行,繼續他的旅程,這怎能不讓他高興呢?

  所以李盛叫著他一起出城迎接援軍時,餘一丁立刻興奮地跟了上去,兩個妮子雖然一時沒有想到那麽多,但是她們都以餘一丁的馬首為瞻,見他跟著李盛往城外走,兩人急忙也跟了上去。

  一群人走出了甕城,正好看見兩三裏外煙塵滾滾,很明顯就是一支軍隊正在朝著坤陽城進發,確實是一支騎兵部隊,而且隻有騎兵才可以掀起如此規模的煙塵。

  隆隆的馬蹄聲中,地麵震顫得越發強烈,夷人沒有太多馬匹,在這種時候還能夠在大晉的地麵上如此囂張地騎馬行軍,連餘一丁都知道來者肯定是大晉的援軍。

  隨著騎兵部隊越來越接近城門,餘一丁終於看清了最前麵一排駿馬上坐著十數名身穿黑色盔甲的騎士,他們身後高高飄揚的幾麵血紅色大旗非常醒目,但是旗幟上所繡的字跡卻看得不太清楚,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隻部隊。

  騎兵的行進速度非常快,沒用多久便已來到距離城池隻有百丈遠的地方,而且越靠近城池速度越慢,直到距離餘一丁他們隻有二三十丈遠時終於完全停了下來。

  煙塵慢慢散去,這支騎兵部隊終於顯露出真容。

  由於坤陽城東門外除了官道以外就是一大片平緩的野地,雖然騎兵部隊在行軍時隻有十幾人並排而行,隊伍也會足足拖出兩三裏地,而當他們停下腳步後,整個隊伍也緩緩展開,餘一丁能夠看見的隊伍最前麵一排是身著黑色鎧甲全副武裝的騎士,足有一兩百人之多,甚至就連騎士身下的駿馬也用鎧甲包裹了頭部脖子和軀幹,這些騎士不用衝鋒,隻需安靜地站在那裏,就會給人一種蕭瑟肅殺的感覺。

  幾麵大旗隨風飄揚,這下餘一丁看清楚了旗幟上麵所繡的字跡,除了最大的那麵旗幟上是一個黑黑的“晉”字,其餘稍小一些的旗幟上全部都繡著“趙”字,這也說明這支部隊的主將姓趙。

  對此餘一丁倒沒有什麽感覺,可是他身邊的李盛見狀則是麵露喜色,不由自主地就往前又走出幾步。

  那些騎兵隊伍的前麵還有六七名騎著駿馬的人,他們身上的鎧甲明顯比身後的騎士更加鮮亮顯眼,不用說,這些人肯定就是這支騎兵部隊的將領們了。

  片刻之後,那六七人中的兩人一抖馬韁,緩緩地朝餘一丁他們這邊走來,緊跟在兩人身後還有一名打旗的騎士,正扛著一麵繡有“趙”字的大旗。

  等他們三人來到餘一丁幾人麵前,走在最前麵的那兩人早已眉眼帶笑,在距離餘一丁他們還有十幾步的時候就已翻身下馬,興匆匆地往這邊快步走來。

  其中一人是對著李盛發笑,而且此人穿戴與李盛相仿,必定也是一名品級不低的武將,而另外一人卻是對著餘一丁微笑點頭,也是他認識的人,正是玄武營指揮鐵振堂。

  “伯沛兄,你我二人也有一年多未見了吧?據鐵指揮傳回的消息,你的坤陽城被真田慎介那個小子帶了數千夷人圍困,小弟特地向聖上請命,前來看看兄長和坤陽城可否安好,哈哈哈……”

  走在前麵的那名武將看起來也就二十七八歲,麵目俊朗,張著雙臂直奔李盛而去,哈哈大笑道,神情顯得非常親昵。

  “哈哈!原來是叔平老弟,本來為兄還在為如何除去這股夷人的暴軍犯愁,沒想到聖上居然派出老弟前來解兄之危,如此坤陽城無憂矣,哈哈哈……”李盛朗聲答道,又伸手在那名青年將領的肩上重重地捶了一拳。

  李盛字伯沛,這位青年將領直接以其字稱呼,言語之間又透出一股說不出的親熱勁,想來二人是故交,而且相互之間的交情必定很深。

  果然,這兩人一番親熱寒暄過後,李盛便將這位青年將領帶到餘一丁麵前,指著他說道,“叔平老弟你快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餘先生,昨夜夷人襲城,而且還有一群亂波強襲郡王府,幸虧有餘先生在,這才保住了郡王的平安。”

  接著又對餘一丁道,“餘先生,這位是趙衡將軍,乃是我大晉禁軍三品龍威將軍,他的麾下是一支五千人的重騎兵,稱作飛龍營。”

  餘一丁連忙拱手道,“原來是趙將軍,幸會,幸會!”

  趙衡將餘一丁上下打量了一番,同樣拱手抱拳,麵帶驚奇道,“本將早已聽鐵指揮提起過餘先生,隻是從未見過如此年輕的修行者,還以為是鐵指揮誑我,誰知聞名不如見麵啊,先生真乃奇才,失敬失敬!”

  說著他又看看餘一丁身後的二女,有些疑惑地問道,“這兩位是?……”

  餘一丁忙道,“她們是在下的家眷,你們快過來,見過趙將軍。”

  柳翠和鍾離雪趕緊上前與趙衡打了個招呼,趙衡也客氣回禮。

  沒等餘一丁繼續客氣,李盛趕緊對鐵振堂行禮道,“哎呀,本將光顧著同趙將軍打招呼,卻慢待了鐵指揮,還請恕罪!得虧鐵指揮及時將夷人暴亂的消息告知本將,坤陽城這才有所準備,否則昨夜本城必將遭難。”

  這就是玄武營的厲害之處,鐵振堂隻是一名四品指揮,而李盛是三品虎威將軍,可是他仍要向鐵振堂請罪,李盛口中的“請罪”可不是客氣之詞,他請的是慢待鐵振堂之罪,雖然鐵振堂比他的官階低,但是玄武營卻是晉皇身邊的秘密組織,直接聽命於晉皇,墨衛對大晉的所有官員都有行使監督偵查的權力,他們外出行事直接代表的是晉皇,如同聖駕親臨,慢待鐵振堂不就相當於慢待晉皇嗎?那必須得請罪啊。

  何況李盛和袁大人能夠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就將坤陽城的防衛工作布置到這種程度,完全是因為鐵振堂的墨衛提前告訴了他們情報,否則昨夜的偷襲可能就會讓李盛的禁衛軍損失慘重,說嚴重點坤陽城被破都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鐵振堂倒沒有端什麽架子,他一直站在趙衡身後微笑不語,聽了李盛的話也沒有過多的倨傲,隻是衝他擺了擺手,隨後目光立刻在城門兩邊的城牆根處來回掃視,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

  剛才運送守城官軍屍體的驢車才進城不久,此時城牆根下還有不少夷人武士的屍體,天亮以後真田慎介並沒有派人前來收屍,大晉官軍也暫時沒有人手去將那些屍體搬開,所以那一帶仍然是戰鬥過後的慘烈狀況,幾百具屍體在城牆邊上散落得到處都是。

  “二位將軍,我看還是先讓大軍入城紮營再說吧。”鐵振堂沉聲說道。

  不僅是鐵振堂,寒暄過後趙衡也看到了城牆下的屍體,連忙道,“鐵指揮所言極是,我的飛龍營也是日夜兼程趕到坤陽城,此時人和馬都需要修整。”

  “正該如此。”李盛道。

  於是趙衡轉頭對他身後騎在馬上扛旗的軍士說道,“你去通知廖將軍率隊入城。”

  “遵命!”

  騎士低頭行禮,急忙撥轉馬頭前去傳令。

  “走,我們先入城。”

  李盛伸手示意,鐵振堂和趙衡又跟餘一丁客氣了一下,隨後眾人便往城內走去,而鐵振堂和趙衡所騎的馬匹自有李盛的親衛去牽。

  就在眾人來到李盛的大營,郡守也跑來了,剛才響箭出聲之時他還在城中忙碌,既然李盛負責正麵對敵,那麽郡守就要承擔起保障城中數千軍士飲食起居的事務,不要小看這些事情,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總說打仗就是打後勤,在古時更是要保證糧草充足,一旦缺糧草這仗就沒法繼續打下去了,不是見機撤退那就隻有被殲滅的下場。

  所以郡守在派人召集坤陽城附近的鄉勇團入城時強調過讓這些人務必將各村鎮的可食之物全部運進城中,不僅保證了城內守軍所需,同時也可看作是堅壁清野,讓真田慎介的部隊找不到吃的,這也是大功一件啊。

  袁大人來到禁衛軍大營時,正看見趙衡的重騎兵陸續進入營內,長長的騎兵隊伍甲胄齊整威武肅殺,不僅是他,就連在街道兩旁的房簷下休息的守城軍士和鄉勇團都麵帶三分驚異七分驚喜,所有人全都目不轉睛地望著川流不息的騎兵縱隊,整個街道上隻能聽見馬蹄的聲響,再沒有半點人聲了。

  坤陽城雖大,可是最寬的街道也就容得下五六匹駿馬並行,可以想想五千騎兵的隊伍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全部入城吧。

  雖然馬蹄聲急,但是城中的所有人,包括那些被蹄聲驚動的百姓們,全都站在路邊或者推開窗戶興奮地望著這支數量龐大的隊伍,大夥心裏都很清楚,這樣一支軍隊的到來意味著什麽,也許過不了兩天就會將城外那些無惡不作的夷人們全部消滅掉……

  李盛的大帳內,一幹重要人物都在此聚集,當然沈辰基肯定不會來,李盛自會派出親衛將援軍到來這個好消息向他稟報,而且在去大營的路上,鐵振堂已經告訴李盛,之所以他會跟著趙衡的援軍一起前來,主要任務就是將沈辰基接回偃師,為此晉皇專門派他率領五十名墨衛完成此事。

  在來禁衛軍大營以前,餘一丁已經讓柳翠和鍾離雪自己返回郡王府,隻有他自己單獨跟著眾人來到李盛的大帳。

  見到飛龍營進入坤陽城,不僅街麵上的百姓和軍士們高興,餘一丁的心頭就更加興奮了,既然晉皇已經派出鐵振堂率隊前來接沈辰基返回偃師,那麽他正好趁此機會同李盛提出辭行,想必這位虎威將軍不會不答應吧?

  按照餘一丁所想,以大晉現在駐紮在坤陽城的守軍力量,不僅坤陽城無憂,就是想要全殲真田慎介的暴軍都不成問題,而且沈辰基也走了,李盛也就更加沒有理由留他在這裏了。

  不過餘一丁並沒有著急,經過一番推辭,他就老老實實地坐在下首,安靜地聽李盛趙衡他們安排好接下來的守城事宜,上首他是不敢去坐的,這一點自知之明餘一丁還是拎得清楚,有關行軍布陣打仗的事情他絕對沒有發言權,也就不要跟著添亂了,隻需耐心等待就好。

  也就用了小半個時辰,幾名主事人就已商議完畢。

  自從接到鐵振堂帶回的消息,晉皇在最短的時間內便做出了決定。

  雖說目前偃師附近隻有兩萬禁軍守衛,但是朝廷還沒有收到東南沿海海防遭受夷人攻擊的消息,他除了派出快馬八百裏加急告知沿海各個城池加強防衛以外,並沒有對那邊派出一兵半卒。

  晉皇很清楚夷人的圖謀,那就是東西兩麵夾擊才可能威脅到大晉朝廷,但是隻要破掉他們某一麵的攻擊便可使其圖謀落空,隻要晉皇還在,大晉還有數十萬鐵甲可以調動,無非是時間要被拖得久一點而已。

  如此看來隻有先將勢弱的真田慎介這股夷人打垮,雖然他隻有數千人馬,但坤陽城中再怎麽算同樣隻有不到五千人,這點人馬對真田慎介起不到威懾作用,李盛所能憑借的隻有坤陽城高防堅,所以他隻能堅守待援。

  但是如果趙衡的飛龍營前來就不一樣了,一來夷人缺少騎兵,本來騎兵麵對步兵就是碾壓式的優勢,遑論還是重騎兵。

  另外晉皇還是想救自己的小女兒,如果真田慎介麵對大晉的重兵壓境,在全無反抗之力,走投無路之時,他若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不會對四公主下毒手,那樣的話還有可能保全晉皇小女兒的性命,可是晉皇哪裏知道四公主已經自盡了呢,這也為日後真田慎介全軍被屠盡埋下了伏筆。

  所以晉皇沒有思考多久便下令飛龍營馳援坤陽!

  而且為了盡快趕到坤陽,飛龍營甚至都沒有攜帶野外紮營的輜重裝備,每名騎士隻隨身攜帶了武器和兩日的幹糧便迅速出發,否則飛龍營到了坤陽城後完全可以在城邊的曠野中紮營,那樣就算要出擊也會方便不少。

  如此一來飛龍營必須在城中紮營,於是李盛安排一千軍士聽從郡守的安排,將校場中的一部分物資轉移至他處,趙衡的飛龍營暫且在那裏的空地上駐紮。

  李盛安排完畢後郡守便領命而去,他要帶領這一千官軍在傍晚之前給飛龍營騰出能夠安營紮寨的地方,這可不是一個小活,郡守必須要抓緊時間了。

  等到這邊事了,鐵振堂才將晉皇的旨意告訴李盛,李盛聞言更加欣喜,這個消息對於他來說又是一個好消息,否則他在前麵守城,還要分心照顧後方的這位郡王,那些夷人亂波實在令人頭疼,萬一沈辰基有哪怕一點點閃失,就算李盛守住了坤陽城也擔不起這個責任啊。

  於是李盛高興地就要陪同鐵振堂一起前往郡王府,他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沈辰基,趙衡當然也要一起前去,到了坤陽城他也必須覲見郡王。

  餘一丁就坐在一旁聽幾人安排好諸多事宜,既然這些人還要去郡王府,那他就更加不著急了,不如等到見了沈辰基再提出辭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