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節 吐槽與光盤
作者:二樓的元素      更新:2020-06-20 01:55      字數:2772
  機會總是來的特別的快。

  第二天早上起來,突然的大風大雨,讓一眾學員的訓練,被臨時打斷。

  原本要等一個星期的休息時間,居然就提前到來了。

  半天的海軍基礎知識學習後。

  一眾演員們在午飯過後,就迫不及待的跟康博說,反正沒事,不如接著排演吧。

  昨天的第一次排演,給眾多演員更多的是內容上震撼。

  但是回味的時候,很多人卻是發現,所謂的內容好。

  其直接體現的,就是表演者的能力高。

  那一眾,估計在圈子裏起碼是中等往上的演員的演技。把一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在一個問題的框架內,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人回味無窮。

  在很多觀演者的心中,都覺察到:這是一部經典的表演。

  =

  恰好康博一眾人,經過了昨天的排演。

  對於各自表演功力的表現,也有點不滿意。有人覺得自己的表演,完全被帶著走了。如鍾莒光。

  有人卻是覺得自己的人物還理解不透。一如範亞楠,這位對於地圖炮,感受沒多深。正拉著張英夏,一起探討這樣的角色,該怎麽表演,才最好。

  而陳君,則是對於小商販這樣一個角色,覺得自己表演的還不夠貼切,正一個人憋氣運功。想想以前遇見的小商販,該是什麽樣子。

  這外麵狂風呼嘯的時候。

  共同宿舍區的室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不過十二個人討論的時候,卻是掛了一個‘請勿打擾工作中’紙牌。

  任憑一堆觀眾圍觀,也不管不問。隻是不允許別人大聲喧嘩,和隨意提醒。

  倒不是說什麽不讓別人參與,是不是顯得很小氣。

  這演技的東西,到了一定階段,每個人對於表演,跟自己,都有相當的了解了。

  在解不開的時候,聽一句別人的話,或許會茅塞頓開。

  但是一味的聽別人的,或者說聽一堆人亂哄哄的指點。

  那就叫沒主見了。

  結果估計跟邯鄲學步差不多。

  =

  《十二公民》,這裏就不詳述內容。張英夏前世上映的時候,貌似賠的夠嗆。宣發也不夠,直至下畫,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麽一部片子。

  或許對於很多跪族和找爹黨來說。這片子,有著天生的缺陷——這是一部翻拍的片子。

  片子裏很多情節都被人噴了個底朝天。

  什麽結尾居然給出了一個罪犯最後落網的結果。違反了燈塔國的程序正義至上的精神。就不該出現這麽一個結果。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體現的就是一眾人治的失敗。

  什麽八號的身份居然是檢察官,不複合燈塔國的那種公民責任啊。是一種不自由的體現。

  然後啪啦啪啦的說了一通了,把裏麵的人物貶低了一個遍。最後說翻拍這樣一個片子,基本就是對原著最大的詆毀。

  張英夏倒是沒有那些‘影評人’那麽的想法。任何的改編,想要引起共鳴,那就要改編得讓人感同身受。

  通俗的講就是接地氣。

  張英夏當初第一次看的時候,那基本就是看得心頭冒火,義憤填膺。

  因為那些地域黑,跟偏見執著狂的不講理。張英夏當初都曾經遇見。

  基本有種感同身受。

  對於那些‘網絡的高貴者’,張英夏其實也就是一句:他們也就敢在國內說這話了,也隻有國內會有人聽他們說話。

  他們對帶著手銬跳舞的人,從來都是嗤之以鼻,他們不屑,不願意,也不會帶著手銬跳舞。他們隻管說就好。反正隻要跳舞的不是他們就好。

  =

  張英夏哪怕是在寫的時候,也得是不是的詢問陳君範亞楠一些個問題。

  對於現場其他十一個人的問題,張英夏也從不用肯定的恢複,而是一一的探討。

  畢竟這講述的就是‘十二公民’的故事。不是十二個人,不是十二個百姓。而是十二個公民。

  製度什麽的,其實都是虛的,關鍵是能不能讓國家強大。當你的國家不夠強大的時候,你用什麽製度,都是要被敵對者批判的。

  這一點,前世有兩個國家都是感受頗深。

  公民是什麽?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在這裏,十二個人。

  則是慢慢的在深化自己跟角色的一些共通性。

  畢竟一開始,八號的說要好好的分析這個案件的時候。

  就被人群起攻擊說“你是不是挑事!”。這樣的一句話。張英夏也擔心說會不會覺得過分了點。

  結果康博的老友,那個‘二號陪審員’的扮演者卻是笑道:“這個,太正常的。多看點新聞,國內外多的是陌生人見麵一言不合,就揮拳相向的。這隻是用語言,試圖用群體的力量逼迫,已經算是溫柔的了。”

  說吧,這位笑嗬嗬的中年大叔又說道:“不過,有時候,語言的冷暴力,卻是更加的恐怖。”

  “咱們這個圈子裏,其實是受這樣的冷暴力最多的地方之一。”

  “運氣不好的時候,生老病死什麽的,都會被人拿出來消費一番。”

  “當然,最慘的時候,就是連這樣的消費,都沒人理會!”

  這位最後的自嘲的話,引起了一小陣笑聲。

  但是更多人卻是無語。

  “嗨嗨嗨,說這個幹嘛!”康博卻是帶著點埋怨的說道。

  其實卻是怕自己這朋友,會繼續說一個‘有的沒的’的話,一不留神,被人以為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那就不好了。

  這時候,陳君卻是難得的說了一句話:

  “都說這好人難演。其實這壞人,更難演。而演一個本質不壞,但是卻是在某一個方麵,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人。這個卻又比壞人難演。”

  康博接口道:

  “這就是生活的人。活生生的人。那些個好人,壞人,都不過是被貼上標簽。但凡是標簽,就有屬於它的特點。”

  “反倒是人,這種四好六壞。八好二壞的人,才是最難掌控的。”

  “甚至有時候,好壞其實就在一瞬間。

  而這樣‘好壞’的轉換,在這個情緒的載體發泄過後,其實能發現:人,尤其是普通人,其實對‘壞’這樣一個情緒跟行為,還是很厭惡的。”

  “對了,張英夏,咱們開始?”最後這一句,康博卻是對張英夏說的。

  “我沒意見!”張英夏笑道。

  =

  張明山。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又一次的在審核的一些圖片。

  這是手下的人,在監造電影裏,幾艘主要戰艦的艦橋時,拍攝的照片。

  對張明山來說,戰爭電影,細節能決定很多東西。

  他從來對戰爭電影都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別讓自己的電影,成為一眾‘軍事迷’的找茬大聯歡。

  因此對於這類模型的細節,那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在他把一堆照片看完之後。

  剛準備休息一下。卻是看見秘書送來的文件盒子裏。

  有著一章沒有封麵的光盤,上麵隻有幾個字:紀錄組特別記錄。

  這下,張明山卻是來了興趣。

  紀錄組的組長,是跟著張明山很多年的老人了。

  對於張明山的愛好,那也是知道的。

  這肯定是在培訓那裏拍到了什麽好東西。打算給他看的。

  張明山還記得,當初拍《一個與八個》的時候。就是有過這樣的意外之喜。

  正好看圖片看累了,正好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