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杯水車薪
作者:冷月天下      更新:2020-03-07 06:42      字數:2671
  我的夢裏有個外星文明最新章節

  散會後,杜邱直接去了指揮中心,這裏現在已經不再冷清,隨著與米軍的作戰,杜邱覺得需要一些專業意見來輔助決策。

  好在此前鐵衛安保不僅僅從坦噶聯邦招募退伍軍人,在世界各國都有招募。

  有星海強大的情報收集能力,自然篩選到一批很不錯的軍事人才。

  再經過寧雙雙安保部的層層過濾,選拔到基地安保部中,隨後將家人遷入基地。

  杜邱從這些人中挑選一些適合的人員,調入到指揮中心作為參謀和調度人員。

  雖然指揮中心中也有一些高仿真機器人專家參謀,但是杜邱認為不能全都是機器人,畢竟沒有達到完全強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在一些緊急情況的判斷方麵會不如人類靈活機動。

  指揮中心如今負責調度指揮神奇科技的全部武裝力量,包括天基武器、翼龍戰機、以及遍布各地的智能無人機、智能仿真魚。

  坐在指揮中心每個指揮位上的調度指揮員,負責調度指揮某個群組的作戰力量,擔負某個區域的防禦和攻擊任務。

  有了這批人員參與後,星海可以騰出手來,集中計算力做更多的統籌安排,尤其是天界太空城的建設。

  指揮中心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杜邱進來後直接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開始詢問起星海。

  “太空城建設目前進展如何?”

  星海瞬間在杜邱麵前投影出一個3d影像,一個巨大的長方體憑空出現。

  星海解說道:“先生,這是太空城的核心艙,或者是第一層,長60公裏,寬40公裏,高10公裏,可容納500萬人生活。

  目前已經完成整體結構,動力艙已經就位,外部防禦艙將在太空中拚裝。

  內部已開始生態圈係統安裝部署,預計兩個月後,核心艙可以送上太空了。”

  杜邱揉著太陽穴,說道:“星海,我們需要加快進度,一場大災難即將降臨藍星,天界太空城的規模必須大幅擴大。

  你計算一下,如果全力生產製造太空城組件,我們最快什麽時候可以將核心艙送上太空?什麽時候又可以開始遷移民眾?”

  星海沒有讓杜邱久等,當即說道:“嗯,目前翼龍戰機生產線共有10條,正滿負荷運轉,以每條生產線5天20架的速度生產。

  現在總數已經擁有500架,已經在空天作戰中擁有絕對優勢,可以考慮暫停,將原材料轉產太空城的外部防禦艙、動力艙、重力場艙等。

  這樣的話,大約可以將原計劃提前15天,也就是9月8日可以將核心艙升空入軌。

  經過三天測試運轉後,就可以遷移民眾入內居住了。”

  杜邱皺眉問道:“僅僅測試三天,會不會時間太短?”

  星海回道:“不會,其實這個測試也隻是將我模擬測試的情況再做一遍,這種測試原本在模擬環境中就已經進行過很多遍。

  現在到現實環境中測一遍,基本上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畢竟各種情況的預案都有,出差錯的概率很小。”

  “好,總之要十分慎重,畢竟要有那麽多人居住生活,容不得太大的差錯發生。”

  “是,先生,我會多做一些意外情況測試,確保太空城的安全。”

  “1號核心艙完成後,如果我們繼續批量化建造核心艙,那麽建造周期是多久?”

  杜邱原本沒想那麽快建造第二座核心艙,可是藍星目前有可能出現重大自然災難。

  為了拯救更多的人類,就必須大規模建造核心艙,擴大天界的規模。

  星海回答道:“按目前原材料的供應速度,大概可以確保同時建造3個核心艙,建造周期可固定在五個月。”

  天界太空城的核心艙杜邱早就開始設計研製,雖然經過多次易稿,但一些基礎結構件早已動工建造。

  比如在內部建造的各種樓宇、磁力道路等,這些全都模塊化完成,之後僅需要安裝到核心艙中相應的位置即可。

  到9月8日完工,前前後後也花了10個月左右,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很多設計修改的過程。

  比如當一些新發明或者新材料誕生後,都會重新調整,這才是以當前機器人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還需要這麽長時間的原因。

  原本杜邱最開始設計的核心艙是容納50萬人規模的城市,準備拚接多個核心艙組合成為天界大都市。

  後來材料研究院在杜邱指導下研發出更強勁的骨架支柱材料鈦矽鋁三元合金,並實現了大規模量產。

  這讓杜邱可以將核心艙建造的猶如一座唐國地級市那麽大,這樣一來,寬鬆一點容納500萬人不是問題。

  如果像魔都市中心區那樣擁擠的話,千萬人口也能湊合。

  杜邱手指輕敲著額頭,說道:“這麽說,我們每五個月可以完成三個容納千萬人口的城市,這對於全球幾十億人口,還是杯水車薪啊。”

  星海建議道:“那就全麵擴產,包括海底采礦也加速,隻不過需要擴大采礦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的數量。

  以我目前的計算力,最高協調管理機器人的數量不能超過10億,我們現在已經快要達到這個限額了。

  為了更好地協調管控,您需要再複製新的人工智能,用來管理龐大的機器人團隊。

  當然,我們的海底采礦也需要擴張到太平洋去,那裏會有更多的資源礦產。”

  杜邱之前對采礦機器人的數量是有所控製的,畢竟整個印度洋海底資源若是被自己都采空了,似乎對於子孫後代太不友好了。

  尤其是他在夢境中,目前所處的資源星就是被掠奪式開采,整個星球已經滿目瘡痍。

  至於複製人工智能進行總控管理,杜邱此前已經複製了一個星雲。

  它專門負責給科研人員提供大量模擬運算,以及提供相應的技術谘詢,同時也負責管控一批科研輔助機器人。

  後來知道eden之後,杜邱也曾反複思考過,甚至對星海和星雲的底層核心代碼又增加了很多限製條件。

  對於人工智能會不會反叛人類這件事,杜邱從最開始的樂觀已經變為謹慎。

  也因此他將外星文明中那套等級認證製度模仿過來,對星海及星雲,還有大批的智能機器人都進行了固化設定。

  畢竟在他想來,外星文明目前顯然遠超四級文明,他們至今仍然對所有智能機器和人工智能進行這種等級限製,必然是成功之道。

  聽了星海的建議,杜邱說道:“我們不必在藍星海底加大采礦力度,我們應該到太空中去采集資源。

  那個附加到核心艙的機器人工廠艙,可以早一點送到太空,另外將我此前設計的運輸艦在太空中生產出來。

  派出一批采礦機器人乘坐運輸艦趕去小行星帶,那裏應該有很多礦產資源,開采也方便得多。

  我會再安排複製一個人工智能,算是老三吧,名字叫星塵,負責外太空的所有采礦事宜和太空運輸艦及戰艦的建造工作。”

  “先生,您終於要開始建造戰艦了嗎?”

  星海會這麽問,是因為一直以來,由於沒有掌握一些四級文明的核心技術,比如核聚變技術。

  這讓杜邱雖然早就想生產太空戰艦,可是都沒有付諸實施。

  如今也才剛剛建造了太空戰機而已,雖然金屬氫能源也足夠供應一艘戰艦,可是大小就有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