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信件如雪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07 06:07      字數:2926
  可還是晚了。

  信鴿還在途中的時候,化州石城縣內也同樣大亂。

  儲糧庫火光衝天。

  這日大宋境內有許多城池都爆發大亂。

  信件如雪花般飛到長沙城內。

  諸多縣城都有亂民襲擊儲糧庫,而在之前,幾乎沒有半點征兆。

  一日間大宋不知道損失多少糧草。

  趙洞庭在收到這些信件以後,不禁是勃然大怒。

  他當然知道這幕後定然有人主使。要不然這些亂民不會都隻焚燒守備薄弱的儲糧庫。

  這的確是他疏忽了。

  這些天來他讓軍情處等部門將重心全部放在各地官吏身上,忽視了民間。

  雖現在大宋民生漸好,但人心叵測,總有些人會被煽動。

  不能再任由這些亂民繼續為禍下去了。

  趙洞庭讓劉公公宣陸秀夫、張世傑、蘇劉義、萱雪等人到大殿,便匆匆向著大殿趕去。

  等不多時,陸秀夫等人便陸續趕到。

  他們個個臉色都不好看,顯然也已經從某些途徑得知有縣城儲糧庫被焚的事。

  趙洞庭眼神自他們麵上掃過,淡淡道:“看來諸位愛卿也已經知道有亂民進攻儲糧庫的事了?”

  “是。”

  陸秀夫等人都是躬身。

  趙洞庭便不再跟他們細說此事,隻道:“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和你們說現在的情況了。這些亂民,必須得要壓製下去。”

  他眼神落在蘇劉義和社安部尚書高滿山身上,“蘇副軍機令、高尚書,你們兩人傳令各州縣守軍、社安局,讓社安局全力調查亂民之事,背後到底是何人在主使!各城守軍以及守備軍區對各府衙、作坊嚴加看守,不得再發生此類事情。待查清楚亂民聚眾之處以後,便立刻發兵剿滅,絕不姑息!”

  “臣領命!”

  蘇劉義和高滿山兩人同時躬身。

  趙洞庭又看向陸秀夫、陳江涵等人,“陸國務令、陳副國務令、陳尚書,你們則傳令有籌措糧草之任務的各州縣從百姓手中收購糧食。不管如何,前線大軍的糧草務必得到保障。他們在前線浴血廝殺,咱們總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

  陸秀夫等人也是躬身。

  趙洞庭最後看向萱雪,“萱總管,你軍情處現在對諸地官吏的監視且先放放,配合社安部全力調查亂民幕後之主使。”

  “臣領命!”

  萱雪亦是躬身領命。

  然後眾人便就這般匆匆散去。

  誰心裏都著急,因為誰都不知道,那些亂民接下來還會弄出什麽亂子。

  眼下前線烽火連天,國內可經不起他們這般折騰。

  而在眾人離開後,趙洞庭去了武鼎堂。

  天網的信鴿往往都是通過信鴿豢養司直達天聽,但在武鼎堂之內也有他們的總部。

  這總部掌握著天網個個密探的資料,以及他們每個人的聯絡途徑。

  趙洞庭到得武鼎堂以後,由樂無償領著到天網總部房間。

  房間內隻有個頭發灰白,看起來形容枯槁的老頭子在打著瞌睡。

  這老頭無名無姓,是無名讓他進宮來的。誰都隻知道無名叫他老大哥,除此外,再不清楚他其他任何來曆。

  趙洞庭穿著龍袍進屋,這老頭都並未醒過來。

  “咳咳!”

  樂無償有些尷尬地咳嗽兩聲。

  尋常這天網總部的確是沒什麽事。因為趙洞庭很少主動跟天網聯係,而天網又隻受趙洞庭直轄。

  聽到咳嗽聲,老頭總算是醒過來。瞧見趙洞庭,先是微愣,隨即行禮道:“草民叩見皇上。”

  趙洞庭看不出來這老頭深淺,但隻衝著無名那句“老大哥”,自也不會對他不客氣,輕輕笑道:“前輩免禮。”

  老頭便直起了身子。

  趙洞庭又道:“朕此行過來,是有密令要傳達天網中諸位密探。”

  老頭道:“請皇上示下。”

  趙洞庭也不繞彎子,直接道:“現在我大宋諸多地方有亂民做害,朕要天網內密探密切查探到底是哪些人在後麵主使這些亂民。明麵上已有軍情處在查探,天網內密探們便將重心放在江湖人身上,若是查到有江湖門派和亂民有關,即刻匯報,不得有誤!”

  先是朝廷有官吏叛變,現在又有亂民為禍。趙洞庭自然會聯想到段麒麟身上。

  那個家夥最喜歡使這種陰險伎倆。

  而直到現在,趙洞庭都仍然記得齊武烈跟他說過的那句話。江湖中還有門派和破軍學宮有關。

  如果此事是段麒麟所為,那段麒麟定然是啟用了那些棋子。

  該是時候馬踏江湖了。

  亂民為禍,對大宋而言是災難。但同時,也是機會。

  趙洞庭有意要趁著他們露出蛛絲馬跡的時機將他們整個都揪出來,永絕後患。

  老頭點了點頭,“草民領命。”

  趙洞庭便又離開了武鼎堂。

  對天網這個秘密機關,他是絕對信任的。

  時間過去數日。

  肖玉林、趙大、嶽鵬等人堅決執行堅壁清野策略,並未再對新宋軍隊發起進攻,而是將各縣城百姓和糧草分別護送往重慶、達州等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新宋軍好似也老實起來,隻是在他們各自的據地內休養生息。

  原本從牂州出城的大理軍繼續北上,到得珍州綏陽城內,卻隻是和後麵的張玨大軍玩起追逐戰,始終不做交鋒。

  廣南西路境內。

  張紅偉、劉諸溫等人到得宜州境內。

  可是那支大理軍卻是在接近宜州的時候又做折返,突然向著橫山寨而去。

  劉諸溫等人知道柳弘屹大軍此時就在橫山寨外,怕起遭遇不測,自是連忙率軍又趕往橫山寨而去。

  看似風平浪靜的大宋各邊疆,實則暗流湧動。

  而在這個時候,還有不妙的消息傳到長沙。

  這密信乃是軍情處暗探從元朝境內臨安府傳來。

  有十萬元軍水軍聚集於臨安府港口,準備沿海路攻宋。而且領軍主帥乃是元朝中威名赫赫的大帥阿術。

  元朝這怕莫是真要傾力而戰了。其和大理要覆滅大宋的決心,哪怕是趙洞庭也為之感到驚訝。

  在禦書房內看過這封信以後,趙洞庭拍案而起,臉上浮現怒容。

  但隨即,卻又緩緩坐了下去。

  他在書案上的宣紙上寫了兩個字,理和元。

  他不知道段麒麟和忽必烈兩人到底是通過怎樣的利益交換達成的共識,竟然都願意在這場覆宋之戰中不再保留餘力。

  難道等滅宋以後,他們兩朝還能隔江而治不成?

  趙洞庭絕不相信這個。

  且不說忽必烈宏圖大誌,本就是極愛攻伐的君主。便是那段麒麟,也絕對不是會隻甘願和元朝隔江而治的人。

  段麒麟還年輕。

  他定然也有著他的勃勃野心。

  趙洞庭心中偶然劃過靈光。

  隻是很快又黯然下去。

  元朝在大宋之北,大理在大宋之西南。大宋的地理環境注定他沒法聯理抗元,或是是聯元抗理。

  因為他總不能讓元軍或是大理軍從自己的國境中過去。

  國與國之間,是很少有信用可言的。

  最終,趙洞庭隻傳信文天祥和福州守備軍區,提醒他們元朝海軍即將進犯大宋海岸線之事。

  同時他還傳信給廣州守備軍區,讓其軍長速速率軍馳援福建路沿海。

  相較於亂民之禍,元軍海軍的威脅力無疑更大。起碼,亂民還有社安部和守卒鎮壓,但福建路內,卻是抽調不出多少兵力了。

  而等得這幾封信傳出去以後,趙洞庭又寫書信,讓信鴿豢養司傳往了西夏。

  眼下自北麵攻宋的新宋軍已經被驅趕到夔州路內深處,這對西夏而言絕對是個良機。

  隻是,趙洞庭卻也有些擔心李秀淑那個深不可測的娘們未必肯答應出兵。

  是以他在信中的措辭頗為懇切,甚至明言,隻要助他滅掉新宋。他日後定然顧念舊情,有生之年不對西夏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