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準備迎駕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07 06:06      字數:2958
  樂嬋到趙洞庭寢宮的時候,趙洞庭正在寢宮內布置新房。

  他自己親自在指揮著人布置。

  便是當初迎娶穎兒、張茹進宮時,他也沒這麽上心過。

  穎兒、張茹兩女在旁看著,眼中也沒什麽吃味神色。皇上心中最愛的始終是樂嬋,這點,她們心中都是知曉。

  “皇上。”

  門外有禁衛匆匆跑進來稟報:“樂嬋姑娘到了。”

  皇上要納樂嬋姑娘為後,這是整個皇宮上下都已知道的事。樂嬋到來,這些禁衛自是不敢怠慢。

  趙洞庭倒是些微吃驚,露出詫異之色,然後連道:“快些請進來。”

  兩人婚禮僅剩數天,按理說,這個時候樂嬋不應該來見他才是。

  禁衛領命,連忙又跑出去,很快便帶著樂嬋走進。

  趙洞庭走到樂嬋麵前,問道:“嬋兒,有事?”

  樂嬋瞧著滿院子的人在忙活,欲言又止,“皇上,咱們能不能借步說話?”

  趙洞庭便更疑惑,拽著樂嬋的手便往院外走去。

  直到離著禁衛都有些許距離,他才又問:“你要說什麽事?”

  樂嬋羞紅著臉低下頭去,聲音細若蚊吟,“樂嬋想在出嫁之日帶著妹妹進宮,讓她做陪嫁丫鬟。”

  這年代豪門貴族若是有女子被納入皇宮之中,帶陪嫁丫鬟乃是常事。說是陪嫁丫鬟,其實也就是暖床丫頭。

  以往時候,陪嫁丫鬟被皇上寵幸,然後懷上龍胎也得封貴妃的,並不在少數。

  趙洞庭滿臉愕然,“這……這怎麽行?”

  樂嬋道:“可是樂舞丫頭她不願嫁給肖將軍,為此寧願遁入空門。皇上,難道你真正不明白樂舞的心麽?”

  趙洞庭默然。

  樂舞對他有意思,他自是感受得到。隻是從始至終,他都在逃避而已。

  好幾秒,他才對樂嬋說道:“可你是朕的皇後。”

  樂嬋輕輕咬著唇,也是沉默,然後道:“可我總不能看著她真正遁入空門的。若是她以陪嫁丫鬟的身份入宮,如此也能避免皇上你和肖將軍之間的尷尬。至於皇上你會不會真正和她……咱們可以以後再說,不是麽?”

  趙洞庭眉頭緊皺,還是難以做出抉擇。

  他倒不是擔心自己會忍不住將樂舞也給采摘了,而是,若是樂舞進得後宮,自己若是始終不管她,貌似也不妥。

  難道讓樂舞如那些老嬤嬤們那般,在皇宮之內孤獨終老?

  可要是自己將她采摘。想到這裏,趙洞庭便覺得有種深深的罪惡感自心頭泛起。

  他最終還是回絕道:“朕覺得不太妥當。要是樂舞丫頭進宮,朕……朕以後真不知道該如何麵對她才好。”

  樂嬋卻是盈盈跪倒了下去,“算樂嬋求皇上了。樂嬋……並不介意和妹妹共同伺候皇上。”

  趙洞庭滿臉苦色。

  ……

  時間轉眼便到正月初七。

  長沙城內新年的熱鬧氛圍才剛剛淡去,皇上大婚的喜慶便又蔓延整個城池。

  這是普天同慶的事情。

  後宮終要有主。

  整個長沙城內都是張燈結彩,百姓們感激趙洞庭對大宋的改變,個個都在自家窗戶上貼著大大的喜字窗花。

  這些窗花和還沒撕扯下去的紅色對聯相互映襯著,便更是顯得要喜慶數分。

  到處都是喜慶的大紅色。

  皇宮內更是到處都掛著紅燈籠。

  酒宴早就在大殿前廣場上擺開。皇上雖然說過不要鋪張浪費,但納後是大事,再如何從簡,也絕不會簡單到哪裏去。

  更何況還有個太後娘娘呢,太後娘娘可是說了,皇上和皇後的婚事要隆重操辦。

  這長沙城作為大宋國都,皇城之內上得品階的官吏總是不少,這些人,可都是要赴宴的。

  前兩日,皇上便和太後以及諸多大臣已經到太廟祭拜過。納後,隻差行禮。

  而在南京路和荊湖北路交界處的大山之中,那些鎮子原本就淡薄的過年氛圍,這時候已經是全然消去。

  有信陽城。

  這座城池是大宋和元朝接壤最近的城池,以前設有信陽軍。現在,由蘇泉蕩蘇元帥麾下的天立軍在駐紮。

  天立軍軍長劉再遠雖不是信陽城內安撫使,但卻是信陽城內最具實權的人物。

  區區信陽軍守軍,論威勢,自是和天立軍這等禁軍相去甚遠。

  而這日,劉將軍卻是身披甲胄,帶著眾多將官士卒早早就親自在城頭候著,好似在等某個人。

  這讓得信陽城內不少人都感到奇怪。

  整個荊湖北路,除去節度使等人之外,貌似沒誰能讓得劉將軍擺出這般低的姿態。

  直到有數百騎在塵土飛揚間匆匆到得信陽城外,那些疑惑的人才總算了然。

  原來是在等候鎮北軍區的代理元帥蘇泉蕩蘇元帥。

  蘇泉蕩穿著銀甲,背後係著紅色披風,威武不凡。在荊湖北路,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最具備實權的人。

  眼下大宋共有七路,軍區卻隻有四個。哪怕是這荊湖北路的節度使大人,地位較之蘇元帥也應該是要差些。

  至於蘇元帥前頭掛著的那代理兩字,已經被人下意識的抹去。

  蘇元帥可是大宋禁軍中能和嶽元帥齊名的年輕將領,隻待立些軍功,這前麵代理二字,鐵定得被皇上順理成章的摘去啊!

  正當觀望的人群準備迎接蘇泉蕩入城時,這時,卻隻見得蘇泉蕩和劉再遠匆匆說了幾句,大軍竟是就此沿官道遠去。

  足足千餘騎,個個披著銀甲,很快就消失在官道盡頭。

  這讓得那些觀望的人俱是懵了,疑惑得很。

  蘇元帥怎的這般來去匆匆?

  甚至有人想,莫不是要和元朝發生戰事?

  可兩朝已經簽訂議和協議,要是打仗,除非是哪方先出爾反爾,不顧協議還差不多。

  在信陽這種偏遠之地,這些百姓和小吏們自是不知道,恭帝趙顯和謝太皇太後等人已經被元朝給送回來了。

  兩國準備在信陽城往北百裏處進行交接。

  這裏是兩國接壤之地,稍微偏向大宋。從國界上說,是屬於大宋之地,但實際情況隻是兩不管。

  騎兵隊伍中,蘇泉蕩和劉再遠兩人俱是神色嚴肅。

  迎回恭帝和謝太皇太後等人,這於整個朝廷而言都是大事,容不得有半點疏漏。

  在信陽北百裏處,直到這信陽城,劉再遠都按照蘇泉蕩的安排,早就在沿途布置有諸多暗哨。

  而與此同時,在那茫茫大山之中,也有千餘元軍士卒在蜿蜒前行。

  他們的軍服樣式和大宋禁軍有很大的區別。

  頭頂上纓盔多數插有羽毛。不是如同大宋禁軍這樣的紅色,而是黃色。

  軍伍中,有數十衣衫襤褸的人。其中有青年,有老嫗,甚至還有孩童。

  他們,自然都是這大宋的皇親國戚。

  當初謝太皇太後向元朝乞降,整個大宋皇室除去趙昺、趙昰兩人,幾乎被元朝給一網打盡了。

  此刻,他們這些人臉上都有著深深的疲態。

  縱是到了蒙古高原以後,他們生活算不得好,但也沒怎麽吃過這種跋山涉水的苦頭。

  隻是看著周遭凶神惡煞的元軍士卒們,卻是又沒敢說什麽。

  在蒙古高原數年,已經讓他們學會了逆來順受。

  在大宋,他們是皇親國戚,趙顯更是皇帝。但在元朝,他們卻是連屁都算不上。

  雖然個個都被封有爵位,但說白了,就是奴隸。

  謝太皇太後老態龍鍾,被兩個人攙扶些,腳下已經隱隱見得血跡。

  可這刻,看到眼前的青山綠水,這位老嫗,眼睛裏卻是充滿激動,甚至有要流淚的跡象。

  終於……

  終於回來了。

  其實她沒想過這輩子還能夠再回到大宋,卻沒想,趙昰那個之前並不被她放在心上的後代,竟是有這般大的能力。

  想到此處,她不禁扭頭向著後頭的趙顯看去。

  論年紀,趙顯其實較之趙洞庭還要小上兩歲。他長得頗為英俊,隻是臉上卻仍舊有著些許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