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大宋使臣
作者:貳蛋      更新:2020-03-07 06:03      字數:2886
  飛龍軍士卒個個持著神龍銃,帶著轟天雷,槍法其準,可謂龍精虎猛,氣勢洶洶。

  他們較之佘民士卒,著實不知道要強悍多少。

  元軍在城內各處布置有不少弓箭手,大街中還有士卒擋道。可是,那些弓箭手往往才冒頭,就被飛龍軍士卒射死。

  街道上的元軍還未衝殺上前,也是成片成片的倒地。

  特別是那些站在投炮車旁邊的元軍,還沒有來得及點燃轟天雷投放,就被飛龍軍士卒們個個著重照顧。

  有的人才剛剛點燃轟天雷,沒來得及放到投炮車的巢臼內,就被子彈射穿了腦袋。

  轟天雷爆炸開來,將周遭不少元軍士卒炸得血肉橫飛,連帶著投炮車都被炸得四分五裂。

  隻是短短時間過去,在飛龍軍的衝勢下,接近甬道防守的元軍硬是被打得潰不成軍,惶惶向著後頭退去。

  而這個時候,城外又有數百熱氣球突然飄進了閩清縣城上空。

  飛天軍也出動了。

  數百熱氣球在空中很快就超過下麵的飛龍軍和佘民士卒,到了前頭去。

  顆顆轟天雷落向下頭。

  火光四起。

  炮聲陣陣。

  在成片的轟炸下,閩清縣城接近城門的區域,不知多少房屋被毀於一旦。

  而大街上的元軍,則是被炸得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至於百姓們,在昨夜佘民攻城時,的確已經大多數都跑到城內的更深處去。是以,街道上並沒有多少百姓惶惶跑出來。

  不過那些被炸毀的房屋內,也定然有百姓遺留。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戰爭,不可能不傷及到任何無辜的百姓。而且,真要論起來,這些百姓怕也算不得無辜,畢竟他們實際上是有足夠的時間離開的。

  須臾間,飛天軍摧枯拉朽,連破元軍三道防線。

  任偉在空中看著下麵的元軍抱頭鼠竄,哈哈大笑,輸棋一整夜的鬱悶也沒了。

  而在下頭,趙大、趙虎兩個卻是滿臉不爽地看著上頭的熱氣球,嘴裏嘀咕:“娘的,又被老任給搶先了。”

  然後兩人幾乎同時憤憤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大喊:“弟兄們,衝啊!跑到飛天軍的前頭去!”

  “殺啊!”

  一個個飛龍軍士卒好似打了雞血,向前狂衝。

  府衙。

  不苟言笑的高興坐在主位上,這時候臉上也是有些疲憊,微皺著眉頭,讓得下麵將領們也是個個神情嚴肅。

  他的性格和文天祥不同,注定不會像文天祥那樣,能和下麵的將領們有說有笑。

  殿外,忽有斥候匆匆趕到,跪倒在地,“將軍,宋軍飛天軍和飛龍軍同時出動,南城門街連被破三道防線!”

  殿內諸位元將都是露出驚容。

  但是,高興卻神色未變,隻是擺擺手:“無妨,傳令下去,讓幾位將軍退守,不必硬撐。”

  斥候和傳令兵同時領命,又跑了下去。

  高興眼中帶著微微笑意,嘴裏嘀咕:“文天祥你可真有忍耐力啊,現在才動用飛天軍和飛龍軍。有意思,有意思,不過百姓們可沒有跑出城去,你的飛天軍又能衝到哪裏呢?嗬嗬,飛龍軍……也不知道你的飛龍軍能否衝破我布下的足足十餘道防線。不到三日,我古田大軍就能趕到,到時候,我看你如何應對。”

  他顯然知道文天祥為何寧願佯攻一夜,到現在才真正攻城。

  城頭,他舍得放棄。這些許城內地盤,他自然也同樣舍得放棄。

  隻要閩清不全部淪陷,這場仗,就不會塵埃落定。

  ……

  元朝大都。

  這座曾經作為北宋都城,後又作為金朝中都,在無數代都被當做都城的偌大城池,有著它無與倫比,俯瞰天下的巍峨氣象。

  整個天下,城池浩瀚如星,可始終沒有任何哪座城,能和這座城拚比底蘊。

  它遠遠算不得秀麗,但總有著讓人想要頂禮膜拜的浩瀚威嚴。

  整座大都,便好似盤踞的巨龍。

  而金黃的皇宮,則如龍首。

  天未亮時,無數跺跺腳就能讓天下震動的元朝大臣們便都已在宮門外等候。

  等得時辰到,宮中鼎聲響。有掌燈的太監領著他們緩緩上殿。

  元皇帝忽必烈在不多時候也趕到殿外,由大鷹爪黃粱策領著,步步走向那象征著天下至高權利的寶座。

  古往今來,似乎隻有真正坐在這座城內,這個皇宮內,這個寶座上的皇帝,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真龍天子。

  其餘諸多臨時當做過都城的城池,都總覺得要少那麽幾分味道。

  譬如南宋都城臨安,哪怕坐在龍椅上,怕也不如這張龍椅來得舒坦,就好似有公母之分似的。

  眾元朝大臣分立左右,自身形魁梧的忽必烈進殿後便拱手,跟著忽必烈的步伐慢慢轉動身子,腦袋始終對著他。

  到忽必烈坐到那張椅子上,一幹重臣便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大鷹爪黃粱策持著拂塵,尖著嗓子喊了聲,“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繡江鎮之戰,明珠公主圖蘭朵被擒,忽必烈痛失掌上明珠,但黃粱策此時還能站在忽必烈旁邊,可見他在忽必烈心中有多大分量。

  若是別的人,哪怕同為真武境高手,哪怕將罪責全部推到李望元身上,怕也不可能不受半點罪責。

  一眾元朝重臣無人應答。

  直到過去十餘秒,中書省左丞相耶律鑄才上前兩步,道:“皇上,宋國有使節到,在宮門外求見。”

  耶律鑄,耶律楚才之子,其父耶律楚才追隨成吉思汗多年,是成吉思汗左膀右臂。而他自己也曾雖蒙哥伐宋,在蒙哥死於釣魚城下後,阿裏不哥和忽必烈爭奪皇位,他毅然舍棄阿裏不哥,追隨於忽必烈,可以說,在忽必烈坐上皇位的過程裏,他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得是虎父無犬子。

  在朝中,作為中書省左丞相的他,有著哪怕是連伯顏也不能及的地位。

  有許多政事上,忽必烈都常常聽及耶律鑄的建議。

  哪怕說耶律鑄是元朝第一重臣,興許都不為過。

  大宋使節到大都的事,殿內許多大臣都知曉。但這事,誰都知道隻能由掌握中書省的耶律鑄上奏,沒人不知趣的逾越。

  不然,皇上問為何中書省不報,你們這些不坐鎮中書省的大臣卻知道宋國使節到大都的事,如何作答?

  外國使節求見,可都是先經過中書省的。

  龍椅上,忽必烈兩道濃眉微微蹙起,不怒自威,“宋國使臣,這個時候來求見作甚?”

  耶律鑄腰彎得更深,“老臣不知。”

  忽必烈眼中卻是劃過洞悉之色,道:“直說無妨。在朕麵前,你就不要打馬虎眼了。”

  可以看得出來,他對耶律鑄的態度實在是親近得很。

  耶律鑄當然不可能真的不知道,聽得忽必烈這話,便道:“是有關明珠公主之事。”

  “明珠?”

  已經稍顯老態的忽必烈微微動容,“既然如此,宣他們進來覲見吧!”

  黃粱策便捏著嗓子衝殿外喊了聲,“宣宋國使臣覲見。”

  聲音尖細,繞梁不絕。

  殿內諸臣神色各異。

  他們有很多人都知道大宋使臣到的事,但卻未必知道大宋使臣到大都,到底是想為什麽。

  要以明珠公主要挾皇上不成?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大宋使臣鐵定是要失望而歸的。

  他們個個都清楚得很,皇上絕不是那種會服軟的人。要不然,也當不得有人暗地裏給他安上的“鐵血”兩個字。

  殿內,悄然無聲。

  耶律鑄也退了下去。

  過去十餘分鍾,便有穿著大宋官袍的一人由太監領著到殿外。

  這人抬手拂了拂官袍,抬頭挺胸進殿,無視眾元朝大臣們,對忽必烈拱手:“大宋使臣……嶽玥,見過元國皇上。”

  嶽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