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踐行
作者:秋李子      更新:2020-06-19 15:05      字數:3143
  趙匡義唇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但這笑很快就消失:“起來吧。這件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仆人站起身,眼角還有淚,趙匡義溫言勸慰了一句,也就讓那仆人離開。

  大郎啊,你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要做事,是要從內裏攻起才是最好的。至於整頓家務這種事情,總有辦法尋到漏洞的。趙匡義的手敲擊著桌子,現在就看太子妃宋氏,和太子之間的夫妻情分,到底如何了。

  這年三月,汴京城內發生好幾件大事,一是太子妃嫁進東宮,這件事可以說是普天同慶。二是天子在娶了兒媳的三天之後,就決定對遼用兵,主將姓楊,趙家符家等,都有人前往戰場。趙家去的當然是趙鎮,至於符家,毫不意外是符三郎前去。

  和天子用兵比起來,京城中人更關心太子妃宋氏在東宮的日子,到底過的如何。畢竟當初柴旭,是為了李氏,被趙家拒婚的。一個有名分,一個有寵愛,而且有寵那位,還懷了身孕,宋氏到底是韜光養晦呢,還是先給李氏一個下馬威?

  京城的茶樓酒肆中,難免又悄悄地開了一個小局,不過這個局,並沒多少人知道就是。

  “聽說,太子妃成親的第二日,是一個人前去給官家聖人問安的。”和京城小老百姓悄悄談論這些一樣,東宮中的事情,也被汴京城裏勳貴人家悄悄議論。

  不過每個議論的人,都隻敢很小心地議論,並不敢表現出有什麽對太子妃的不敬。

  “這種事,你怎麽知道的?”胭脂奇怪地看著舜華,按說舜華在出閣前,是不關心這些事的,怎麽出閣了還不到半年,就開始議論這些?

  舜華的臉微微一紅:“出閣後,婆婆常帶著我出外應酬,就算不想聽,也能聽到一些。再說這件事,又能瞞得了誰?”

  成親第二日,拜見舅姑,本該是夫妻一起去的,太子把宋氏撇下,不管有天大的理由,都是在打宋氏的臉。

  “難道官家和聖人,就眼看著不管?”就算皇後再怎麽偏袒李氏,可麵上的麵子是要維持的。舜華已經點頭:“官家和聖人知道後,非常憤怒,命人去催太子。並讓人嗬斥李氏,可是落後聖人又給李氏賜下藥材,讓她好好養胎。”

  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方法,胭脂不由搖頭。若趙瓊花知道這些,會不會慶幸當初沒有嫁進東宮?

  “宋氏並不得太子的喜歡?”趙瓊花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不過和胭脂的想法完全相反,趙瓊花心中有的,並不是慶幸,而是重又燃起戰火。

  “宋氏此人,不管是人品相貌還是教養,都不如你,太子不喜歡她,才是正常。”符夫人親自來告訴侄孫女這個消息,靜慈仙師的眉微微皺起:“雖說如此,可還有李氏?”

  “大嫂你也想的太多了。李氏現在是得寵,可以後呢?女子一旦生了孩子,哪還能和原先一樣?再說了,太子原先待李氏那樣,不過是因的還沒得到。現在李氏進東宮都好幾個月了,哪還能再像原先一樣。”

  符夫人說的話就是趙瓊花心裏想的,不管怎麽說,自己和太子之間,和宋氏是不一樣的。現在,就要看自己,什麽時候能回到汴京城?

  靜慈仙師看著孫女,眉依舊皺著,她希望孫女能夠成為皇後,可並不希望孫女被當做墊腳石。

  時光過的很快,轉眼就到了大軍出征的前夜。這次是隨大軍出征,親友們要踐行,當然不是在出征當日踐行,而是在出征前夜,齊聚趙家給趙鎮踐行。

  胭脂命人備好酒飯,也就出門迎接客人。

  來的人並不多,先到的是張氏和趙京娘母女,這是趙京娘自從搬離趙府之後,頭一次回到趙府。遠遠地瞧見胭脂站在門口,趙京娘的麵色就變的有些不好看。

  張氏拍女兒一下:“你這副樣子擺給誰看?你上回冤枉了你侄媳婦,你大嫂也沒放到心上,好好地去和你侄媳婦說。”

  趙京娘撅起嘴:“娘,我不也給侄媳婦賠禮了,再說,難道我又……”趙京娘的話被張氏瞪回去,趙京娘的腮幫子鼓起:“娘,二伯母不喜歡侄媳婦,你又不是不曉得?”

  “喜歡不喜歡,麵子上總要過得去。”張氏嗬斥女兒一句,胭脂已經瞧見趙京娘神色有些不好,不過胭脂也沒放在心上,隻是上前和張氏行禮。

  趙京娘想不還禮,可瞧見自己娘,隻得規矩給胭脂還了一禮。胭脂隻微微笑了笑,請張氏母女往裏麵去。張氏母女剛邁進去,就聽到身後傳來趙五娘子的笑聲:“三嬸婆小姑姑,你們到的好早,大嫂,我好想你。”

  趙京娘在心裏翻個白眼,被自己娘瞪了一下,趙京娘隻得乖乖地停下腳步,轉身看著趙五娘子母女。

  趙五娘子正在那拉著胭脂的手說東說西,吳氏在一邊含笑看著。見張氏母女停下腳步,吳氏急忙上前給張氏行禮:“三嬸嬸好,原本還想著,把家裏的事都收拾好了,合該常去給三嬸嬸問安。可事情太多,竟不能常去給三嬸嬸問安,著實掛念。”

  張氏也寒暄幾句,趙京娘這回規規矩矩給吳氏行禮問好。

  趙五娘子和胭脂的話總算說完,笑嘻嘻上前各自廝叫。吳氏拉著女兒的手:“就你,瞧見你大嫂就什麽都不記得,說了這半日的話。連你三嬸婆和小姑姑,都忘了行禮。”

  趙五娘子連連給張氏和趙京娘道了萬福,站起身才道:“娘,我這不是想大嫂?”

  “年輕的小娘子們,見了總要互相說笑一番,這是常事。”張氏含笑著為趙五娘子解圍,抬頭見趙京娘麵上神色,張氏未免又要悄悄地拉女兒的手一下,趙京娘忙把麵色換了,露出幾絲擠出來的笑。

  張氏這邊在說笑,那邊趙夫人也帶了女兒侄女們過來,瞧見張氏,忙又上前行禮,張氏扶住她:“怎麽不見二嫂?”

  趙夫人麵不改色:“今早婆婆原本說要過來的,誰知起來時候,不知怎的有些頭暈,就沒過來。”

  眾人也沒往心裏去,胭脂既然知道符夫人不來,還能少應酬一個人,已經從門邊走進:“既然二嬸婆身子不適,那就請往裏麵去。”

  “大嫂,你這會兒變這麽客氣,我不習慣啊。”趙五娘子親熱地把胭脂的胳膊挽住,笑嘻嘻地說。

  “就是,大嫂,你現在這樣客氣,倒讓我覺得,這不是常來常往的人家了。”趙三娘子也在一邊幫腔。

  胭脂淺淺一笑:“我哪裏客氣了?不過長輩們在這,總要還以禮儀。”胭脂的話又讓趙三娘子和趙五娘子笑了。

  趙京娘的臉上又有不滿之色,這是做給誰瞧呢?

  張氏覺得頭有點疼,女兒這一回到京城,就和原來不一樣了,看來還是要好好管教,不能再放縱了。張氏笑著道:“雖說我們都是長輩,但都是一家子,這裏沒有外人,隨意些罷。原先……”

  張氏原本想說的是,當初杜老太君在世時也是如此,但此刻分明不是提起這件事的好時機,於是張氏閉口不語。眾人也當沒聽到這話,說笑著往裏麵去。

  趙五娘子性格活潑,話當然也多,走到半途聽到犬吠,笑著問胭脂:“聽說大哥尋了幾條猛犬來,想必這就是猛犬在叫?”

  胭脂點頭:“後門處三隻,前門處兩隻。”

  “大哥總是這樣小心。這些年世道太平,更何況這還是在京城。”趙二娘子有些不以為然地說。一直沒說話的趙夫人已經輕咳兩聲。趙二娘子急忙住口,在去年險些遭劫持的胭脂麵前,提起這個,分明不是好主意。

  胭脂垂下眼,心裏歎氣,這看起來都是親親熱熱一家子,內中頗多一些不能說出的事。事情,原本不該是這樣的。

  眾人來到廳前,酒席已經擺好,胭脂請眾人入席。因還在杜老太君孝期內,酒是素的,菜色也不是很豐富。眾人也不會有人挑剔,坐下後趙夫人才問:“怎麽不見大郎?”

  “說的是,今兒本是要來給大郎踐行的,哪曉得進來都這麽半日,還不見大郎,總不能被踐行的那個,還在外頭,我們在裏麵就吃喝上了。”張氏也笑道。

  “大郎說會趕回來,此刻也該回來了。”胭脂說著就喚丫鬟:“你去門口瞧瞧,問大郎什麽時候回來?”

  丫鬟應是,剛走出不多幾步,就有小廝走過來:“娘子,大郎原本已經到家,被郡王找去了。”

  “想必公公找大郎,是要叮囑幾句。”趙夫人聽完就道,胭脂的想法和趙夫人是不一樣的,不過並沒說破,隻笑著請眾人用酒。

  趙鎮聽的趙匡義相約,原本是不想去的,但如果回絕的太生硬,也不大好,隻得往趙匡義書房來。進到書房,趙鎮才發現不光是趙匡義,自己父親也坐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