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質問
作者:秋李子      更新:2020-06-19 15:05      字數:3136
  趙鎮被曾祖母瞧的有些心慌,急忙道:“曾祖母,我們……”

  杜老太君輕歎一聲,這把趙鎮給嚇到了,頭低低地道:“曾祖母,是我不該說這樣的話,可是我們家,也是有名聲的人家,這樣的媳婦進門,真的好嗎?”

  “有什麽不好呢?你要曉得,你的媳婦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杜老太君的話意味深長。武安郡王過世之後,靜慈仙師入道出家。那時整個府邸,猶有趙鎮母親曹氏管家,到的後來曹氏去世,家務暫托於趙鎮二嬸手上。

  但所有人都知道,寧國公府是要交到趙鎮這裏。

  “曾祖母,我曉得,就是因為不一樣,所以這門親……”趙鎮覺得曾祖母是不是年紀太大了,開始執拗了?

  “你後悔了?”趙鎮急忙搖頭:“並不是後悔,可是曾祖母,趙家有這樣的主母,以後,恐怕……”

  杜老太君又笑了:“鎮兒,你的眼睛被蒙住了,沒有看到更多。雖說定北侯府和忠義伯府,兩邊的主母說起來,都被人笑話過,可仔細想想,他們兩家的主母,其實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趙鎮的眉皺緊,杜老太君沒給曾孫多少時間思考就道:“鎮兒,你是男子,對這後宅事務自然不大留心。我也不和你多說。但一個有主見,心平的主母,遠遠好過一些看起來教養很好,但其實沒有多少主見,心也不平的主母。”

  “曾祖母這話,就跟我以後要納多少美妾似的。”趙鎮這話雖是開玩笑的,杜老太君已經搖頭:“有這樣的主母,你怎會納多少美妾呢?鎮兒,曾祖母曾和你講過,本朝天下是怎麽得來的故事。那你就當知道,一個好主母有多重要。”

  若當時有一好太後,輔佐君王,而非被權臣撥弄,也不會逼反本朝太祖,兩代而亡。

  趙鎮已經明白杜老太君的意思,杜老太君似乎想起往事,話裏帶上了歎息:“鎮兒,我們趙家今時今日的富貴得來不易,既是天子近臣也是重臣。不引起天子猜忌又要保住此時的富貴。僅靠男子是不夠的!”

  “曾祖母,您對胡氏,就這樣的有信心?”趙鎮的話讓杜老太君又笑了:“為何沒有?鎮兒,你常年在戰場上,隻擅長打仗,很多東西看不明白。這個小娘子,雖然你說她沒有家教,可一個沒家教心裏沒籌算的人是不會說出那番話的。”

  對她的評價還真高,就不曉得她當不當得起,趙鎮在心裏嘀咕一句就對杜老太君道:“曾祖母的意思我明白,我……”

  “這是你娶媳婦,我不是一定要逼你,若你真的不願意娶,此刻退親也沒什麽。鎮兒,我隻是為趙家覺得可惜。”

  “話都被曾祖母您說完了,我還能說什麽?”趙鎮的話並沒讓杜老太君笑出來,她隻是拍拍曾孫的手:“鎮兒,曾祖母是為趙家想的,但你若不願意,曾祖母也不逼你。”

  趙鎮對著杜老太君露出一個很燦爛的笑容:“曾祖母,您放心,照了我的相貌性情,怎麽會讓人不喜歡呢。至於願意不願意的,曾祖母,我是以後趙家的當家人,我娶媳婦,也要考慮趙家。”

  趙鎮的話讓杜老太君感到欣慰,但還是把臉一拉:“那你之前還那麽胡鬧?”

  趙鎮急忙道:“曾祖母,那時不是沒經過事,不懂?您不是說,吃一塹長一智,我這一回,不都聽您的?”

  杜老太君麵上的笑容更深了些,拍一拍曾孫的手,接著閉上眼,胡家小娘子,但願我沒看錯你。至於別的,要等成親後你們兩的緣分了。不過,瞧現在這樣,他們的緣分,還真不淺。

  “這不年不節的?趙家怎麽送東西來了?”胡三嬸在劉姬屋裏說了會兒話,正打算走時聽的有人來報,說趙家打發人來給胭脂送東西,胡三嬸不由故意問出來。

  雖說胡三嬸來,劉姬也不大搭理她,每回都是胡三嬸自己在那說個不停。此刻聽到胡三嬸問,劉姬就淡淡地道:“許是有什麽新鮮東西,送了來也是平常。”

  來通報的人已經道:“說的是,趙府上的人說,是老太君今兒翻年輕時候的衣衫,見有兩匹極好的蜀錦,打發人給送來。因隻得兩匹,也不能人人都送。”

  蜀錦?那可是一寸蜀錦一寸金的東西。胡三嬸現在再不是原來那樣沒見識的人,舌頭吐一下差點收不回來。

  劉姬已經讓人接了東西,送到胭脂房裏,再問問胭脂有沒有什麽話要和趙府那邊說的,一並讓人去和趙府的來人說。

  等劉姬安排妥了,胡三嬸這才對劉姬道:“瞧瞧小大嫂這處置,果然是開眼界了。說來我們進京這三個多月,也見小大嫂您處置了許多事情,感覺就沒一件不妥的。隻是可惜……”

  說著胡三嬸就故意住口,裝作失言:“瞧我說的,真是想到哪說到哪。小大嫂您想必也忙,我先走了。”說著胡三嬸就退出屋子。

  劉姬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這麽些日子,胡三嬸頻頻來尋劉姬,劉姬也不是笨蛋,自然曉得胡三嬸的來意是什麽。可是漸漸的,劉姬覺得自己心中被壓下去的那種命運不公,似乎快要被翻起來了。

  相貌教養,遠勝於人,隻是因為父親的牽連,才會這樣委屈。

  不公啊,不公啊。自己的女兒也就算了,可是自己的兒子,那樣精心教養的,比別的府邸的公子也一點不差的兒子,也隻能甘居人後。

  劉姬覺得,喉嚨中像有一把火在燒,如果沒人提醒,這麽過一輩子也就罷了。王氏是個寬厚人,劉姬這麽多年的相處下來也明白,女兒出嫁之後,等兒子娶了妻子,說不定王氏還會讓大郎單獨出去住,那時母子就可以真切地在一起。

  可是,為何要這麽柔順地接受這樣的命運?劉姬覺得自己快要瘋了,心底有個聲音一直在叫,賭一把,就賭那麽一把,也許命運就會不一樣。

  甚至胡澄會大怒,會逼自己自盡,可大郎到時就是他唯一的子嗣。就算爵位不傳給他,而是過繼旁人子,私下的補貼也會給的不少。

  “姐姐!”舜華的聲音在劉姬耳邊響起,接著劉姬覺得手指尖碰到什麽東西,哐啷一聲,有東西從桌上掉下。

  “姐姐你方才在想什麽?”舜華驚訝地看著劉姬竟然把茶杯推倒,茶湯流了半張桌案。舜華喚丫鬟進來把桌案擦幹淨這才坐在劉姬身邊:“姐姐,您到底怎麽了?”

  劉姬用手胡亂摸了一把自己的臉,感到臉上涼涼的,這才抬頭對舜華道:“沒什麽,也許,是我困了,想睡一會兒。”

  舜華看著自己的生母,劉姬不是個擅長說謊的人,臉上的神情是騙不了舜華的。劉姬努力讓自己麵上的神情恢複平靜:“舜華,你來尋我做什麽?天氣這麽熱,你也該午間歇息一會兒。”

  “這會兒都快近傍晚了。”舜華越發肯定劉姬有事瞞著自己,提醒了她一句。劉姬努力讓麵上的笑容顯得和平常一樣:“都近傍晚了,怎麽還沒安排晚飯?廚房的人是不是都怠慢了?”

  “方才廚房的人已經來回過了,隻是因三院君在此,您說,讓她們斟酌著自己做幾道可口的涼菜。”丫鬟已經在旁邊提醒劉姬。

  “瞧來我年紀已大,竟忘了這些。”劉姬笑吟吟地對女兒說了一句才道:“你的婚期比你姊姊的,晚了有一年呢,嫁妝上雖說你們差不多,可這衣衫上,晚了一年,做的可更精致些。”

  舜華來這裏並不是為了和劉姬商量自己嫁妝的事,王氏不會虧待,劉姬自然會拿出比給胭脂備嫁妝更多的精神來做這件事。

  想起丫鬟的話,三嬸來過?舜華想著自己生母的慌亂,吩咐丫鬟出去瞧瞧晚飯好了沒有,這才低低對劉姬道:“姐姐,您在不甘心,從母親再次有喜到現在,您和平常,有些不同。”

  劉姬看著女兒,接著搖頭:“不,舜華,我早已經甘心了,隻是……”

  “隻是三嬸子長久來的說服,讓您又動心了,是不是?姐姐,您怎麽這麽傻?”這樣的事,不管成不成功,都會引起風波。而胡三嬸的目的是那樣的赤裸裸。

  “舜華,我是你們的生母,我也是想為大郎,為大郎……”劉姬從沒像今天這樣,在自己女兒麵前感到無地自容,拚命想解釋但覺得解釋的話都不對。

  “姐姐,您忘了,母親也是我們的家人。”家人嗎?這個詞已經很久沒有聽過,似乎很小的時候,玩耍的時候聽到自己的娘提過,後來,後來……劉姬不願去想,不願去回憶。

  “姐姐,母親是寬厚的,但此事一出,不管成不成功,姐姐,您都隻會害了大郎。”舜華幾乎是不留情地指出這個事實。

  作者有話要說:劉姬是個很隨波逐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