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地數
作者:十二龍騎      更新:2020-03-07 02:12      字數:3400
  一槍爆頭最新章節

  “中土、刀域、劍界、佛土、仙山、大同之國、海界。”

  程立沉吟道:“這裏加起來,也隻有七處國度啊。那麽,剩下的兩界,又是什麽?”

  魔聖凝聲道:“剩餘的兩界,一處就是漠界,也就是長城以北的無盡草原與沙漠。生活在漠界的狼族,千百年來,一直就是中土最大的敵人。他們無時無刻,都企圖侵入中原,掠奪這處花花世界。匈奴、突厥、遼、金、元,健州……曆史上所有這些曾經對中土造成過嚴重威脅的勢力,其實都是漠界的狼族。

  至於最後一處,也是最玄異神奇的界域,則名為中陰界。傳聞中,那裏是生與死的中繼站,也是生人與亡魂共存之地。至於更詳細的情況,因為沒有記載,所以誰也不知道。”

  程立愕然道:“記載?在什麽之上進行記載?”

  魔聖緩緩道:“在一本名為《九界地理誌》的古籍之上記載。傳聞,這本古籍是由女媧娘娘和伏羲聖王兩位大神合力著作的。所以裏麵記載的一切,也都是兩位聖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絕無差錯。”

  程立吃了一驚,道:“什麽?女媧娘娘和伏羲聖王,居然曾經譜錄過一本《九界地理誌》?為什麽我不知道?”

  魔聖奇怪地反道:“為什麽你應該知道?”

  程立一時為之語塞,但立刻答道:“因為琉璃寶藏啊。厲師兄你該知道,塵封多年的琉璃寶藏,最後是被我發掘出來的。這個寶藏,其實就是女媧娘娘留下來的。所以在寶藏之中,記載有許多關於女媧娘娘和伏羲聖王的事。但其中並未有提及什麽《九界地理誌》。”

  魔聖不以為然,道:“那也不足為奇。即使琉璃寶藏是女媧娘娘所留,但也不意味女媧娘娘要把自己的所有知識,都收藏在琉璃寶藏之中。據聞,兩位聖人譜錄下這本《九州地理誌》之後,就把它傳給了黃帝。輾轉經曆,又傳到了堯、舜、禹三位上古天子手裏。

  大禹鑄九鼎,表麵上是籍此劃分九州地界。實際是把《九州地理誌》的內容,分別銘刻在九鼎的內壁之上。至於豫、青、徐、揚、荊、梁、雍、冀、兗等九州,合起來也隻是中土。這個真正的大秘密,便隻有曆代真命天子才能知道。”

  程立沉思道:“這就是說,《九州地理誌》共有兩部。一部是原本,另一部是摹本,對不對?”

  魔聖道:“不止兩部。還有第三部。因為年深月久,第一部原本,早在當初商周易代的時候,便已經湮沒。摹本的九鼎,也在戰國末年,秦始皇滅東周的時候失蹤了。但東周姬姓後裔,又把《九州地理誌》上的內容,從九鼎裏抄錄下來,成為最後一部絕版,改稱為《九龍寶典》。”

  程立深吸一口氣,下意識重複道:“《九龍寶典》?”

  魔聖頜首道:“不錯。這部《九龍寶典》,才是傳世的唯一版本。由秦至漢,再到魏晉、隋唐、五代十國、以及宋、元、明。它始終被朝廷所掌握,非皇帝不得接觸,更翻看。違者必殺無赦。可惜,禁令再嚴格,始終擋不住兩個字。”

  程立訝異問道:“是兩個什麽字?”

  魔聖道:“意外。明代末年,天下大亂。《九龍寶典》也因此流落民間。幾經輾轉,寶典意外落到百裏湘玉手裏。當年,我從他口中知道,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部奇書,於是嚐試向他借閱。百裏湘玉竟不推辭,立刻便拿出寶典借給我翻閱。卻萬萬沒想到,原來其中更記載了一個天大秘密。”

  看見魔聖眉宇之間,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之色。程立不禁一怔,下意識問道:“什麽天大秘密?”

  魔聖緩緩道:“神州有龍,其數為九;陰陽偶合,正氣為分;天南地北,各據一隅;地氣聚精,吐元為珠;得珠者昌,失珠者亡,化育萬物,成其精英;五甲為周,循環不息。”

  程立皺眉道:“這是什麽意思?”

  魔聖仰首望天,徐徐道:“九州之中,各有龍脈。龍脈匯聚之處,是一處無盡深淵。在《九龍寶典》裏,被稱之為伏羲深淵。深淵內匯合九大龍脈的地氣,會凝成一枚龍珠。

  每隔三百年左右,龍珠完全成形,隨即就會被其中一道龍脈所吸收。得珠與失珠與否,將影響這道龍脈在今後三百年時間裏的地數。”

  程立再問道:“地數又是什麽?”

  魔聖解釋道:“天有天命,天命不可幹;地有地數,地數有其轉;人有人力,人力有時窮。天命就是天意的運轉,地數則關係到人才和土地等各種災變,人力則是人的意誌。

  伏羲深淵裏的九大龍脈,無論哪一道龍脈得到地深精氣所匯聚的龍珠,那麽在今後五個甲子裏,這道龍脈所代表之地域,就會土地豐饒,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才輩出,逐漸壯大。反之,則這片地域上就會多災多難,動蕩不安,同樣也極難出現才智之士。”

  程立皺眉道:“地數?龍脈?得精氣者就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個……實在太過神話了,很令人難以置信啊。”

  魔聖淡淡道:“信不信由你。但《九龍寶典》裏,還有一部附錄,卻是曆代中原天子,對曆次龍脈得氣狀況所進行的記錄。

  春秋之時,中土龍脈得氣,所以當時諸子百家,人才輩出。到三家分晉之時,佛國得氣,故而佛門大興,中土卻進入戰國時代,動不動就坑殺屠城。兵連禍結,水深火熱。直至漢高祖統一天下,中土才再度得氣,於是有了大漢四百年的煌煌盛世。

  但從東漢後期開始,得氣的龍脈卻變成了漠界。於是就有了五胡亂華的數百年大亂世。直至下一個循環,中土再度得氣,方有大唐崛起,掃平突厥,威震四方的種種壯舉。”

  程立不解地道:“但大唐之後,宋、遼、夏三國鼎立,那又如何解釋?”

  魔聖道:“那是因為大唐之後的又一個循環裏,中土和漠界同時得氣,故此兩者平分秋色。但中土得氣較多,漠界得氣較少,所以南北二宋,合共延續了三百多年。而遼國國祚不滿二百年,取而代之崛起的金國也隻有百餘年。從忽必烈建立元朝至元順帝北逃,合起來才九十九年。就是這個緣故。”

  程立點點頭,但隨之在心裏計算了一下,又搖頭道:“不對吧?如果說三百年龍珠成型一次,那麽天下王朝便應該三百年才改朝換代一次才對啊。但無論秦、漢、隋、唐、宋、明。抑或是匈奴、突厥、契丹、金國、大元,它們都不足三百年國祚啊。”

  魔聖笑道:“剛才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天有天命、地有地數、人有人力。三者都會對天下產生影響。伏羲深淵之內的九大龍脈,隻能影響地數,並非左右九界盛衰的唯一原因。

  不過,這數千年來,中土龍脈始終是得氣最多的。所以中土曆代人才輩出,冠絕九界。其餘八界根本不能相比。也因為這個緣故,漠界、刀域、劍界、佛土、仙山、大同之國、海界、還有中陰界,都要進駐中土,借助中土人才來完善他們的學說,進而厚積薄發,孕育更多人才。

  需知道人才多寡,影響三元之中人力。若人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同樣可以反過來影響地數和天命的。”

  程立感歎道:“原來如此。真想不到,這方天地之中,竟然還存在著這樣的秘密。”

  魔聖凝聲道:“正因為地氣以五甲子為周期不斷輪轉。所以一家一姓妄想千秋萬代,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

  程立身軀一震,道:“除非?難道說,還當真有辦法讓一家一姓,永遠千秋萬代地一統江山?”

  魔聖緩緩道:“大唐初年,有兩位奇人,分別名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大唐天子李世民曾經把《九龍寶典》借給他們翻閱,讓他們想個辦法,如何讓大唐永續相存。”

  程立沉吟道:“袁天罡、李淳風?難道就是作《》的那兩名奇人?”

  魔聖道:“不錯,就是他們。這兩位奇人合力研究了數十年,最後得到一個結論:地深精氣孕育龍珠,乃是天命,不可改變。

  但九大龍脈當中,究竟是哪一道龍脈得到龍珠精氣,卻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進行誘導。隻要當三百年周期圓滿,龍珠再度成形的時候,在伏羲深淵內舉行祭祀,獻上特定的祭品,那麽中土龍脈就能順利吞噬龍珠,杜絕被其他龍脈得到地深精氣的機會。”

  程立心中一動,凝聲道:“這個所謂的祭祀,究竟要獻上什麽祭品?伏羲深淵,又在什麽地方?”

  魔聖淡淡一笑,道:“師弟,你問到重點了。祭祀中所要獻上的祭品,正是天下氣運之所係的真命天子。至於伏羲深淵,就在中原和漠界的交界處,也就是天成山脈之中。”

  程立倒抽一口長氣,道:“師兄你之所以有機會知道這些秘密,是因為絕滅王把《九龍寶典》借給你翻看。那麽你知道的這些事,絕滅王也都知道,對不對?”

  魔聖理所當然地道:“這個自然。所以師弟,現在你應該知道,百裏湘玉的真正目標,究竟是在哪裏了吧?”

  程立輕歎道:“知道,當然知道了。是北城。由始至終,絕滅王的目標,都是北城。攻打東堡和西鎮,隻是兩個吸引我們注意力的而已。拋磚引玉,瞞天過海。好個絕滅王,難怪當年曾被稱為戰場上的不敗統帥。盛名之下,果然絕無虛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