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袁術的難處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0-03-07 01:00      字數:2404
  袁術站在大帳門口,仰著頭,看著夜空璀璨的群星。雙手背在身後,摩挲著七曜的刀鞘,他的心思卻在那柄六龍刀上。

  帳前的火把呼呼作響,閻象的三策在他腦海裏盤旋。

  相比於上次簡單的斷孫堅軍糧,閻象這次給了他更多的選擇,但他仔細琢磨了一番,越想越覺得這三策都是坑。說白了,這些人眼紅孫策,想分一杯羹,卻不肯明說,偏偏要擺出一副為他著想的姿態。

  你們是真的為我著想嗎?袁術心中冷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身為袁家嫡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人是怎麽想的,表麵上道德仁義,背地裏比誰都貪婪,連那些街頭的遊俠兒都不如。

  上策?與袁紹講和,對你們而言是上策,對我來說卻是下得不能再下的下策。曹操已經是甕中之鱉,我為什麽要放他走?就算他沒用,也是那庶子的一條狗,打死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唯一的麻煩是城裏的眷屬,這些人捏在曹操手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一旦曹操用他們做誘餌,身邊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敵人。

  可惡的許攸,可惡的何鹹,可惡的南陽世家。

  上策不可行,中策也一樣,與曹操談判和與袁紹談判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答應閻象的下策,讓諸將和孫策一樣去攻打莊園,俘虜各家的家眷進行反製,同時滿足他們的貪婪。這並非不可以,但他們提出的條件太惡心:他們要孫策改造過的拋石機。

  明明沒有孫策的本事,卻要搶孫策的利益,這些人連強盜都不如,個個都該死。

  袁術握緊了刀鞘,恨不得拔出七曜,像長安街頭搶劫行人一樣,衝到各個大營,將那些人一一斬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遺餘力,可是誰真心為我想過?

  該死,全都該死。

  蔡瑁快步從遠處走來,身後跟著二十名騎士。袁術眉梢一跳,眼神變得熱烈起來,眼中的殺意隱去。他迎上前去。蔡瑁走近,拱手施禮。袁術伸出長刀,用刀鞘托住了蔡瑁的胳膊,不讓他行禮,又伸手攬住他的肩膀,引他入帳。蔡瑁很尷尬。他很不習慣袁術表示親情的方式,但他又不敢違逆袁術,生怕袁術突然翻臉,反目成仇。

  袁術將蔡瑁引進大帳時,給萇奴施了個眼色。萇奴會意,橫行一步,守住了帳門。

  蔡瑁更加不安,神情驚恐起來。他有些後悔,不該將二十名侍從騎士帶到袁術麵前。袁術剛剛吃了曹操騎兵的虧,一心想建立屬於自己的騎兵,卻苦無沒有足夠的戰馬,亮出這些騎士這簡直是在強盜麵前炫富,自尋死路。

  袁術斜睨著蔡瑁,莫名的高興起來,樂得合不攏嘴。蔡瑁惴惴不安,又不敢問袁術笑什麽,隻好尷尬地陪著笑。兩人互相看著笑,笑了好一會兒,蔡瑁的腿都軟了,隨時可能跪下,袁術這才說道:“德珪,知道我請你來是為什麽嗎?”

  蔡瑁強笑著搖搖頭,心中升起一絲不祥。袁術笑得這麽假,肯定沒好事啊。

  袁術身體前傾,伏在案上。“我想請你幫個忙。”

  “明將軍……請說,但凡能有效力之處,萬死……不辭。”

  “不用萬死。”袁術搖搖手,又摸摸鼻子。“不過,的確有點危險。我不知道孫策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會不會一刀砍死你。”

  “孫策?”蔡瑁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怕的是袁術,不怕孫策。沒錯,孫策是曾經想將蔡家連根拔起,但那是以前的事了,現在孫策和蔡家的關係很緊密,孫策的從兄孫輔是蔡家的女婿,蔡家的另一個女婿黃承彥則是孫策身邊最受重用的參謀。

  袁術點點頭,把閻象的三策說了一遍。他沒有提閻象的名字,但以蔡瑁的聰明,絕對能猜得出是誰。他也講了自己的難處,那麽多人質控製在曹操手上,他身邊隨時可能生變,夜長夢多,他需要盡快解決曹操,奪回宛城,不得不暫時委屈一下孫策。

  袁術拍著胸脯向蔡瑁保證。“蔡德珪,我袁公路不是不仗義的人,這次是真的沒辦法,希望他能體諒我的難處。你蔡家和孫家有姻親關係,他能信得過的人也就是你了,你一定得幫我。這次你要是幫了我的忙,軍械的生意就交給你,你能吃下多少算多少,怎麽樣?”

  蔡瑁正中下懷,一口答應。

  “明將軍放心,我現在就出發。”

  袁術大喜,親自將蔡瑁送出大帳。

  ——

  蔡瑁走進了何家,剛走進前庭就聽到一個蒼老的聲音。

  “羌人為亂,一是土地貧瘠,加上官吏貪濁,盤剝苛刻,難以維持生計,不得不以死相搏。二是官府所派將領無能,隻會空談道義,卻不明軍事,又無死戰之意,所以屢戰屢敗,朝廷幾千萬錢下去,最後一大半進了將領的腰包,還有一小半送給了羌人。涼州三明之所以能成功,固然是他們熟悉軍事,但更重要的卻是他們誌在為國靖邊,不以官祿為能事。所以,要做想一個名將,首先要立誌……”

  蔡瑁很詫異,放慢腳步,對來迎他的龐統說道:“這是誰?”

  “尹公子正。”

  蔡瑁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龐統說的是誰,不由得失笑。“孫將軍怎麽把他給請出來了?一把年紀了,拉不得弓,騎不得馬,他還能幹什麽,當靈位供著嗎?”

  “講課啊。”龐統引著蔡瑁進了門。堂上燈光明亮,蔡瑁抬起手擋著眼睛,定睛一看,不由得吃了一驚。

  堂上、庭中坐得滿滿當當,至少有五六十個人,不僅有席,而且有案幾,案幾上擺著筆墨和簡牘,點著燈,將整個院子照得通明。一個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或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席上,像個小蒙童,或者趴在案上,拿著筆記錄。蔡瑁側頭瞟了一眼,見靠門坐著的一個漢子正抓著筆,不僅姿勢別扭,而且臉憋得通紅,比拿刀拚命還吃力。他手中的木牘上有幾筆墨跡,蔡瑁的眼睛都快瞪裂了,也沒認出他寫的是什麽鬼。

  “蔡君,這邊來。”

  龐統引著蔡瑁,沿著一側的走廊走到堂下。坐在堂上聽講的孫策悄悄地動了動手,示意他稍等片刻。蔡瑁點頭,悄悄地站在廊下,打量著聽講的人們。孫策現在總共有五千多人,黃忠、董聿領兵在外麵攻戰,孫策身邊應該隻有一千多人,按現在的人數算,應該是領五十人的隊長、領百人的屯長都在場。

  蔡瑁暗自搖了搖頭。看來孫策也知道自己把世家得罪狠了,指望不上,隻能自己培養。可是培養一個人才哪有這麽容易,這些人大多出身行伍,連寫自己名字都困難,更別說讀兵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