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90年代球隊的出手權###(第二更)
作者:一野生奧拉夫      更新:2020-07-02 13:25      字數:2326
  第四十一章90年代球隊的出手權

  同樣這場比賽鄧肯也完全的證明了自己是合格的狀元秀,甚至是優秀的狀元秀。

  整場比賽鄧肯上場38分鍾,得到31分,12個籃板,5次蓋帽,3次搶斷,2次助攻,3次失誤。

  而首秀就能夠得到30+10+5的數據是在整個NBA曆史中都少有的。

  並且鄧肯用這一場比賽來證明他是一個接近成熟沒有任何短板的頂級內線球員。

  就算是鄧肯不是十分熟練的中距離投籃,也因為有著左右兩側45°角的打板投籃得到了一定的彌補。

  而其實這場比賽真正讓記者和解說們出乎意料的,其實並不是鄧肯。

  畢竟鄧肯本身作為狀元秀,還有四年的NCAA的比賽打底,所有人都清楚鄧肯很難水掉。

  鄧肯不一定是曆史頂級的超級新秀,但至少會是一個合格甚至優質的狀元秀。

  對於鄧肯能夠在第一場比賽取得十分不錯的數據,每個人都是有著預料和預期的。

  雖然沒有想到鄧肯能取得這麽優秀的數據,但是鄧肯這樣表現帶來的驚訝感是不如徐亮這個之前默默無聞,甚至有段時間被一直貶低的21號秀。

  這場比賽徐亮其實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第一點就是體能上的問題,僅僅隻是上場15分鍾,徐亮的體能就肉眼可見的出現了巨大的消耗。

  當然也可以說這場比賽的後半程已經逐漸的上升到了季後賽的強度。

  所以對於徐亮這個新丁,而且是黃種人的國際球員來說,比賽強度有些大。

  但是這仍然顯現出了徐亮的體能,在應對高強度比賽的時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缺點。

  說不大不小的原因也是在於徐亮現在在馬刺隊的地位很明顯,隻是一個替補。

  而對於一個替補來說,這種強度的比賽也最多能夠打上十幾二十分鍾。

  很明顯,雖然徐亮的體能有問題,但是應對十幾二十分鍾的比賽還是沒有什麽太大問題的。

  隻不過人們對徐亮在這場比賽表現出來的實力和預期,已經並不僅僅是一個核心替補了。

  畢竟優秀的射程,良好的戰術執行能力,合格的內線單打技巧。

  這些放在一個20歲的新秀內線身上,已經可以讓這個新秀值得被人們期許在未來取得更高的成就。

  而體能這個短板,對於一個未來至少取得全明星甚至更高成就的球員來說,不應該存在。

  而徐亮到底能不能克服這個短板,在未來的比賽中需要不斷地得到驗證和認證。

  這場比賽馬刺隊的三大內線除了鄧肯和徐亮以外,還有大衛.羅賓遜。

  大衛.羅賓遜在這場比賽,一共出場36分鍾,得到25分,9個籃板,4個助攻,3個蓋帽,2次搶斷,2次失誤。

  這差一個籃板一個助攻,大衛羅賓遜也差一點也在這場比賽完成,20+10+5的數據。

  這個數據對於大衛羅賓遜來說可能隻能算是中規中矩,畢竟作為四大中鋒。

  得分,籃板上不應該是這個數據,尤其是上場了36分鍾。

  隻不過這場比賽大衛.羅賓遜更多的把內線位置讓了出來,讓給了鄧肯和徐亮。

  而大衛羅賓遜更多的遊弋在三秒區之外。

  這自然會讓他的籃板數據和進攻數據有所下滑。

  但是同樣,因為鄧肯和徐亮的優秀表現,也給大衛.羅賓遜的進攻帶來了更好的空間和更好的機會。

  直接讓大衛.羅賓遜這一場比賽的命中率達到了65%。

  這也是大衛.羅賓遜在這場比賽的出手次數,少於他過去幾個賽季平均每場比賽的出手次數情況下。

  仍然取得了不錯的得分數據的重要原因。

  馬刺隊除了三個核心內線以外,還有兩個球員取得了雙位數的得分。

  一個是賈倫.傑克遜獲得了13分。一個是艾弗裏.約翰遜獲得了15分。

  而馬刺在依靠五人得分上雙,一人得分上20,一人得分上30的進攻表現。

  在經過接近47分鍾的麓戰,贏取了這一場和上賽季總亞軍球隊爵士隊的艱難比賽。

  而爵士隊這一邊,馬龍這場比賽一共上場46分鍾,獲得31分,13個籃板。

  斯托克頓一共上場41分鍾,獲得36分,12個助攻,3個搶斷。

  斯托克頓的三個搶斷,其中有兩個就是由徐亮貢獻的。

  畢竟是聯盟新人,畢竟第一次打中鋒,畢竟第一次進行NBA這個級別的比賽。

  所以徐亮的傳球仍然出現了一些漏洞,從而被斯托克頓抓住這些機會完成了搶斷。

  爵士隊除了二老以外,還有其他兩個球員得分上雙。

  拜倫·拉塞爾一共上場37分鍾,得到12分。

  傑夫·霍納塞一共上場39分鍾,得到15分。

  而從這兩個球隊在這場比賽的得分分布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時代的NBA球隊出手權十分集中。

  各隊出手權都會放在球隊的核心球員手中,其他的球員更多的隻是作為進攻空間的拉扯者。

  不僅如此,這個時代的季後賽強隊更多的出手選擇和核心球員也是偏向於內線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NBA,所有球隊都十分信奉一個定理。

  距離籃筐更近,更容易得分,距離籃筐更近,命中率更高。

  還有一句話,叫得籃下者,得天下。

  並且這個時代的NBA所有球隊也都信奉一點,防守贏得總冠軍。

  而對於一個球隊的防守影響力,內線明顯是要比外線更加有優勢。

  畢竟內線球員的防守,在整個球隊中是作為球隊的最後一個防守屏障而存在的。

  如果一些外線球員的防守不給力或者出現漏洞,內線球員可以通過補防來進行彌補。

  而如果一旦內線球員的防守出現巨大問題,外線是來不及進行補防和彌補的。

  所以即可以說內線球員對球隊防守的影響力更大,也可以說內線球員防守出現漏洞帶來的後果更嚴重。

  這就導致90年代的超級內線,防守實力不說一定都強到爆炸,但都不會太弱。

  而一個隻會進攻不會防守的內線,是不可能成為超級內線和一個球隊的核心的。

  內線球員或者說內線超級巨星,可以在進攻和防守上有所偏重。

  但是,任何一個內線明星球員至少要做到防守端,達到聯盟中合格水準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