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作者:瀟小嘯      更新:2021-01-04 18:41      字數:2408
  帝都大學第一醫院雖然未必是國內醫療實力最強的,但是憑借中央保健基地醫院的地位優勢,院內的醫療工作者時常能夠接觸足以影響華夏局勢的大領導,從而有機會結識到各行各業的大佬。

  盡管堂哥劉逸君是在今年7月的時候,才從帝都大學醫學部拿到碩士學位,但是由於4年前便開始在帝都大學第一醫院“實習”,並且憑借計算機方麵的特長多次解決了所在科室,以及院內相關問題的關係,很快便得到了科室及院內領導的賞識。

  如此一來,劉逸君不但時常能夠得到院內頂尖專家的指點,並且多次獲得了陪同專家對“華夏大佬”級人物進行保健檢查的機會。

  礙於身份上的巨大差距,劉逸君雖然無法獲得與“大佬”直接接觸的機會,但在院內專家的有意提攜之下,還是積累了不少的人脈關係。

  於是,在得知劉霄威準備“打造國內乃至亞洲頂級運動醫療團隊”的消息後,劉逸君不但幫其聯係了5名帝都知名的運動康複方麵的專家,以及8名手法出眾的運動理療師。同時,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物色了3位有過留學經曆的,國內頂尖運動科學方麵的人才。

  除此之外,劉逸君還找到兩年前陪同院設備科外出采購時結識的醫療代表,幫助劉霄威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訂購了很多用於監控球員身體狀況數據的設備。

  劉逸君物色的人才雖然大多擁有“正式”的編製,但是麵對劉霄威提出的優渥待遇,他們還是欣然接受了後者提出的“麵試”要求。

  …………

  曾經在德國科隆體育學院留學的鄧建邦,三年前回國後便憑借過硬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很快便在“總體局”的科教SI獲得了一個不錯的職位。

  科教司的薪水和福利待遇雖然相當不錯,但是對於立誌推動華夏運動科學發展的鄧建邦來說,國內機關部門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卻嚴重阻礙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實現。

  於是,當好友告訴自己,北溪人俱樂部準備打造國內頂尖的醫療團隊的消息後,在運動科學尤其是運動負荷強度分析方麵頗有研究的鄧建邦,立刻毫不猶豫的辭去了多數華夏人豔羨的“正式”工作,毅然的登上了飛往東北的航班。

  鄧建邦之所以如此決然,一方麵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另一方麵,則是對於自身的工作現狀感到失望。

  而近兩年來在華夏足壇迅速崛起的北溪人俱樂部,無疑是自己施展抱負的最理想的平台。

  因為在科教SI工作的關係,得到了一些內幕消息,例如劉霄威向蹴鞠管理中心主任王德提出的一些不錯的建議

  …………

  考慮到自身對於醫療行業缺乏足夠的了解,劉霄威便讓堂哥根據自己的判斷,在眾多候選者當中挑選一位年齡在45歲以下的,運動康複方麵的專家和兩名首發出眾的運動理療師,組建新的醫療團隊。

  盡管加入北溪人俱樂部的醫療團隊之後,便意味著遠離華夏的權力中心,但在劉霄威所開出的3倍於目前的工資待遇,正擔任帝都醫科大學附屬康複醫院骨科康複中心副主任的林政鵬,以及在帝都頗有名望的運動理療師吳恩華、孫雲明兩人,全都欣然接受了北溪人俱樂部的邀請。

  在運動科學顧問的人選上,曾經在全球知名的科隆體育學院留學的鄧建邦,雖然是三名候選人中軟硬件實力最強的一個,但是劉霄威卻並未直接與其簽約,而是要求三人分別前往北溪,跟隊“實際操作”一周之後,再從中選擇最合適的人選。

  對於“兩世為人”的劉霄威來說,留洋經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與國內的同行相比,他們的優勢更多還是體現在眼界方麵。

  因此,如果想要選擇最符合球隊實際情況的運動科學顧問,除了亮眼的留洋經曆之外,其自身的“實踐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素。

  不過,讓劉霄威頗感意外的是,三名候選人中除了鄧建邦之外,其餘兩人全都拒絕了“試用一周”的要求。

  在他們看來,北溪人俱樂部在華夏足壇的崛起勢頭雖然很猛,但其所依托的北溪這座四五線小城的吸引力還是極其有限的。而像自己這樣擁有留洋經曆的高端人才,理應成為小城市球隊的座上賓才對,怎麽可能屈尊接受“試用一周”的要求?

  然而,渴望得到施展才華平台的鄧建邦,卻並不在乎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他不但欣然接受了試用要求,而且在個人待遇方麵也僅要求了略高於當前的薪資待遇。

  但即便如此,劉霄威仍然沒有立刻聘用鄧建邦擔任運動科學顧問一職。

  劉霄威之所以如此,一方麵是希望通過“試用期”來考察對方的真正實力;另一方麵,也是想要給予對方一份符合實際能力的薪資待遇。

  在劉霄威看來,無論是手下的球員、教練,亦或是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如果無法拿到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薪水,對方或許會在職業道德的驅使下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卻很難讓他們竭盡全力。

  實際上,北溪人隊之所以能夠在華夏足壇迅速崛起,除了劉霄威所擁有的【綠茵教父】係統,讓屬下球員在近幾年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提升之外,球隊整體遠超其他競爭對手的拚勁,才是北溪人隊能夠先後在華乙、華甲,乃至華超賽場獨占鼇頭的關鍵所在。

  如果沒有劉霄威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像巴圖和坦、郭鎧這樣的學生球員,以及閃耀於業餘賽場的賈興權、沈正武等人,恐怕根本沒有機會踏足官二代、富二代橫行的華夏職業賽場。

  在踏上職業賽場的最初幾年,巴圖和坦、郭鎧、賈興權等人還會因為機會的來之不易,在訓練和比賽中傾盡自己的全力。

  但是隨著“各類經驗”,以及個人和球隊榮譽的積累,再加上華夏足壇長久以來形成的各種不良習氣的“熏陶”,劉霄威相信,如果俱樂部一直維持目前的薪資待遇不變,即使他們因為合同的約束,以及自己的強硬手腕而不得不留在球隊效力,但卻很難再像如今這般在訓練和比賽中傾盡自己的全力。

  如此一來,對於球員個人和球隊的整體利益,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

  因此,即便鄧建邦並未在薪資方麵提出過多的要求,但是隻要他的能力達到自己的要求,並且非常適合球隊如今的實際情況,劉霄威絕對會提供一份令對方滿意的薪水。

  …………

  感謝書友lht_spc,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