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後防調整
作者:瀟小嘯      更新:2021-01-04 18:41      字數:2210
  北溪人隊雖然憑借開局三連勝獨占了華超積分榜的頭把交椅,但是由於王小貝重傷修養,以及郭鎧的6輪停賽卻為球隊的防守埋下了隱患,稍有不慎,北溪人隊的榜首位置便將不保。

  誠然,三場比賽轟進8的球北溪人隊,雖然擁有冠絕華超的攻擊力,但是除了強大的攻擊力以外,兼顧而穩健的防守也是確保獲勝的重要條件。畢竟,即便強如巴塞羅那、皇家馬德裏、拜仁慕尼黑等世界頂級豪門,也根本無法做到全場比賽壓製對手,從而時常被對手通過快速反擊攻破球門。

  如果單純從防守數據上來看,由王小貝、賈興權、郭鎧、**鵬四人組成的後防線,三輪連續零封對手的驕人成績絕對堪稱華超最強防線。

  劉霄威原本的打算是在聯賽初期建立一定的積分優勢之後,通過“三名主力帶一名替補”的方式,逐漸安排周瀟兵、王齊銘、趙忠華、李琦等人首發出場。而在一些實力較為懸殊的比賽中,甚至不排除“二主二替”的可能。

  然而,在王小貝和郭鎧同時缺席的情況下,劉霄威隻得硬著頭皮實行“二主二替”的後防配置。這樣一來,球隊的防守不但很難延續前三輪的優異表現,甚至直接淪為球隊最為薄弱的環節。

  身為後防多麵手的**鵬,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郭鎧的空缺,但是球隊的邊後衛人選卻成為了困擾劉霄威的難題。

  擁有C+級【能力評定】和14場職業聯賽經驗(4場華乙、9場華甲、1場華超)的李琦,雖然足以在華超賽場立足,但是考慮到李琦相對瘦弱的身材,對手極有可能派出力量型球員不但對他發起衝擊。

  如此一來,身材瘦弱的李琦不但很難長時間抵禦對手的強力衝擊,甚至可能因此而遭受不必要的傷病。

  想到此處,劉霄威決定寧肯輸掉比賽,也絕不讓李琦冒著遭遇傷病的風險首發出場。

  於是,在去年華甲聯賽末段有個4次出場經曆的王齊銘,便成為了球隊的首發左邊後衛。

  相比於左邊路,右邊後衛的人選則是更加讓劉霄威感到頭疼。

  去年夏天加盟球隊的趙忠華雖然擁有B+的“潛力”和C-的【能力評定】,但是由於尚未擁有職業聯賽經驗的關係,劉霄威擔心趙忠華一旦無法承受首發出場的巨大壓力在比賽中發揮失常的話,不但將會導致球隊失利,甚至不排除球員本人從此一蹶不振的可能。

  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劉霄威決定繼續讓**鵬擔任右邊後衛,然後由周瀟兵頂替郭鎧與賈興權搭檔中衛組合。

  周瀟兵的【能力評定】(C)雖然遜色郭鎧(B)一籌,但實際上,郭鎧的優勢更多還是體現在進攻能力和比賽經驗上方麵。如果單純比較防守能力的話,周瀟兵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

  …………

  就在劉霄威因為後防人選問題而“發愁”的時候,包括**鵬、賈興權在內的後衛線球員,則是不約而同的在訓練結束後主動進行加練。

  **鵬和賈興權之所以主動加練,是想通過提升自身實力的方式,間接帶動球隊整體實力的提升。

  而王齊銘、趙忠華、李琦和李惠龍四人,選擇加練的出發點雖然同樣是提升自身實力,但是他們的根本目的卻是希望利用王小貝和郭鎧缺陣的機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劉霄威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為爭奪主力位置增添砝碼。

  **鵬、王齊銘、趙忠華、李琦等人雖然同樣選擇加練,但是各自的側重點卻是大相徑庭。

  坐穩主力席位的**鵬、賈興權的側重點,是不斷強化自身的力量和彈跳,以便更好的與身高體壯的外籍前鋒相抗衡。

  進攻能力偏弱的王齊銘和趙忠華,則是努力打磨自己的盤帶和傳(中)球能力。畢竟,單純依靠突出的進攻或是防守能力,雖然依舊可以在職業足壇立足,但是惟有攻防能力同樣突出的邊後衛球員,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足球的不斷發展,從而獲得留洋歐洲或是為國征戰的機會。

  與**鵬、王齊銘等人不同,李琦和李惠龍兩人則是選擇不斷強化自己的身體對抗能力。

  對於後防球員主動加練的行為,劉霄威不但非常欣賞,而且還結合他們的自身優缺點給予了一定的指定。

  例如,身體強壯的**鵬雖然擁有堪比歐美球員的身體素質,但是由於過於注重力量訓練的關係,導致的他的身體敏捷性略顯不足。

  在遭遇力量型,或是以身體見長的速度型前鋒時,身高體壯的**鵬都能很好的應付。

  但是如果碰到以身體靈活見長的技術型鋒線球員時,**鵬靈活性不足的問題便會顯露出來。

  於是,為了讓擁有A級“潛力”的**鵬更加全麵的發展,以便其盡早登陸歐洲賽場,劉霄威便為其製定了一份以提升靈活性為主,兼顧力量提升的加練方案。

  與此同時,當劉霄威在訓練基地的健身房內,看到正在加練力量的李琦李惠龍的時候,卻立刻上前嚴厲的阻止道:“小琦、惠龍,你們兩的年紀現在還小,最應該做的是不斷打磨自己的各項基本技術,至於身體力量的問題根本不是你們現在所應考慮的。”

  實際上,華夏足球近些年來之所以被緊鄰日本逐漸拉開差距,除了青訓基礎愈發薄弱的根本原因之外,基層青訓教練過早的讓小球員“上力量”,以便憑借身體優勢在同齡人的比賽中占據優勢急功近利行為,則是導致華夏球員個人技術普遍粗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13到16歲之間的年紀,正是球員提升個人技術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這一時機,即便球員的個人技術仍會有所提升,但是若想達到球員本身的極限高度卻是難比登天。

  此外,過早的“上力量”不僅將會對“小球員”提升技術產生阻礙,而且由於小球員身體尚未完全發育的關係,還有可能出現不必要的傷病狀況。

  因此,劉霄威便對李琦、李惠龍等“小球員”下達了“17歲之前,不得私下加練力量”的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