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高一期”首秀
作者:瀟小嘯      更新:2021-01-04 18:41      字數:2532
  由於必須通過蹴鞠協會的“YOYO體測”,因此所有前來海埂基地進行冬訓的球隊,在完成“YOYO體測”之前都會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到體能訓練之上。

  然而,北溪人隊卻在抵達海埂基地一周之後,便將訓練的重心逐漸向戰術演練方麵轉移。

  兩周之後,劉霄威更是徹底“放棄”了體能訓練,轉而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技戰術演練和陣容磨合之上。

  劉霄威之所以敢於在“YOYO體測”之前便“放棄”體能訓練,一方麵是因為北溪人隊的年齡結構相對年輕,其中年紀最大的王小貝也不過隻有26歲而已。

  而且自從球隊成立伊始,劉霄威便十分重視體能訓練,早已為手下球員打下了堅實的體能基礎,再加上“敏捷和耐力強化”這兩大“神技”的輔助,他相信“標準並不是很高”的“YOYO體測”根本難不住自己手下的球員。

  另一方麵,由於高煜傑、吳繼忠等上賽季的主力先後“離隊”的關係,從而導致北溪人隊的主力陣容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尤其是在陳韜代替高煜傑承擔組織核心的重任之後,其他球員能否盡快適應“組織核心前移”的變化,以及頂替吳繼忠的餘涵超,能否盡快融入北溪人隊的戰術體係,同時能否平衡好個人內切進攻與邊路突破傳中的關係,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北溪人隊在賽季初期的成績。

  對於年輕人居多的北溪人隊來說,如果無法打好開局階段的比賽,勢必將會對球員的士氣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

  年輕球員的拚勁和爭勝**雖然十分強烈,但是由於相對缺乏比賽經驗和人生閱曆的關係,大多數年輕球員在遭遇挫折的情況下,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擺脫挫折的困擾。

  也正因如此,試圖在上賽季“換個活法”而引進了大量內外援的遼省宏遠隊,才會因為糟糕的開局而釀成了慘遭降級的悲劇。

  要知道,即便是“苦哈哈過日子”的遼省宏遠隊,都能順利完成保級任務,而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引進多名頗具實力的內外援之後,非但沒能“力爭上遊”反而落得慘遭降級的厄運。

  在劉霄威看來,遼省宏遠隊之所以遭遇降級的厄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管理層與外籍教練之間的矛盾,影響了球隊賽季初的陣容磨合,導致宏遠隊沒能拿在實力弱於自己,或是實力相當的對手身上丟掉了很多理應拿到的分數,從而在與其他保級對手的競爭當中落入了極其不利的局麵。

  因此,為了避免重蹈遼省宏遠隊的覆轍,劉霄威才會盡早選擇磨合陣容和演練戰術。

  …………

  就在多支華超球隊前往海埂進行冬訓的時候,為了備戰2009年一月進行的亞洲杯預選賽的華夏隊,則是來到了氣候適宜比賽的阿曼,參加在這裏舉行的4國邀請賽。

  汪沐笙、郝淩雲兩人雖然憑借著荷甲賽場上的優異表現入圍了國家隊的大名單,但是由於荷甲聯賽尚在進行當中的關係,隻能等到荷甲進入“冬歇期”之後,才能前往阿曼與國家隊匯合。

  盡管高宏博剛剛接到任命的時候,便有蹴鞠協會的官員“暗示”其隻是國家隊的“過渡主帥”,但從最新一期的國家隊大名單來看,他的目光還是十分長遠的。

  要知道,球隊中年紀最大的門將楊俊也隻有28歲,而對於運動生涯普遍較長的門將位置來說,最起碼還有3到5年的時間能夠保持較高的競技狀態,而隊內最年輕的汪沐笙更是隻有19歲而已。

  除了致力於球員的“年輕化”之外,剛剛接手國家隊教鞭還不到兩周時間的高宏博,已經開始努力在球隊的技戰術方麵打上自己的烙印。

  由於高宏博的身體天賦並不是很突出,所以在球員時代更多依靠敏銳的門前嗅覺,以及精準的射門能力見長。

  也正因為球員時代的經曆,使得成為教練後的高宏博更加青睞注重地麵配合的“技術流”足球,而非強調身體對抗和“傳中包抄”的“粗線條”式打法。

  在高宏博看來,即便拋開歐美球隊不談,單是亞洲範圍內的澳大利亞、伊朗,華夏球員在身體對抗方麵差距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完全彌補。

  因此,華夏足球若想真正邁入亞洲一流行列,進而不斷拉近與世界強隊的差距,必須像日本隊那樣堅持技術流打法。

  當然,高宏博的執教理念也並不呆板。他雖然青睞技術流足球,但卻要求球員在比賽中進行快節奏的傳切配合,而不是慢吞吞的在中前場來回倒腳。

  同時,對於以速度見長的邊路進攻球員,以及身高體壯的支點型中鋒也並不排斥。

  於是,在12月17日華夏對陣阿曼的比賽中,高宏博便排出了這樣的首發陣容。

  門將:宋震宇;

  後衛線(從左至右):孫翔、杜維、馮孝廷、曹洋;

  中場(從左至右):沈龍雲、黃渤汶、周海兵、崔曉鵬、郝俊明;

  前鋒:巴圖和坦。

  華夏隊的中場五人組,除了擅長快速突破的沈龍雲,以及能拚善搶的崔曉鵬以外,在國內足壇無不是以技術和意識見長的球員。

  這樣的中場組合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球隊的控球權,在需要利用速度優勢撕開對方防線的時候,沈龍雲的速度優勢也能適時發揮奇效。

  而鋒線上的巴圖和坦雖然尚未得到華超聯賽的檢驗,但是其堪比歐美球員的強壯身體,尤其是他那強悍的頭球爭頂能力,再加上那遠超國內同類型球員的敏捷性和做球能力,絕對堪稱現階段華夏的最強“支點型前鋒”。

  實際上,若不是巴圖和坦的拿球擺脫能力,以及射門的穩定性存在著不小的缺陷,在汪沐笙和郝淩雲身上“嚐到甜頭”的費耶諾德隊,甚至有意讓其將來“接班”馬凱成為球隊的主力中鋒。

  因此,盡管從華夏隊大名單公布之後,球員們在一起合練的時間隻有9天的時間,但是由於中場五人組中除了黃渤汶以為全都參加了8月舉行的帝都奧運會,所以彼此間的配合顯得十分的默契。

  上半場比賽第16分鍾,崔曉鵬在本方半場完成搶斷後先是與周海兵打出撞牆配合擺脫了對方球員的撲搶,隨後又與回撤的郝俊明和前插的周海兵接連打出精彩的傳切配合成功殺到了對方的30米區域。

  麵對阿曼球員的雙人夾防,崔曉鵬果斷轉身將球傳給左後方的周海兵,後者稍作調整後立刻將球傳向了前場左側的空當。

  拍馬趕到的沈龍雲先是利用速度優勢強行甩開了對方邊後衛的撲搶,隨後一路帶球推進到在距離底線8米的位置時,朝著球門後點的位置送出了一記速度很快的傳中球。

  雖然西亞球員近些年來在“防控能力”方麵有所提升,但是麵對身高1米92且極其強壯卻又不失靈活的巴圖和坦,哪怕阿曼球員不斷在背後使出小動作,卻依舊沒能阻止巴圖和坦利用最為擅長的方式完成國家隊的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