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機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1-03-25 23:57      字數:2296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沈兵出發前往西域時沒有帶上王賁和神武軍。

  原因是什麽就不用說了……他們是秦軍。

  沈兵給王賁的命令是:駐守霍木桑和藍氏,沒有命令不許返回中原。

  王賁很堅決的執行了命令,沒有遲疑,也沒有疑惑。

  沈兵這麽做其實是不想讓王賁一幹人為難。

  其實碰到這種情況,沈兵並非不能帶神武軍一同返回西域作戰。

  比如可以以“勤王或“清君側的借口,讓士兵們以為自己是站在朝廷的一邊……史上有許多叛亂都是這樣發生的。

  如果士兵們以為自己是在朝廷一邊,那麽就不擔心自己的家人。

  不擔心自己家人就會全力為沈兵作戰。

  至於打完之後回鹹陽是否發現家人被殺……那時已成定局想反悔也沒用了。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然而這事沈兵做不出來,他寧願讓王賁等人不插手這場戰爭。

  因此,呆在霍木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王賁沒有說什麽。

  其實他心裏比誰都清楚這是怎麽回事,因為他父親王翦早已派人送了密件過來,著他要小心應對。

  王賁當然知道沈兵不可能謀反。

  沈兵若是成心要反,普天之下又有誰能擋得住!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王室之間的權力鬥爭波及到了沈兵。

  也就是有人不願意扶蘇上位。

  王賁同時也是扶蘇的堅定支持者,因為他知道扶蘇仁慈,相信他將來會是個明君。

  所以王賁在心理上是站在沈兵和王賁一邊的,神武軍中的將士也大多如此,大秦軍民也大多如此。

  然而,王賁在中原還有父母,還有兄弟姐妹。

  王賁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他不能不在乎自己的家人。

  因此,他無法跟沈兵一同回西域作戰。

  在此之前,他還一度想著,如果沈兵要帶他以及神武軍回西域的話,該如何選擇。

  王賁不知道如何選擇,他甚至想,這一刻來臨時他隻能自刎。

  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既不背叛沈兵又保全家人。

  所以,當沈兵命王賁駐守霍木桑時,王賁心下是鬆了一口氣。

  接著又馬上明白了沈兵的苦心。

  想了想,他就拱手對沈兵說了句:

  “大將軍恩德,王賁無以為報。

  “若此行大將軍有何閃失,王賁在此立誓,必取二賊狗命為大將軍雪恨!

  說著“嗵嗵嗵給沈兵磕了三個響頭,轉身離開了。

  沈兵這時才知道王賁對中原的情況一清二楚,否則也不會有“二賊之說了。

  臨行時,王賁收集了所有的火繩槍並其主動上交。

  用王賁的說法,是“此去西域大將軍或用得著。

  實則沈兵知道王賁還有另一個擔心,若有朝一日,王賁不得不帶兵與沈兵一戰的話,此時將火繩槍上交就不會出現以沈兵的武器對付沈兵的情況。

  不過當然,沈兵不認為他有一天會與王賁一戰。

  因為此去西域,就是一個你死我活之局:要麽扶蘇成功上位,要麽趙高李斯成功扶植胡亥上位。

  若是前者,則沈兵和王賁便又是戰友。

  若是後者,則沈兵要麽已經死了要麽就像蒙恬一般成了等著問斬的階下囚了。

  沈兵沒有拒絕,接收了火繩槍用其裝備蒲類軍並命其一路訓練,同時晝夜兼程趕回西域。

  目標就是龜茲。

  之所以這麽急,是因為沈兵知道這時趕的就是時間。

  楊端和也非易與之輩,若是遲了讓他占了先機,到時隻怕有龜茲的支持也遲了。

  沈兵猜的沒錯。

  事實上,在賜死扶蘇的聖旨趕往藍氏的時候,趙高就意識到事情可能不會順利了。

  原因很簡單,攻於心計的趙高知道扶蘇有可能會被聖旨逼死,但若有沈兵在側則幾乎不可能。

  這也是趙高會在這時動手的原因。

  他原以為沈兵正遠征大宛,留下扶蘇一人在沙洲,賜死扶蘇多半能成。

  扶蘇一死,沈兵就失去了依托,要麽束手就擒要麽在塞外自立為王,這都無法影響到趙高在中原的布局。

  然而千算萬算,趙高就是沒算到扶蘇竟然會被茲陽帶到了藍氏。

  應該說,趙高是漏算了茲陽公主,他不知道茲陽公主已看穿了他的心思。

  茲陽公主其實是有意為之。

  這與其說是扶蘇與胡亥之間的鬥爭,或是沈兵與趙高、李斯一黨的鬥爭,還不如說是茲陽公主與趙高之間的較量。

  顯然,茲陽公主更勝一籌。

  茲陽公主之所以能勝出,並非她比趙高更有心計,而是趙高不知道存在茲陽公主這個“高手。

  甚至在扶蘇前往藍氏城時,趙高依舊以為這隻是巧合。

  既然扶蘇在藍氏賜死無望,趙高自然要緊鑼密鼓的接著走下一步。

  於是剛得到消息就馬上就發布聖旨:

  “扶蘇欲加害皇上奪取皇位,沈兵與之一同謀反!

  “命楊端和帶兵二十萬前往征討!

  大秦廟堂為之震動,滿朝文武議論紛紛,其中不乏有扶蘇的支持者提出異議,卻馬上就被“參與謀反之罪問斬……

  聖旨和玉璽都掌握在趙高手中,他要怎麽寫就怎麽寫。

  文武百官又不知嬴政已死,不知聖旨其實是趙高一人所為,又有李斯這丞相在旁策應配合,哪裏還有人敢懷疑。

  於是楊端和就帶著二十萬精銳稍事準備就往西域開拔。

  說來也諷刺,沈兵已打通了大秦前往西域的通道,且一路設置補給城寨,此時卻方便了楊端和。

  不僅這二十萬大軍暢通無阻直抵沙洲,後方補給更是源源不斷的前送。

  楊端和查探了地形之後,當機立斷揮兵直取西域。

  用楊端和的話說,就是:

  “西域缺水之地易守難攻,若待沈兵回援西域才出兵,我等便毫無獲勝算。

  於是,當沈兵帶著三萬餘騎返西域時,西域兩個重要的門戶:姑師及樓蘭已先後落入楊端和的控製之中。

  楊端和甚至沒有進攻,他隻是派兵趕到兩地然後宣讀聖旨,說秦軍暫駐此城雲雲……

  沈兵若是再遲幾日,隻怕連龜茲也是如此。 <ter class="cle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