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馬鐙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1-03-09 17:09      字數:2257
  沈兵沉默了一會兒,便將無憂公主帶到神武軍軍營。

  此時的神武軍正組織訓練,一匹匹戰馬在校場上呼嘯而過,箭矢則接二連三的命中箭靶。

  無憂公主對沈兵此舉有些不解,但還是恭維了的一聲:

  “這便是大秦騎軍?”

  “據聞這支騎軍是大將軍心腹,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無憂公主嘴裏雖是這麽說,但心下卻不以為然。

  若說秦軍的步兵這冠絕天下攻無不克,那沒有半點疑問。

  但騎軍與西域及匈奴相比卻還有些距離。

  這也是無憂公主另一個擔心的地方:秦騎軍若是騎射不如西域,又如何能服從並指揮西域騎軍?

  沈兵笑了笑,回道:

  “你看得仔細些。”

  無憂公主疑惑的望了望沈兵,便重又將視線轉移到正訓練的騎軍身上。

  這一看不打緊,卻把無憂公主嚇了一跳。

  原來那些秦騎軍不隻是騎射那麽簡單,他們還在練習騎盾陣及騎槍陣……

  無憂公主是個長期與士伍為伴的人,她當然知道此時騎盾陣及騎槍陣用於騎兵基本行不通。

  原因是騎盾必須一手持盾一手握刀,騎槍則通常需要雙手握槍才有戰鬥力。

  能騎於馬上一手持盾一手握刀或是雙手握槍者不是沒有,而是非得自小習武長於騎術的兵士不可,萬人中也難找出幾個,且即便能做到也得小心翼翼,一不注意就會從馬背上摔下。

  然而,無憂公主目力所及,看到的則秦騎皆有此技。

  不僅有此技能還能輕鬆的擺出陣形且進退有據。

  那一刻,無憂公主甚至都以為自己看花眼了,又或者說之前聽到的都是謊言,現實是秦騎才擁有最精湛的騎術。

  但是……

  無憂公主麵帶異色望向沈兵,道:

  “這如何可能?”

  “我之前便有見過神武軍,知其騎術不如龜茲。”

  “為何短短時間便精進至此?”

  沈兵沒有回答,隻是朝身旁的仞揚了揚頭。

  仞會意,當下去牽了一匹馬來,卻是帶有馬鞍和馬鐙的戰馬。

  原來,在龜茲王忙著改革集權的這段時間,沈兵已經將馬鞍和馬鐙大批量的製出來了。

  這些東西難在沒有想到,製作起來並不難。

  馬鞍用木材成形,外麵還要包裹上皮毛,製作比較耗時,馬鐙就是直接用新鐵一次成形。

  另外沈兵還順帶製出了馬蹄鐵,這玩意雖然隻是釘在馬蹄上的一小塊鐵卻能起大作用……

  一是能使馬蹄更能抓住土地不致打滑,於是走得更穩使騎手更易保持平衡。

  二是在馬匹損耗相同力氣下速度更快跑得更遠。

  三則是起著保護馬蹄使其沒那麽容易因為長途奔跑而馬蹄開裂的問題。

  於是這樣一來,就不隻是提升騎兵戰鬥力的問題了,更是提升騎兵行軍速度的問題了。

  無憂公主從未見過打扮成這樣的戰馬,看著就愣了,不過長於馬術的她隻一遲疑就知道這馬鞍和馬鐙的用處,不由又驚又喜的問著沈兵:

  “我可以試試嗎?”

  沈兵回答:

  “當然,不過公主千金之軀,還是小心……”

  話還沒說完無憂公主已翻身上馬。

  上馬的姿勢卻依舊是扶成馬背躍上去的,調整好姿勢之後才將腳踏在馬鐙上……無憂公主不知道可以踏著馬鐙上馬。

  然後無憂公主一拉韁繩,策馬就往開闊地狂奔,其間還不時鬆開雙手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這的確是種享受。

  沈兵在製出馬鐙之初就感受過。

  不會騎馬的人體會不了之前的苦,沒有馬鞍、馬鐙時就像鳥兒被綁住了翅膀,明明會飛卻隻能蹦蹦跳跳的飛,且必須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有了馬鐙、馬鞍之後,騎馬才是實際意義的騎馬,騎兵也是實際意義的騎兵。

  轉了幾圈,無憂公主才興致勃勃的跑回到沈兵麵前,叫道:

  “大將軍,這些又是什麽物事?為何我從未聽說?”

  仞回答道:

  “公主自然不曾聽說。”

  “這些都是大將軍為征討匈奴特意製作的!”

  無憂公主“哦”了一聲,然後就跳下馬來,帶著不可思議的眼神望向沈兵道:

  “看來大將軍還不隻是會行軍作戰,還能製出這許多好東西。”

  仞又說道:

  “公主卻是小瞧大將軍了。”

  “大將軍乃工師出身,投石機、火藥、火炮等,皆出自大將軍之手。”

  無憂公主歎道:

  “確是無憂孤陋寡聞了。”

  接著無憂公主又問:

  “大將軍是打算將馬鐙、馬鞍裝備西域騎軍麽?”

  沈兵點了點頭,道:

  “正是。”

  “正如公主之前所言,西域各國或都在猶豫,亦即一旦戰敗便會叛秦。”

  “沈兵以為之所以如此,一是畏於匈奴強大擔心往後會遭其報複,二是對草原與匈奴作戰信心不足。”

  “若是擁有了馬鐙、馬鞍使騎術及戰力倍增,信心及士氣便也隨之增長。”

  “若各國都相信聯軍能戰勝匈奴,自然便不需擔心日後遭其報複。”

  “於是……”

  無憂公主點點頭表示同意。

  道理其實很簡單。

  西域各國包括龜茲王在內,之所以給自己留後路,是因為目前形勢還不明朗:他們認為秦軍及匈奴兩軍實力相當勝負未定。

  因為勝負未定,所以西域就應該做隨時都能兩邊倒的牆頭草。

  但是,如果他們普遍認為秦軍實力更勝一籌能在這場戰爭中勝出,那就不須做牆頭草或者說至少應更多的倒向秦軍一邊。

  馬鐙、馬鞍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別看它們隻是兩樣小東西,這兩個小東西卻意味著騎兵能徹底的解放雙手。

  這樣一來,便是一個剛學會騎馬的菜鳥也能與匈奴精銳一較高下。

  尤其還可以使用刀盾和長槍……以往騎兵隻能騎射,彼此你來我往的射箭,其實命中率都不高。

  此時若是拿著刀盾懟上敵人弓箭手,且馬匹因為有了馬蹄鐵還速度更快,弓箭手又哪裏會是對手?

  西域騎軍個個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當然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於是人心所向馬上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