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節外生枝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31 23:03      字數:2281
  帶領這隊親衛的是個叫坾[zhu]的屯長。

  坾是積塵之意,這大概能說明他出生時或者父親為其取名時的一種狀況……家裏滿是灰塵無人打理。

  坾辦事十分幹練,他一到沈兵的住所馬上就帶人熟悉了下周圍的地形,甚至畫了一張地圖。

  接著又安排了幾個人在周圍布下暗哨,還設計了幾條有可能逃生的路線。

  還別說,像龜茲這樣的才幾米高的城牆還真困不住秦軍,尤其是神武軍。

  原因是他們裝備有索箭。

  這些索箭是之前用於翻山越嶺奇襲月氏時用的,此時已成為神武軍的常用裝備。

  沈兵看了下坾的逃生方案,便連沈兵都感到意外。

  坾指著其中一條走向東門的線路說道:

  “屬下以為,若是一旦有戰事我等必是身陷重圍。”

  “若隻沿一路逃跑成功的希望不大。”

  “因此我等可借夜色以一路攻城門誘敵,另一路卻由北麵攀城牆突圍。”

  沈兵暗暗點頭。

  雖說這突圍方案不太可能用到,就算用到了成功的概率也不大,但隻是一個屯長就能用上計謀且心思慎密,也讓沈兵心下安慰。

  沈兵好奇的問了聲:

  “以你之才,為何直至今日還是屯長?”

  坾拱手回道:

  “回大將軍,隻因屬下不願離開神武軍。”

  沈兵“哦”了一聲就明白了。

  其實神武軍會有這麽多人才是十分正常的,他們的前身是魏騎軍,騎軍本身便是精銳,沈兵又從中優中選優再加以訓練,之後一直都是沈兵最信任的主力,甚至親衛也是從神武軍中磷選。

  這也確定了神武軍的地位,同時也是人才濟濟戰功顯赫。

  坾之所以此時還隻是一名屯長並不是因為戰功不足也不是因為爵位不高,而是神武軍中戰功、爵位比其高的比比皆是。

  若坾想要任高職,就隻有調出神武軍到大梁軍或蒲類軍中任職。

  大梁軍是步軍,蒲類軍又是語言不通的西域軍,所以不管去哪軍似乎都不太合適。

  沈兵說道:

  “很快便會有所改變。”

  沈兵說的是聯軍,一旦與西域結盟,那神武軍這些高素質人才就有用武之地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沈兵就感覺有些不對。

  因為以無憂公主無拘無束的性格,在知道沈兵是秦國大將軍後,與龜茲王談完事就該飛一般到沈兵身邊。

  然而沈兵卻半天也沒見人。

  這時沈兵就有些警覺起來。

  他在心裏尋思著:

  莫不是那龜茲王遭拒親就要與秦軍翻臉?

  不過想想覺得這可能性不大。

  龜茲雖是西域第一大國且有可能聯合周邊十餘小國,但即便這樣也沒有與秦軍一戰的資本。

  原因就像之前所說的,西域各國實際上有控製水源之利,誰守城誰占水源的優勢,於是利守不利攻。

  但這個規則在秦軍麵前是無效的。

  原因是秦軍有火炮之利又有步兵之強,於是不管攻哪座城都有信心、有把握在幾天內拿下……

  發射實心彈的火炮就是攻城最有用,它對牆體的破壞力是其它裝備無法比擬的。

  這麽一來,秦軍在西域就可以說攻無不克,也就是想破哪城就破哪城。

  更要命的還是,一旦秦軍攻下一座城便控製了該處的水源,然後在城頭架起火炮……這座城很快便是固若金湯。

  所以西域的城池似乎就是為秦軍量身訂做的,讓秦軍可攻可守。

  龜茲王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這一點。

  這也是火炮對龜茲王很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擁有火炮之後,雖說依舊不能與秦軍對抗……當然無法與秦軍對抗,其火炮與炮彈都是由秦軍提供。

  確切的說,火炮及實心彈龜茲在某種程度上有能力製作。

  龜茲作為西域第一大國有冶煉青銅的能力,甚至還在天山一帶擁有許多礦藏。

  龜茲雖沒有新鐵技術卻可以用青銅取代,質量雖比不上鐵芯銅炮但至少有。

  問題就在於藥包及開花彈,這些無法製作的東西在戰時就是用一個少一個,不需多久就彈盡糧絕火炮也成一堆廢鐵了。

  龜茲王迫切需要火炮的原因:

  一方麵是像沈兵之前所說的,若龜茲擁有火炮就可以震攝國內貴族並以此為基礎推進國內改革將貴族手中的權力集中到龜茲王手中。

  另一方麵,若龜茲擁有火炮而別國沒有,那妥妥的就是西域第一強國了。

  有朝一日若是秦軍勢力在西域消退,那麽龜茲豈不就可以憑著這些火炮一統西域?

  在諸多好處麵前,龜茲王又豈會輕易與秦軍翻臉?

  考慮到這些,沈兵心下稍定,隻以為是自己想太多了。

  但事實證明沈兵並沒有想太多。

  就在沈兵無聊的自斟自飲時,一名侍女端著一盤葡萄遞到沈兵案前,然後用變了音的中原話低聲說道:

  “快走!”

  “匈奴使節!”

  雖然這話前文不搭後語,且侍女沒再說什麽轉身就離開了,但沈兵馬上就明白這是怎麽回事。

  這侍女定是無憂公主派來警告沈兵的。

  問題不是出在“拒親”上,而是匈奴又插手到秦國與龜茲之間甚至還派了使節到龜茲。

  不過也可以說是“拒親”的原因。

  因為若秦國大將軍沒有“拒親”的話,龜茲王或許會直接趕走匈奴使節,而不是在兩者間猶豫。

  沈兵猜的沒錯,龜茲王叫走無憂公主為的就是這事。

  從龜茲王的角度考慮,若是能與秦軍聯姻,那彼此間的信任就更上一層樓。

  如今秦軍卻拒絕聯姻……那是不是說秦軍就是打算過河拆橋?

  當然,這種推論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秦軍即便打算過河拆橋利用龜茲,也一樣可以接受聯姻。

  但龜茲王盛怒之下哪裏還會去想這些。

  正好此時匈奴使節正好趕到龜茲,於是龜茲王就沒多想,讓兵士將他們迎進了龜茲。

  匈奴使節的目的是什麽就不用多說了。

  那便是讓龜茲與匈奴聯合然後東西夾擊將秦軍趕出西域。

  龜茲王一聽,覺得這或許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