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改革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28 23:56      字數:2230
  沈兵在張粕的引領下於宮內見著了躲在書房坐臥不安的樓蘭王。

  樓蘭王一見到沈兵就趕忙迎了上來,說道:

  “大將軍來得正好。”

  “快助我鎮壓叛亂,本王定有重謝……”

  應該說樓蘭王有些天真了,隻要沈兵一點頭,樓蘭王連命都不是他的了,又拿什麽來“重謝”?

  何況外麵的軍民都希望並入秦軍,秦軍又怎麽可能以武力鎮壓他們……這麽一來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還警告所有西域基層軍民不許投靠秦軍嗎?

  這也看出此時的樓蘭王已亂了方寸了不知如何思考了。

  沈兵回答:

  “大王,鎮壓軍民沈兵或許能做到。”

  “但我大秦向來注重民意。”

  “我們有句話,叫‘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說到這沈兵頓了下,他突然意識到這話此時還沒有,不過管他呢,樓蘭王又不知道這個。

  沈兵接著說道:

  “這話的意思就是民意不可違,否則秦軍也無法在西域立足。”

  “所以大王這要求,著實讓沈兵為難!”

  樓蘭王不由急道:

  “那又該如何是好?”

  “民意不可違……大將軍之意難道是要本王放任他們?”

  “本王就知道你等不會這般好心……”

  樓蘭王還想說什麽,但被剺“哼”了一聲就不敢再說下去了。

  此時樓蘭王的生死都在沈兵一念之間,又哪裏敢放肆。

  沈兵也不動怒,和顏悅色的說道:

  “大王誤會了。”

  “沈兵以為,大王何不籍此機會富國強兵?”

  樓蘭王不由奇道:

  “富國強兵?”

  “這……本王眼看王位都不保,又如何能富國強兵?”

  沈兵解釋道:

  “大王有所不知。”

  “中原原有七國,許多國家也如西域一般視百姓為奴為仆。”

  “然大秦首創先河定下二十軍功爵位製,使百姓能以功勞晉升。”

  “這才逐一滅了其它六國一統中原。”

  樓蘭王想了想,就說道:

  “以大將軍之意,是應百姓之請實施改革?”

  沈兵點頭道:

  “大王試想。”

  “百姓若窮其一生勞作卻無法裹腹,其自然消極怠工。”

  “軍隊若奮勇殺敵拚死作戰,死後卻無寸功,何人敢以命相搏?”

  “如此一來,民不勞作兵不擅戰,國如何能強?”

  “國若不強,樓蘭便隻是樓蘭而已。”

  樓蘭一想,覺得還真像沈兵說的這樣,軍民在貴族的統治和剝削之下都缺乏積極性,尤其那軍隊,對內部控製百姓還可以,對外敵幾乎沒有作用。

  但樓蘭王還有顧慮,說道:

  “可是,如此一來各貴族……”

  沈兵知道樓蘭王的顧慮在哪。

  樓蘭不屬於樓蘭王一個人,各貴族各有自己的勢力,樓蘭王自然也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沈兵卻笑道:

  “若大王此時出宮對百姓振臂一呼,答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貴族又怎敢不答應?”

  這麽一說樓蘭王就明白了,這就是得到了基層百姓的支持,於是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還可以借此機會鏟除貴族勢力將權力集於一身。

  於是樓蘭王就不再遲疑了,馬上讓下人為自己整理了裝束,接著定了定神就走出皇宮……

  接著的事就不用多說了,樓蘭王很快就控製住了形式。

  其付出的代價就是給予百姓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尤其還照搬了秦軍的二十軍功製。

  這些全都是以犧牲貴族的利益為基礎的,其中也包括樓蘭王。

  比如百姓有了權力和自由,就意味著貴族的百姓的控製權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軍功製的晉升和賞賜,就意味著百姓可能以軍功達到與貴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賞賜得到的土地也是來自貴族的封地。

  但樓蘭貴族包括樓蘭王在內都無可奈何,因為若是不答應的話,隻怕當場就要被軍民全盤推翻。

  其中樓蘭王的利益可以說損失最少……這是他聽從沈兵建議先一步爭得百姓支持的結果,於是封地隻象征性的讓出一小部份,而貴族卻是大出血。

  不過樓蘭王不知道的是,獲利最多的其實是沈兵。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沈兵來主持大局後才能達成和解。

  於是樓蘭軍民就明白了:若樓蘭王都要看沈兵的臉色,那他們還能不聽沈兵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軍功爵位製的刺激下,樓蘭騎兵的戰鬥力很快就會成級數的上升,這對秦軍顯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貴族的利益同時又造成其內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樓蘭王與貴族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樓蘭王是貴族的一員,也可以說是最大的貴族。

  這種利益關係很穩固輕易無法打破。

  但是,在沈兵以樓蘭王為頭主動提出改革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這會形成一種搶先優勢的現像:

  在貴族這個利益集團裏,誰最先站出來支持百姓推動改革誰受的損失就最小獲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隻樓蘭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國都適用。

  於是各國貴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擔心有什麽人搶先站出來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動但又患得患失。

  其結果是什麽就不用說了,這會激化貴族內部的矛盾使它們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國主動實施改革實行秦軍的二十軍功爵位製。

  因為各國的貴族都不是傻瓜,他們都知道秦軍這二十軍功爵位製是大勢所趨……有了樓蘭一個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國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後自然不再願意一生為奴為仆,很快便會紛紛效仿。

  到時貴族就隻有兩條路可以走:

  要麽武力鎮壓要麽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

  武力鎮壓幾乎不可能,因為這不隻關係到基層百姓更關係到基層軍隊的利益……軍隊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貴族一邊。

  於是貴族其實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改革。

  而一旦改革成功實施二十軍功製爵位製軍隊就會迫切希望戰爭。

  戰爭最好的對像,很明顯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