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榜樣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20 11:19      字數:2243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阻止騎兵快速衝鋒,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騎兵。

  尤其蒲類軍還是從兩翼往中間斜插……蒲類軍雖說總兵力不過一千,但兩翼往中間斜插就意味著馬車相對匈奴騎軍而言是斜橫著,就差不多是攔在匈奴騎軍麵前一道障礙。

  匈奴騎軍沒想到會有這一著,同時也是因為天黑能見度較差,收勢不住一波波狠狠的撞了上去……

  立時就一陣人仰馬翻慘叫連連。

  同時這樣的阻擋還是成規模左右連續的。

  成規模就是倒在地上的馬匹和屍體數量多,它們就會形成一道新的障礙。

  左右連續就意味著匈奴騎軍避無可避,要麽迎頭撞上要麽就收住速度。

  於是匈奴騎軍衝陣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來,甚至還造成不小的混亂。

  這為秦軍爭取到了一點寶貴的時間和反擊的機會,沈兵當機立斷,將青銅劍抽出往前一揮,下令道:

  “將士們,驅逐匈奴立功晉爵,殺啊!

  秦軍兵士高喊一聲,端著長槍和抽出青銅劍圍了上去。

  騎兵如果失去速度就遠不如步兵,因為其高高的騎在馬上會是步兵尤其長兵器很好的目標。

  同時其下盤不穩無法發力,且這時代還沒有馬鞍馬鐙……隻需一把抓住拖下來就能將其摔個七葷八素的。

  所以沈兵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秦軍也知道這一點,一擁而上照著匈奴騎兵就是一陣亂砍亂殺。

  戰到此時,革庾也意識到敗局已定,於是隻能令傳令兵吹起短號撤軍。

  沈兵在秦軍的一片歡呼聲中暗鬆一口氣。

  此次雖然獲勝但卻是險勝,若不是剺當機立斷帶著部隊上前,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時沈兵才想到剺,趕忙對仞下令道:

  “去把剺找出來!

  仞應了聲,就帶著一隊親衛搶了上去。

  其實不需仞去找,秦軍兵士已自覺的將蒲類軍從馬屍人堆裏翻了出來……秦軍同樣尚武好勇,蒲類軍雖說不是中原軍隊被秦軍以“蠻夷看待,但剛才的表現已足以得到他們的尊敬。

  蒲類軍死傷慘重,不是被撞死撞傷就是被戰馬踩踏,有些人甚至被幾匹戰馬的屍體壓在下方。

  剺命大居然沒死,被秦軍從死人堆裏救了出來。

  後來沈兵才知道,這其實不是剺命大而是他反應快……他策馬上前沒多久就被斜處撞來的匈奴騎兵撞倒,剺整個人都被撞飛了出去。

  幸運的是此處是沙漠綠洲,地質較軟還有草皮,倒地時雖是腹中一陣翻騰吐了一口血但傷勢不重還有意識。

  剺轉眼一看,見另一麵絡繹不絕的匈奴騎兵洶湧而來,趕忙就地一滾就滾到一匹馬屍腹下縮在其中。

  接著……

  一匹匹戰馬驚嘶、悲鳴著堆疊上來,一層又一層。

  但剺所處的位置因為有馬屍在旁撐著,所以竟然毫發無傷。

  跟著剺一起從死屍堆裏爬出來的還有兩百餘名蒲類軍,其餘的就是非死即傷。

  當剺兵蒲類軍兵士渾身是血的從屍體堆中鑽出來時,秦軍兵士暴發出一聲歡呼為其喝彩,許多兵士還高喊著蒲類以及剺的名字。

  很快,剺及一眾幸存的部下就在親衛的護送下來到沈兵麵前。

  沈兵朝剺點了點頭,說道:

  “做得好!秦軍欠你一個人情,欠蒲類一個人情!

  “我沈兵在此立誓,隻要有秦軍在,必助蒲類複國!

  剺卻平靜的回答道:

  “大將軍,屬下所為並非為了複國。

  沈兵不由奇道:

  “你若不為複國又是為何?

  也難怪沈兵奇怪。

  剺離開蒲類前往中原就是為了搬救兵,心心念念想的也是回蒲類驅逐匈奴收複失地,就在剛才……剺號召蒲類軍阻擋匈奴大軍時喊的口號還是複國。

  可真到沈兵要為剺複國時,剺卻反對!

  剺很認真的朝沈兵拱手道:

  “大將軍,蒲類不求複國,隻求能追隨大將軍成為大秦子民。

  “請大將軍準許!

  沈兵一愣,然後就明白剺的意思了。

  剺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此時再談複國根本沒意義。

  比如那樓蘭……

  它是有國呢還是沒國?

  說它有國吧,樓蘭實際已在沈兵的掌握之中。

  說它沒國吧,樓蘭又是存在的,而且還有個樓蘭王。

  蒲類要是複國的話,其結果也不會比樓蘭好多少。

  也許,因為蒲類對大秦的忠心以及為大秦立下的汗馬功勞,再加上沈兵與剺的私人感情,蒲類會有更多的自主權。

  問題在於……

  更多的自主權有時反而不是好事。

  因為這就意味著蒲類不受大秦控製,將來有可能會是大秦的敵人。

  有句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剺以前不懂這些,但跟著沈兵一路東征西討看多了中原各國的吞並以及明爭暗鬥之後,當然明白越是受重用、軍功越大有時反而越危險這個道理。

  更何況,蒲類複國又能如何?

  在秦軍將要控製整個西域的趨勢下保持蒲類這不過上萬百姓的小國?

  而且還與匈奴交界?

  秦軍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隻需要不為蒲類提供保護……蒲類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蒲類最光明的前途應是憑其英勇、忠心及功勞成為秦軍的一份子。

  這才是大勢所趨,也是明智的選擇。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我大秦一向樂於接納各國軍民,蒲類若是有心並入大秦,我沈兵可以做主為你等並入秦籍!

  沈兵這倒不是在空口說白話。

  秦律就有這樣的規定,若它國軍民來投的話就會分給多少多少田,以及宅地還有賞賜。

  當然,這條律法是在還未統一時製定的,主要是為了吸引六國軍民來投,隻不過統一之後還未來得及更改。

  此時蒲類國也是它國,當然也適用於秦律,沈兵說這話也是合理合法。

  不僅合理合法,沈兵認為這還是個很好的開始:

  蒲類身為西域三十六國的一員,甘心歸順大秦,那其它國家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

  甚至沈兵還認為應該將蒲類樹為榜樣並加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