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信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2-14 00:05      字數:3028
  火炮的鑄造進行得很順利,這歸功於銘會知道統籌分配。

  在新鐵還沒冶煉出來的時候,銘就先用青銅製火炮的外層。

  不過在這其間來自中原的商隊就趕到沙州了。

  商隊帶來的不僅有大量的絲綢、布匹,還有欠的冶鐵團隊及火藥原料。

  沈兵沒有多想,馬上就讓欠的團隊接手製作。

  市場貿易卻進行得不太順利。

  這並不是說月氏人不喜歡絲綢。

  事實上絲綢這東西不管到哪都會受到追捧。

  問題就是絲綢太貴了,一匹絲綢運到沙州就可以換兩到三匹馬……尋常百姓哪裏能拿出三匹馬來享受絲綢。

  所以隻有月氏的貴族換得起,這其中甚至包括丘就卻,他就一口氣換了五十匹絲綢用於製作衣物。

  然而能換得起絲綢的貴族畢竟是少數。

  中原商隊帶來的數萬匹絲綢卻不是月氏貴族能消化得了的。

  百姓交換更多的卻是布匹。

  雖然它在沙州也能賣個好價錢,一匹布可以換得一隻羊,但跟絲綢相比卻差了許多。

  沈兵知道為什麽會有這狀況:

  沙州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匈奴切斷,於是沙州的月氏商隊即便想做絲綢生意也不敢購買……

  做買賣這東西,就必須低價買高價賣出才有錢賺。

  如果絲綢無法運至西域而隻能在月氏售賣,那其實沒錢賺。

  商人都不傻,都等著看形勢。

  由此沈兵也可以看出,其實月氏百姓對秦軍能突破匈奴的包圍不是很有信心。

  若月氏估計秦軍能擊敗匈奴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的話,那麽就會乘著這絲綢價格還不算高時大量買入。

  一旦秦軍打了勝仗確定商路通暢了,那時絲綢的價格必定會蹭蹭往上漲。

  沈兵從丘就卻那知道自己猜的沒錯。

  這次卻是丘就卻來找沈兵的,他勸著沈兵:

  “本王已聽說匈奴占領姑師及樓蘭之事。”

  “據聞匈奴在樓蘭駐兵一萬,在姑師駐兵三萬。”

  “且以樓蘭、姑師兩城百姓為奴隸日夜不停的修築城防……”

  “以本王之見,大將軍應完善月氏的城防為上,西進來日方長,日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沈兵知道丘就卻心裏打的是什麽算盤。

  現在秦軍與月氏其實是在一條船上。

  原因是月氏經與秦軍一戰後元氣大傷……

  這元氣大傷不是說月氏死傷了多少兵士。

  事實上月氏損失的部隊並不多,原有七萬到現在還有五萬,還有一部份逃往西部。

  問題在於秦軍一來且將教官滲透進的月氏隊伍中已撼動了月氏的奴隸製度……許多月氏軍民都表現出願意加入秦軍的想法。

  這很正常,能做自由人能以軍功晉爵誰不願意?

  若不是沈兵為了照顧月氏貴族的利益嚴令不得隨意入秦籍,隻怕月氏大軍早就再“投降”一回了。

  然而月氏軍民雖是沒有這麽做,但思想卻已大多倒向了秦軍。

  所以,即便沈兵放手將指揮權交還給丘就卻,他依舊很難控製。

  丘就卻明白這一點。

  於是,秦軍若是因為急於進攻敗於匈奴,那麽匈奴接下來就會反攻入沙州了。

  丘就卻還希望自己繼續當這個月氏王,同時也是為沙州的利益考慮,所以當然應該先構築好沙州的防禦再考慮其它。

  沈兵回答道:

  “請大王寬心。”

  “我等便是要進攻匈奴,也會留一萬兵士在沙州駐守。”

  “隻要能守住陽關、玉門關兩處,沙州並無陷落之憂!”

  沈兵這麽一說丘就卻就放心了。

  貿易那雖不是很順利,但對秦國商隊卻沒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暫時還沒賣掉的絲綢可以存儲在沙州,隻需留幾個人一邊看護一邊賣就可以了。

  商隊則帶著大批皮毛、種子、牲畜等返回秦國,然後到西套換了絲綢布匹後再將其運來……

  如此這般往返,用不了幾次那財富就成級數上升。

  而這一批富起來的人很快又會吸引各地的百姓和商人雲集至西套跟進……沈兵已經打開了一條商路做好鋪墊了,剩下的就隻是時間問題。

  就在沈兵處理各方事宜時,一名信使進帳送來了扶蘇給沈兵的一封信。

  信中先是大概說了下河套及西套的發展狀況,然後筆鋒一轉就提到了鹹陽:

  “不知大將軍可有聽聞父皇又請了候生。”

  “先有盧生後有候生……據聞都是趙高引薦,說是這二人能為父皇尋得長生不老藥。”

  “扶蘇希望他們確能尋獲此藥!”

  然後就沒了下文。

  不過沈兵卻知道扶蘇這話中的意思。

  扶蘇其實是在懷疑“長生不老藥”的真實性。

  其實不隻是扶蘇懷疑,隻要腦袋還清醒的人都知道這不大可能。

  但嬴政是何許人也,他認定的事誰敢反駁?

  就連扶蘇這個公子也不例外。

  其實尤其是扶蘇不能議論,因為他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扣上“居心不良”的帽子:

  扶蘇身為公子是不是不希望皇上獲得“長生不老藥”?

  因為一旦皇上獲得“長生不老藥”就意味著扶蘇沒有機會成為皇帝。

  於是扶蘇就可能有意從中作梗甚至對皇上不利……

  所以扶蘇在信裏隻能隱晦的告訴沈兵這事。

  想到這,沈兵隨手就取出火折子將信燒了。

  對於這事沈兵無法發表什麽評論,因為此時沈兵的身份也極為特殊……他是扶蘇的半個老師,與扶蘇有利益關係。

  如果沈兵勸說嬴政,比如沒有“長生不老藥”之類的,那是不是就有與扶蘇串通的嫌疑?

  到時不僅會害了自己,還有可能會連累扶蘇。

  不過沈兵也不怎麽擔心。

  因為他知道這盧生、候生,之後還有個徐福都掀不起什麽大浪。

  盧生、候生不過騙了些錢財,因為沒找到“長生不老藥”於是躲了起來引發了“坑儒”事件。

  徐福那邊代價比較大一些,還騙走了三千童男童女。

  沈兵不認為自己能改變什麽,於是也隻有隨它去了。

  如果說有什麽需要擔心的話,那就是這些所謂的方士都是趙高引薦。

  難道趙高和李斯有什麽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