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西域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19 20:33      字數:2340
  今天有事隻有一更,明天繼續三更。

  ————————

  與西域的聯係要比沈兵想像的快得多。

  在沈兵還在與雲畋討論著該如何在五原建設絲綢作坊及組織商隊前往西域時,剺就不顧親衛阻攔闖了進來跪地道:

  “大將軍,剺請大將軍救我族人!”

  沈兵不解的問:

  “你族人?你是說高車人?”

  “我等又如何能救你族人?”

  剺回答:

  “大將軍,屬下一族人稱蒲類,地處白山之東……”

  “適才屬下在奴隸中偶遇幾名族人,才知我族數次為匈奴所敗,此時正四處奔走無以為家。”

  原來剺在收容城內奴隸時被那幾名族人認出,一問之下才知道了這些事。

  剺是急性子,一刻不停的就來求沈兵了。

  沈兵聽著一時就愣了。

  想了想就問了聲:

  “你部可是在西域?”

  剺一臉迷糊:

  “屬下不知西域是何處,是以也不知我部是否在西域,不過的確是在西麵。”

  沈兵又將地圖擺在剺麵前,道:

  “你可否指出你部所在位置?”

  剺在地圖上看了好久,才不是很確定的自黃河往西……通往西域的路其實不隻河西走廊一條。

  另一條路就是以九原一帶被稱為“草原絲路”的商道。

  隻不過這條路要進入匈奴腹地從草原方向走,雖然路程短且易行,但匈奴與中原自古是敵人,於是通常由匈奴掌握……匈奴、蒙古等遊牧民族就是通過這條絲路以“以物易物”的形勢買賣。

  然後剺就指定了一點,說道:

  “大概便是此處了!”

  沈兵看到剺所指的位置不由暈了下,那其實就是西域範圍……沈兵一直想聯係上的西域人,沒想到一直以來身邊就有一個。

  這蒲類應該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國。

  隻是中原此時還不知道西域,而身為西域一員的剺也不知道自己是西域……所有人都稱他為高車人,於是直到現在才發現。

  沈兵當下就問:

  “你族還有多少人?”

  剺回答:

  “我離開時有幾千戶萬餘人,此時已不知還有多少。”

  說著又是悲從心來,淒聲道:

  “墾請大將軍派出救兵,屬下等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沈兵回答:

  “你可知此去西域路途遙遠?”

  剺回答:

  “屬下知道。”

  沈兵又問:

  “你可知若我派兵去西域有何難處?”

  剺想了想,就說道:

  “大將軍是擔心北地兵力不足?”

  沈兵搖了搖頭:

  “北地戰事已告一段落,往後五原、九原、雲中三郡遙相呼應,匈奴隻怕一時也不敢來犯。”

  剺又說:

  “大將軍是擔心……無法戰勝匈奴?”

  沈兵又搖了搖頭:

  “我等兵力雖不及匈奴半數,卻未嚐一敗,如何又會怕了匈奴?”

  剺奇道:

  “那大將軍擔心的是……”

  沈兵反問了一聲:

  “你族可有足夠的食物?”

  剺歎了口氣,回答:

  “我族遭匈奴數次劫掠,隻怕已無法裹腹。”

  沈兵又問:

  “你部可會屯田種糧?”

  剺又搖了搖頭:

  “我部長年以狩獵為生,不曾屯過田。”

  沈兵說道:

  “如此,若我等派出萬餘部隊增援你族,又何以為生?”

  剺這才恍然大悟,苦惱的回答道:

  “大將軍所言甚是。”

  “若貿然增援,非但無法救我族於水火之中,反倒害了秦軍。”

  道理是明擺著的。

  這不是兵力也不是戰鬥力的問題,而是萬餘人的糧食、裝備、衣物等問題。

  別看北地軍在北地能豐衣足食吃穿不愁,那是因為沈兵在北地的經營。

  若是大軍離開了北地遠征西域就是另一回事了。

  剺並非不明白這些道理,隻是心下一急就把這些問題全都忽略了。

  接著剺又焦急的說道:

  “這卻如何是好,我等總不能千裏迢迢往西域運糧!”

  “那我族人豈非……”

  說著就長歎了一口氣。

  運糧肯定是不行,此去西域多是山路,再加上路途遙遠一路又要擔心流匪……就會出現運一袋糧卻要在路上消耗兩袋糧的情況。

  不過也並非全無辦法。

  沈兵寬慰道:

  “校尉不必過於擔心。”

  “據聞你族此時已居無定所,何不將其遷至北地與我一同對抗匈奴?”

  剺聞言不由瞪大了眼睛:

  “大將軍之意,北地肯收容我族?”

  沈兵回答:

  “當然!”

  “不僅願收容你族,其它為匈奴所迫無處可去者,乃至願來北地者盡可來此。”

  沈兵乘這機會又做了一波廣告:

  “校尉也知北地情況。”

  “由西域遷到此地的百姓,願放牧的有草原,願加入士伍的便入士伍,或也可與我等一起屯田、務工。”

  “校尉以為如何?”

  剺愣住了。

  他這倒不是因為北地不好,相反他是覺得北地像是片世外桃源。

  因為這才短短的數月時間,北地數十萬人便不愁吃穿。

  如果說有什麽缺點的話,那就是與匈奴的戰爭極為頻繁。

  但重點是此時秦軍已擊敗了匈奴而且可預見的是越來越強大。

  所以北地可以說是一片難得的樂土,若有機會到此哪還有不願之理?

  沈兵又補充了一句:

  “往後我等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時,必定會往西域發展。”

  “到時,你等回鄉複國也未嚐不可。”

  於是還有什麽好想的,剺感動得重重叩了幾個響頭:

  “謝大將軍大恩。”

  沈兵趕忙將剺扶了起來。

  這其實算不上什麽大恩,而是互惠互利。

  而且沈兵都規劃好了。

  西域百姓也並非全部都是遊牧,他們也有許多種植作物,隻不過屯田及灌溉技術落後產量不高。

  因此漢朝收複西域進駐兵力後就麵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糧草不足要從中原運送,於是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解決這問題的方法,就是在西域屯田,將中原先進的屯田及灌溉技術帶給當地百姓。

  當地百姓富足了,部隊就能在當地征得更多的軍糧,同時軍隊也參與屯田再收成一部份……於是就有足夠的軍糧能自給自足。

  此時沈兵從西域招兵買馬,不僅是利用其補充騎軍,更是在為將來進駐西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