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五原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16 21:24      字數:2257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沈兵當下就以北地大將軍的身份給嬴政寫了一封信。

  信的開頭首先稱頌嬴政一番,馬屁總是要拍的。

  正文的一開始就是:

  “屬下心知胡人或有動搖大秦之勢,然屬下以為我等切不可操之過及。

  “在此後套未收複之時便北擊匈奴,恐將無功而返。

  “屬下以為,我等何不先收複後套再思北進?

  “後套一下,西套及河西之地便為我軍所圍困,匈奴無處可循也!

  沈兵這是說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若後套在秦軍之手,那麽西套及河西走廊的匈奴的後路就被斷了,這兩地就不攻自破。

  但這絕不是亮點。

  沈兵將亮點隱藏得很深,若不是有心人根本看不出來。

  嬴政自然是有心人。

  他一看到“屬下心知胡人或有動搖大秦之勢就忍不住拍案叫好。

  原來盧生所說的那句話,也就是“亡秦者胡也。

  嬴政是嚴密封鎖沒讓它傳出去。

  開玩笑,胡人居然能亡我大秦?

  而且還是仙人所言……這話豈能傳出去?

  傳出去之後,是不是說大秦軍民都投降胡人算了?

  所以這話便是在鹹陽也隻有趙高和盧生兩人知道,當然其實李斯也知道。

  在此之外,嬴政便是連扶蘇也沒說。

  而沈兵在信中偏偏又用“胡人而不是用“匈奴,這又暗合了盧生所言。

  於是嬴政更加確信了之前的想法,也就是這沈兵定是與仙人有關。

  還有另一點嬴政卻看不懂。

  他看來看去,也不知道沈兵最後說的那句是什麽意思,他皺眉自言自語道:

  “後套一下,西套及河西匈奴為何便無處可循?

  “奇怪!

  這也是沈兵埋下的一個伏筆。

  以沈兵的知識,是知道河西走廊的另一邊就是西域,是月氏的領地,同樣也是匈奴的敵人。

  嬴政卻不知道這個,他甚至不知道河西之外還有其它國家,以為中原之外都是蠻荒之地都是野人就對了。

  於是當然不知道匈奴還有敵人也就想不通為什麽匈奴會無處可循。

  但思考了一會兒,嬴政隻道這是“天機不可泄漏,於是就不再去妄自揣測仙人的想法。

  至於沈兵的請求,那是想都不用想,當然是準了。

  其實這其中也是戰略略微轉移的原因,若沈兵這下要求的是完全不打……嬴政隻怕又丟不起這個人了。

  現在依舊打匈奴,隻不過換個方向打,沒有往北而是往西,這就更容易接受。

  不過這還是讓扶蘇吃驚不已,他連問:

  “將軍竟說服了父皇改取後套?

  “這……將軍是如何做到的?

  沈兵隻是笑了笑,答道:

  “屬下也隻是試試罷了,不想皇上當真答應了。

  這戰略方向一改? 實施起來就容易多了。

  魏呴和王賁那邊也就輕鬆了下來。

  首先是有了確定的戰略目標。

  北擊匈奴是沒有確定目標,漢武帝時期那什麽衛青、霍去病每次出征都是滿世界找匈奴主力,飛將軍李廣甚至數次因迷路而一無所獲。

  收複後套就不一樣? 後套就在那不會跑? 就算地形不熟也隻需沿著黃河往西走就成。

  其次就是可以以九原為補給基地。

  後套還個小城叫五原。

  相傳這五原地名是四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

  當時天下洪水泛濫? 大禹采取疏導之法根治洪水,待水勢減退後,在高埠處出現了若幹個丘狀原所? 其中有五個較大的原所? 人們在原所之上辟田、造屋、繁衍、生息、耕作,於是就有了五原。

  五原不成郡。

  它其實是九原郡的一部份,也是原趙國所置九原郡勢力的最西部。(注:五原郡是在漢朝設置的)

  由於沈兵初時放棄了整個九原郡? 於是五原自然也被放棄。

  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那裏有個五原城? “九原西北接對一城? 蓋五原之故城也。

  隻要有城就意味著秦軍有確切的目標。

  這個目標很重要? 因為秦軍總是習慣於“攻城掠地? 也就是隻有攻下一座城並以之為據地再掠其周邊的地。

  否則,秦軍就隻能在後套中心從無到有建一座城了。

  於是進攻方略很快就定了下來:

  依舊以神武軍及大梁軍為主力奪取九原,而楊端和率領的十萬秦軍則負責雲中、九原直到五原的補給安全。

  這方略看起來有些諷刺,前方作戰部隊隻有兩萬人,而後方保護補給線卻要十萬人。

  但這在對匈奴作戰時卻很正常? 這也是步兵對陣騎兵的一大缺陷之一:“機動不足隻能以兵力湊。

  在等待楊端和大軍趕來的期間? 北地軍就抓緊時間訓練。

  神武軍當然是加強力量? 隨著力量訓練的深入? 能挽強弓的已增至千人。

  沈兵將他們編在一隊由剺率領。

  這是必須的,事實上往後每百人能挽強弓都要編為一隊。

  否則,若一隊中有些能挽兩百五十斤的強弓有些隻挽兩百斤? 那麽就無從指揮也無法齊射。

  大梁軍那,狼筅已逐漸退出了戰場。

  這一方麵是因為北地這裏幾乎找不到竹子,另一方麵則是狼筅主要是對付密集的步兵衝鋒,在與匈奴騎軍作戰時很難發揮作用……

  匈奴騎軍基本不會直接衝陣,大多是隔遠了射箭。

  狼筅雖說可以擋一部份箭矢也可以遮擋敵人視線,但擋箭矢效果肯定比不是盾牌,遮擋敵人視線對騎射而言又沒有太大的必要。

  於是沈兵一聲令下,狼筅就暫時在城中,原本的狼筅手盡數改為長槍兵。

  訓練科目還是像之前一樣,行軍加力量訓練。

  如果說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增加了“投彈科目。

  至於是投什麽彈就不用說了,自然是“霹靂火球。

  投擲距離當然是越遠越好,在這前提下還要了解爆炸範圍及安全問題,否則貿貿然投出後會炸傷自己人,投出後還要及時臥倒以避免自傷……

  所有這一切都要學習。

  從沒有使用過熱兵器的步卒們學習起來還真有些困難。

  沈兵就讓他們用模型一遍遍的練,真到形成條件反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