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國亡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16 21:24      字數:2239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如果說真有什麽是不需要沈兵操心的,那就是治安了。

  這方麵全部按秦律來,犯什麽錯治什麽罪,該罰的罰該上刑的上刑。

  這些甚至可以說連沈兵都無法捍動……那可是秦律,不按秦律實施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要造反了。

  沈兵想要自立沒錯,但卻沒想造反此時也不是時候。

  所做的這些,沈兵都不是一拍腦袋拿的主意,而是按現代華夏發展經濟的模式來的。

  “想致富先修路這是發展交通,另外還有水、電等基礎設施,隻有這些基礎設施完善了才有開設工廠、招商引資的條件。

  “教育從娃娃抓起是發展教育。

  隻有教育跟上了,才能為工廠提供大量的合格的勞動力。

  如果教育跟不上工業化進程,那大量的人口不僅無法成為勞動力反而還會成為一張張吃飯的嘴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與華夏人口差不多的阿三就是這情況。

  “嚴打是抓治安。

  隻有治安好了外資才會放心的在這裏設廠並把資金轉移過來,否則幹個幾十年一次搶劫就付之一炬,誰還敢投資?

  同時治安及生存環境的改善還有利於吸引人才。

  在這基礎上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並將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發展工業……不過區區數十年,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國就出現了。

  有這麽好的成功經驗,沈兵當然知道利用。

  於是發展北地經濟時幾乎就是照搬。

  如果說有什麽區別的話,那就是華夏是在一窮二白、技術落後的基礎上,隻能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技術。

  北地雖說是一窮二白,但有沈兵在就絕不能說是“技術落後。

  甚至不僅不是“技術落後,北地的技術應該是比其它地區先進好幾級。

  再加上北地又有中原的支持且地方也小,於是速度可能要比華夏快得多。

  發展情況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樣。

  初時速度還比較慢,沈兵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百姓還有疑慮……百姓大多祖祖輩輩都守著一畝三分地,從沒有經過商,而現在要把晉爵換來的房舍和土地抵押出去經商,總覺得不塌實。

  但數十萬人裏總有幾個大膽的,於是就有幾人這麽做了。

  整個程序都是在蒼等工匠的指導下完成的,然後才一個多月就織出布來售賣並盈利……

  其它人一計算利潤,乖乖不得了,隻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就能收回成本。

  於是後來者紛紛跟進,最後都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

  但沈兵也知道不能有太多人加入同一行,於是後麵的審核資格就越來越嚴、抵押貸款也越來越難……這其實就是一種調控。

  不過當然還有其它的經營渠道。

  舂米作坊和磨坊很快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然後拉麵店、水餃店接踵而至……

  這個其實也是工業發展的一個特點。

  一座城市或地區若處於農業狀態的話,這種飲食店數量很少。

  原因是家家戶戶都自給自足且生活緊張要精打細算,不會有人願意到飲食店消費也消費不起。

  所以古時酒家都是針對過路旅客,也就是住宿和吃飯一體的。

  客人一進來,小二都會習慣性的說上一句:

  “客官,您是住店呢,還是打尖哪?

  而像九原、雲中兩郡這塞外城池,基本不會有旅客經過,於是對酒家幾乎沒有需求。

  但若是工業發展起來就不一樣了。

  原因是在這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工人。

  工人大量時間都在作坊裏工作,許多人沒時間做飯,於是就需要這種不帶住宿隻管飲食的小店。

  另外還需要各種生活用品……

  這些東西如果作為農民的話,農閑時有大量時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但工人就沒有這麽多空閑時間同時也不劃算。

  因為所有人都會算一筆帳:用製作竹筐或水桶的時間去工作,那或許能賺更多的錢。

  所以為什麽要自己做而不直接買呢?

  於是接著各種生活用品店又一家家的開了起來。

  總之,工廠作坊大批量出現就會有一係列的需求。

  沈兵在這時又恰到好處的整出了錢莊,於是就帶動了一係列的商品經濟。

  一時北地以物易物或是商品買賣十分盛行,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

  會有這結果都讓直接經手的雲畋始料不及。

  雲畋不時感歎,這一輩子的經商都不如這幾個月的經商成果,甚至還對家人說:

  “這才能稱‘經商’,我等之前不過是‘買賣’!

  這一天,在沈兵與雲畋商量著將錢莊走出北地擴大到中原的時候……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隻有將錢莊散布到更多的城市才能真正讓買賣更方便。

  這時仞就拿著一張情報匆匆進府激動的報道:

  “將軍,齊王降了。

  “齊國降了!

  周圍的侍衛久經訓練此時已處變不驚,但他們雖是沒有動作但眼裏卻射出激動和興奮的眼神。

  原來,在秦、齊兩軍僵持的時候,嬴政派出使者告訴齊王建,說是隻要齊王建投降就會給他五百裏的封地。

  齊王建原本還在猶豫。

  但齊王建的舅舅同時也是齊國的相國後勝就在一旁勸說道:

  “大王,那昌平君降秦後得以製百越為安。

  “有此先例,臣以為我等可降。

  頓了下,又補充道:

  “若是不降,我軍又豈能勝過秦軍?國破家亡是遲早之事。

  “至時大王可就……

  接下來的話後勝就不多說了。

  齊王建想想覺得有理,於是就不顧其它人反對開城投降了。

  齊王建又哪裏會想到,這後勝其實是很早就被嬴政重金收買的內奸,之前說齊國不參與其它國家的爭鬥也是後勝,直到最後一刻齊王建還是相信他。

  齊王建也不想想,他又哪裏是昌平君能比的?

  昌平君至少表麵上是從未背叛過嬴政,而且百越還因地形及治理問題的確需要昌平君及項家。

  而齊王建卻是廢人一個,嬴政留他作甚?

  至於那五百裏封地,就更是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