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補給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08 10:15      字數:2238
  定好方略的第二天秦軍就出發了。

  首批隊伍有五千人,分別是三千士卒再加兩千騎軍,由剺帶領先行一步朝九原方向進發。

  此時的剺已可獨擋一麵,他雖說沒學過兵法但卻對匈奴戰術十分熟悉,知道如何應付匈奴的進攻。

  以他為先鋒沈兵還是較為放心,至於他不懂中原的排兵布陣……沈兵則讓李箋與其配合。

  沈兵則帶領一萬主力緊隨其後,且還隨軍帶著大量的補給輜重,其中相當一部份是弩箭……其實消耗最多的還是弩箭,那一射就幾千上萬枝,“霹靂火球”當然也要帶,但攜帶幾車料想就足夠了。

  大軍開拔時雲中郡的百姓那真可以稱作是“十裏相送”,一路上又是糧又是物的,還有許多百姓爭相要加入軍隊與大軍一同出征。

  這倒是前所未有的景像,就連扶蘇都頗感意外。

  沈兵認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個當然是其中許多百姓是九原人,雖然雲中郡也有地方容納他們,但當然回自己故鄉更好。

  另一個,則是沈兵對兵士的補貼製度更能使其接受……當兵衣食無憂還能有補貼,另外要是能立功的話還有爵位另外還有賞賜,何樂而不為?

  當然這個原因秦軍也是如此,所以秦軍作戰總是比它國更為勇猛。

  沈兵原本打算讓扶蘇在雲中郡坐鎮的,畢竟在外作戰箭矢無眼,總是有許多危險。

  但扶蘇卻說:

  “父王意在讓扶蘇隨將軍曆練,若扶蘇連此戰都回避,又如何能稱得上曆練?”

  沈兵一想覺得也是。

  這不說是一個曆練機會,同時也是為扶蘇樹立威望的機會……身為公子的他親上戰陣,率領大軍大敗匈奴,這是何等的威風。

  如果扶蘇沒在場,就算是打了勝仗都沒什麽意義,甚至嬴政還可能會以為扶蘇膽心懦弱而失望,到時就會影響到雲中郡的發展了。

  於是沈兵隻得帶上扶蘇,不過為其增加了親衛保其安全。

  秦軍這邊一開拔,匈奴那邊馬上就得到消息了。

  其實頭曼單於和冒頓都沒走遠,而是帶著三萬匈奴騎兵在北麵陰山一帶駐紮。

  他們是擔心沈兵會出兵封鎖匈奴南下劫掠的退路於是在此做準備。

  至於九原,他們根本就不認為沈兵有能力進攻。

  所以當探子來報秦軍出城時,頭曼單於第一反應就是秦軍終於要搶占要道了。

  當聽到秦軍是往西進發時就不由一愣:

  “往西?秦軍為何要往西?”

  冒頓一看地圖,就說道:

  “單於,秦軍往西應該是奪取九原城。”

  頭曼單於依舊不解:

  “他們為何要取九原城?那不過是空城一座!”

  頭曼單於這是以匈奴人的思維思考中原的兵法。

  遊牧民族是以利益為主而非城池,所以想當然的以為九原什麽也沒有,奪來幹嘛?

  他不知道中原軍隊都是以防禦為主以土地為利益……有了土地就有糧,然後就有百姓,就有兵。

  冒頓雖知道這些但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於是隻能回答道:

  “秦軍占九原,或是希望阻我後套勇士來援!”

  冒頓這麽說頭曼單於就明白了……

  九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九原北麵是陰山南麵是黃河,以此往西形成一個狹長的走廊直通後套。

  秦軍若是占領了九原不僅擁有了西進取後套的踏板,還能將河套地區的匈奴一分為二互相無法聯係。

  確切的說沒有一分為二也可以聯係,但位於後套的匈奴軍隊就需要繞過陰山,道路為遠上數倍且十分難行。

  長期在草原空曠地區作戰的頭曼單於初時並沒有這類看地形的習慣,此時被冒頓這麽一說發現還真是。

  於是趕忙問:

  “這要怎麽應付?我軍不會守城,九原也沒有防備!”

  冒頓回答道:

  “單於莫慌,秦軍全軍上下不過兩萬人,其可以進攻九原的兵力不過萬餘!”

  頭曼單於想了想,就問探子:

  “秦軍是如何行軍?”

  探子回答:

  “步兵和騎兵同行。”

  頭曼單於歎了口氣,說道:

  “步兵與騎兵同行……上回我軍就敗於這種陣形。”

  “秦軍步兵有強弩和索箭,騎兵又在外圍遊走使我軍無法靠近。”

  “其三千餘人就足以擊敗我萬餘精騎。”

  “如今秦軍一萬,豈不是可以擊敗我三萬大軍?”

  冒頓想了想,就指著地圖回答道:

  “單於請看,雲中郡距九原四百餘裏。”

  “同時秦軍大軍又盡數西進……如何還能保證弩箭補給?”

  頭曼單於點了點頭,說道:

  “你的意思是……”

  其實根本不需要多想了,就是匈奴慣用的戰術:沿途騷擾消耗其補給,當秦軍當補給最遠端時再一戰而勝。

  沈兵很快就感覺到這一點,因為出城的第二天就有許多匈奴騎兵往來穿梭在附近,甚至還與秦軍遊騎發生過幾次小衝突。

  匈奴看起來很自信,至少對秦軍騎兵是如此。

  這或許是因為上次作戰他們已了解神武軍的本領,知道秦騎軍騎射不如他們,於是麵對騎軍時就放心進攻。

  至於秦步兵,他們就躲得遠遠的。

  沈兵從一開始就約束騎兵盡量不要與匈奴發生衝突,一旦與匈奴相遇就退回步兵弩箭的射程範圍內防守。

  於是兩軍也相安無事。

  直至傍晚時分,匈奴騎兵才蜂湧對秦軍發起進攻。

  匈奴騎兵不愧是草原王者,他們選在這時進攻居然考慮到陽光的因素……夕陽西下,刺眼的陽光再加上略顯昏暗的背景,使秦軍一時無法發現從正麵攻來的匈奴有多少人,隻看到一枝枝箭帶著嘯聲從陽光中飛射而來。

  沈兵也沒多想,當即就下令步卒以強弩還擊。

  幾波弩箭過去後,匈奴就暫時退走。

  不久又返回進攻……

  於是沈兵就明白了,匈奴這麽做是為了消耗秦軍的弩箭。

  也就是說,匈奴在打秦軍補給的主意……弩箭這麽消耗下去,等秦軍到九原時就差不多消耗完了,到時就是匈奴主力出動的時候了。

  於是沈兵就知道,匈奴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