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訓練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1-08 10:15      字數:2202
  其實訓練車兵一點都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困難。

  原因是這其中至少需要一個會駕車的馭手。

  這馭手不是普通的馭手,他是戰車的指揮,同時也是敵人的目標……因為一輛戰車如果馭手死了,不僅戰車失去指揮,戰車還很可能因無人駕駛而失去控製甚至人仰馬翻。

  然後還有車右戟手和車左弓箭手都必須是老兵。

  不僅如此,馭手、戟手和弓箭手還要一次次演練互相配合,戰車作為戰車陣的一員還要演練陣法等等。

  可以說戰車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春秋戰國時期曾是看一國擁有的戰車數憑價其是否強大。

  沈兵之所以說“訓練車兵”並不困難,則是因為他所說的車兵與傳統意義的車兵不盡相同。

  傳統車兵是要與敵近身作戰的,所以裝甲、配合等無不盡善盡美,就像現代坦克車組一樣幾乎需要達到如臂使指運用自如的地步,否則一不小心就是車毀人亡。

  沈兵所要求的戰車就沒那麽嚴格了,他們就是隔遠了朝敵人發射“霹靂火球”……

  於是乘員沒有那種近身作戰的緊張和壓力。

  如果說有什麽危險的話,更多是來自敵人箭矢,對此隻要裝備上一身藤甲就差不多了。

  協同作戰方麵,馭手的作用就成級數降低了,他隻需要跟著騎軍隊伍走就行。

  甚至指揮權都可以轉交到弩手上……弩手同時也是觀察手,他更能感知敵人方向的變化以及敵我之間的距離,所以也隻有他知道要怎樣調整方向和速度才能更好的將“霹靂火球”發射到敵軍陣營中。

  於是這訓練難度就成級數降低:馭手隻需要會駕車就行,弩手直接從弓弩手中挑選,裝彈手就隨便抓個機靈的都能對付。

  如果說有什麽要注意的,就是裝彈手和弩手之間的配合。

  那可是會爆炸且爆炸後還會射出十幾發四麵尖角的鐵蒺藜,更嚴重的還是每輛戰車都裝有十五枚“霹靂火球”……古時戰車空間並不大,隻能裝下十五枚。

  萬一要是殉爆就不是開玩笑的,很可能會造成己方部隊的崩潰。

  這一點別說是沒見過火藥威力的古人了,就像現代新兵甩手榴彈時還往往會因為緊張等各種原因甩不出去造成事故。

  用弩發射“霹靂火球”就更不用說了,環節越多可能出的錯就越多。

  比如弩手沒開弦裝彈手就把火球給裝上並點燃了。

  又比如弩發生故障無法正常發射。

  又或是火球沒點就發射出去……這情況還好,不過是浪費一枚火球,但同樣也應該避免,因為同時浪費的還有戰機。

  因此沈兵在訓練時就硬性規定了弩手和裝彈手的操作順序,每個步驟一步都不能差。

  另外又將導火索加長延長反應時間,同時將導火索底部露出一段在竹筒外,一旦發生故障或意外可以及時掐斷導火索並將火球拋出車外……

  操作手冊是無論是否來得及將導火索掐斷都要將火球拋出車外。

  雖然火球拋出車外有可能造成己方人員的傷亡,但總比在戰車上造成其它彈藥殉爆要好。

  接著就是以這操作手冊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用訓練彈操作。

  訓練彈是沈兵讓工人製作的,樣子與實彈一樣,也有導火索可以點燃,但彈頭沒有包火藥。

  在訓練時還真出現各種意外和失誤。

  不過一遍遍練下來,在腦海裏已固化手腳已形成條件反射,出現失誤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少,再往後就幾乎沒有了。

  所以“霹靂火球”這玩意,沈兵最擔心的倒不是它能否擊敗敵人。

  事實上,它能擊敗敵人幾乎是肯定的,關鍵在於自己是否也會被其誤傷……有句話叫“玩火”,用這東西作戰就是在玩火,當然要十二分的謹慎。

  戰車的製作就是由工人那解決。

  這對蒼來說就是小事一樁,此時的他儼然已是個總教頭……一批批工人從他手中培訓出去,又一批批工人加入培訓隊伍。

  雖是把他忙得不亦樂乎,但他卻樂在其中。

  手下有幾萬人,這可比之前在砲師時威風多了,走到哪都有人恭謹的稱他一聲“師傅”。

  這使蒼有些洋洋自得的。

  至於製戰車,蒼一拍胸口回道:

  “將軍放心,不需兩日就將戰車趕製出來。”

  結果當真隻用兩日就趕出一百二十輛戰車,而且做工還十分精細。

  這一百二十輛戰車被沈兵平均分配至神武軍,每屯也就是五十人加強一輛戰車。

  戰車兵則從大梁軍中調用。

  與之前床弩兵一般,沈兵認為將騎兵轉化為戰車兵過於浪費了……騎兵會的是騎術,而且日夜苦練騎射,這要是轉為戰車兵之前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

  同時大梁軍步卒轉為戰車兵又完全可以勝任,這其中有困難的就是馭手……沒有多少步卒會駕車。

  但這問題也不大,沈兵在雲中郡內振臂一呼,當即就有許多會駕車的百姓自願請戰。

  要知道此仗可是去打九原,九原也就是他們的老家,他們當然踴躍爭先。

  百姓中有許多是車把式……他們雖說買不起馬車,但卻要幫達官貴人運送東西或是趕馬車,或者還有些本身就是養馬為生,是以會駕車的反而不少。

  從這些人中精選出一些青壯稍事訓練,就可充作馭手。

  另一方麵,就是戰馬的問題。

  這時代不隻是人沒見過“霹靂火球”,戰馬也沒見過,所以這“霹靂火球”一炸開那陣陣巨響必然會使戰馬受驚。

  若有馬鞍、馬鐙還好,戰馬受驚還可控製,但沒有這些那騎手就“撲嗵嗵”的像下餃子一樣往下掉。

  這在戰場上可不是小事,掉下馬來被戰馬踏上那是非死即傷,尤其神武軍裝備的還是輕質藤甲抵不住重擊。

  解決的方法就是一次次的在戰馬附近引爆“霹靂火球”。

  一次、兩次……隔天再來幾次。

  時間一久戰馬漸漸就習慣了,冷不丁引爆一顆偶爾少部份還會受驚但絕大多數已沒什麽反應。

  於是沈兵就知道時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