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工業區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30 22:53      字數:2246
  然後沈兵就接到嬴政的一封信,說是欲取代國之民返遷北地。

  嬴政這是和沈兵想到一塊去了,沈兵的眼睛也一直盯著代國,也就是原河套地區的百姓。

  這些百姓原本就是李牧從趙國遷往北地的……

  當時李牧駐守北地時的困難與沈兵此時的境況極為相似,李牧的解決方法就是將百姓往北遷。

  當時趙國百姓同樣不樂意,但李牧許下了減稅、封地的承諾,這才遷了數十萬人去。

  所以“邊境屯田”這東西其實並不是起源於漢朝。

  漢朝是將“邊境屯田”製度化且普遍使用變成一種“兵法”。

  早在秦國時為了給養軍隊就有人為遷移百姓的記錄。

  雖然遷移百姓與“邊境屯田”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增加人口解決邊境部隊自給自足的問題。

  此時的沈兵在北地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在為代國百姓返回河套做準備。

  隻不過遷移百姓這事可是要嬴政同意才行,否則沈兵哪敢輕舉妄動。

  現在嬴政給了說法,那沈兵懸著的心就放下一半了。

  此時的代國過得可不太好。

  代國是背靠燕國抱團取暖希望不被秦國所滅。

  但就連燕國都被秦國大敗且燕王喜還被嚇得殺了自己的兒子太子丹並獻上人頭求和。

  在此之後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給秦國送上糧食,為此搞得燕國百姓天怒人怨。

  這樣的燕國能靠得住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果燕國都靠不住,那麽代國能靠得住嗎?

  尤其在楚國被滅後,所有人都在想:

  強大如楚國都逃不脫被滅的命運,何況是燕國和代國?

  於是代國百姓那是人心惶惶,許多人心下都在後悔當初跟著趙王嘉一起逃到這裏仰人鼻息。

  甚至他們還相信是受趙王盅惑。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趙王嘉當時為了百姓願意跟隨他一同遷走,恐嚇百姓說秦軍一來便要屠城、坑殺雲雲。

  在信息不靈通的時代而且趙國與秦國又是世仇,之前還有白起坑殺數十萬大軍的先例,於是百姓被嚇得隻能拖家帶口的隨趙王嘉一起遷往代國。

  所以這“遷往”應該換成“出逃”或許更適合。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百姓就漸漸知道真相:

  “秦軍占領邯鄲也未屠城,如何占北地還會屠城?”

  “我等莫不是受趙王嘉所欺?其實並無屠城其事?”

  “據聞便是那些曾欺辱過秦王的王公都不曾問罪,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當然是真,那些王公正關在邯鄲的軍營內,且住著高樓好吃好喝。邯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就在這時,他們又聽到兩個重磅消息:

  一個是秦軍在雲中郡收攏並保護趙民,且以一萬兵力擊退匈奴十餘萬大軍,殺得匈奴屍橫遍野……

  真實情況當然不是擊退匈奴十餘萬大軍,但百姓口耳相傳總是習慣性誇大:原本是打退一萬餘匈奴,說著說著就變成三萬,再傳幾個人就變成十餘萬。

  另一個消息,就是豐收之日秦軍就要攻打代國了。

  這讓代國百姓差點哭了出來。

  然後突然有一天,不知從什麽地方冒出來一張張紙,紙上畫著北地的草原及黃河,還有匈奴被打跑及百姓有田有房在耕種的簡畫。

  代國百姓立時就崩潰了:

  這一方麵是因為思鄉之情……雖然他們是從南部遷往北地,但他們在北地生活了十餘年早把北地當作自己的故鄉。

  看到這些簡圖自然就勾起了回憶,於是就歸心似箭。

  另一方麵,則是所有人都知道代國不會有希望,不管從什麽角度考慮都應該返回北地。

  於是此戰還沒開打,代國就出現楚國同樣的狀況:百姓開始流失。

  儒家有句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如果到了百姓要偷著逃跑需要看住管住的時候,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這當然是沈兵做的手腳。

  用的方法雖然與對付楚國一樣,但有紙這種宣傳武器在手又為什麽不用?

  接著北地陸陸續續就迎來了返鄉的百姓。

  沈兵也大方,那是來者不拒,而且按人口分田分地甚至還準備了種子。

  此時這些零散返鄉的還隻是少數,若有一天燕、代被滅後,可想而知就會有更多的百姓返城。

  到時雲中郡就需要圈更多的地往九原郡發展了。

  但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在迎來返鄉的時候必定存在“人地矛盾”。

  也就是返鄉的人太多而地卻已經分完了。

  到時多出來的人怎麽辦?

  難道讓他們加入軍隊去匈奴手裏把地搶回來?

  或者讓他們餓著肚子等著大梁軍去搶地?

  這些都不現實,發展是一步步來的,同時也需要時間。

  但這些對沈兵來說都算不上什麽問題,因為他正需要勞動力。

  沈兵在雲中郡以東地區又沿河圈了一片地,同樣也是五裏。

  這片地的駐軍就少了些,每座城寨隻兩百多人。

  這一方麵是因為兵力不足,另一方麵是往南向就是雲中郡的補給路線,一直都有大梁軍巡邏守護,是以遭受攻擊的可能也較小。

  這片區域與北麵的農耕區不同,沈兵打算將其打造成工業區,也就是冶鐵、打製鐵器、另外還有織布的區域。

  這是一早就規劃好的:

  工業區適合建在河流的下遊。

  原因是工業用水有可能會汙染水源,比如冶鐵、打製鐵器、造紙等。

  如果工業區在上遊,那麽河水往下一流就流進城裏,直接汙染城市生活用水。

  另外工業區還適合建在盛行風的切線或下風處。

  冶鐵會排出廢氣,另外還有燒煤等等,被風一吹全灌進城內肯定不行。

  雲中郡屬於季風帶,夏季盛行西北風冬季盛行東南風,這與西向的雲中郡完美的錯開。

  沈兵是這麽打算的:

  既然一開始會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那為什麽不能將這些多出來的人直接轉化成工人?

  近代西方進行工業化時,為了將農民趕出土地成為工人,還進行“圈地運動”。

  沈兵這是連趕都不用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