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床弩兵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29 22:54      字數:2203
  沈兵的圈地計劃在秦軍換裝了弩箭並進行必要的訓練之後就開始實施了。

  其實秦軍換裝新式弩箭無需過多訓練。

  弩兵依舊是弩兵,隻是由之前坐在地上開弩變成站立開弩。

  弓兵依舊是弓兵,隻不過箭頭由青銅變成了穿透力及殺傷力更強的鐵。

  其它的諸如編製、戰術等全都不變。

  如果說有什麽變化,那就是每百人增設一具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屬於加強裝備不占用部隊編製。

  這一方麵是因為三弓床弩不需要專業訓練的兵士操作……兵士受訓的科目是作戰、騎馬等,而操作床弩實際上隻需要有力氣轉動絞盤就差不多了。

  若讓會作戰甚至會騎馬的兵士操作顯然浪費兵力。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每具床弩需要二十人操控。

  這其中十人直接操作床弩:八人負責轉動絞盤,兩人安裝弩箭,另十人負責後勤及替補……後勤是指推載滿鐵箭車,替補是萬一有人員傷亡可以及時補上。

  二十人操控,如果占用原有編製且每百人裝備一具,會打亂原有編製及戰法很可能會造成一係列混亂。

  比如原編製中屯長統領五十人,百將統領一百人。

  占用編製會使原有一百人的部隊變成八十人,而將軍指揮作戰時又習慣以原一百人的戰力估計。

  額外編製的好處就是原有機製和戰力都不變,於是戰法、習慣也不需要變,三弓床弩隻是多出來的戰力。

  人手問題也不難解決。

  沈兵這一萬餘人的隊伍總共隻需裝備百具床弩,也就是額外需要兩千人。

  這兩千人裏有一部份是來自工匠……每具床弩至少要安排一個工匠,這工匠就負責床弩的使用、指揮,必要時還可以進行維修。

  大部份操弩手則由中原調來的勞役充任。

  秦軍最不缺的就是勞役,趙國、魏國、楚國被滅,甚至燕國也被打到龜縮至薊城以北。

  秦軍直接啟用這些降兵不放心,更多時候是他們轉換成勞役。

  沈兵到雲中郡是開拓新城抵抗匈奴,構築工事和城寨是必然的,要求數千勞役並不過份。

  不過也不知是李斯、趙高有意為之還是就近送來,沈兵得到的五千勞役清一色來自趙國。

  眾所周知,趙國對秦國的怨恨極深,是以其勞役極難控製,要麽就是偷跑要麽就暗中破壞工具甚至造反作亂……尤其此時趙國嚴格來說還沒滅亡,趙王嘉建立的代國還在那,所以造反作亂的趙人尤其凶猛。

  這些勞役如果隻是用於屯田、建寨、修路的話那還沒什麽,看管得嚴一些,破壞工具損失也不大。

  但若是把他們編入部隊操控床弩那就不一樣,一個不好若在作戰時造反,那就會出大問題了。

  沈兵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讓王柏和雷檜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在此之前沈兵先給王柏、雷檜兩人洗了洗腦:

  “我等若是在中原內各國征戰,沈兵定不會讓勞役上陣殺敵。”

  “但今趟雲中郡卻是與匈奴作戰。”

  “匈奴之惡是人盡皆知,若我等丟了雲中郡便會讓匈奴南下進入雁門乃至太原,劫掠的亦是原趙百姓。”

  “是以還請兩位與勞役多做溝通。”

  “大義當前我等務必放下仇恨共禦外敵。”

  “沈兵必以秦人信之、用之、待之!”

  這話說的沒毛病,其實就是現代國家常用的一招:利用外部矛盾來轉移內部矛盾。

  這招很好用。

  尤其趙人數百年來深受匈奴之害苦不堪言,王柏、雷檜兩人也是其中之一。

  對趙人而言秦軍雖是可恨,但終究還是同族同根,而匈奴卻是蠻夷、是野獸……再怎麽也不應該因為對秦軍有怨恨助匈奴入關殘殺中原百姓。

  更何況沈兵還承諾以秦人的待遇對待原趙國勞役,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

  於是王柏和雷檜沒有半點遲疑,當下就應了下來:

  “將軍放心,我等自當約束勞役遵從將軍吩咐!”

  兩人不辱使命,在奴役麵前一番痛陳厲害,就將在這些奴役的仇恨暫時放下了。

  當然,這裏隻是“暫時”。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趙秦之恨是數十年積累曆經幾代人直到現在,不是說放就放。

  秦人也尤其防備趙人,相比起魏、燕、韓、楚等國的勞役,對趙人特別苛刻。

  於是就形成惡性循環。

  但仇恨這東西,最忌諱的就是一開始放不下。

  若是有個開頭並形成了一種群體效應,比如由趙人組建的床弩兵服從命令、英勇善戰獲得了秦人的認同,於是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接著就進入良性循環。

  時間一久,那以往仇恨什麽的自然而然的就忘了,有時回頭想想都覺那算不上大事了。

  甚至他們還會主觀上為秦軍尋找籍口:

  戰場上哪有不死人的?秦軍殺了我等家人,趙軍何嚐沒殺過秦軍家人?

  長平坑殺數十萬趙軍?

  若趙人俘虜數十萬秦軍……以當時情形或同樣以坑殺了之!

  於是這仇恨也就慢慢化解了。

  沈兵的做法再次讓扶蘇心生敬佩。

  因為這事要是讓扶蘇去做的話,那毫無疑問就是以“仁德”對之,然後經過長時間的感化最後怎麽怎麽著……

  這麽做或許會成功,但卻需要很長時間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但沈兵隻是利用了下外族矛盾再來點恩威並施就短時間內輕鬆做到了。

  所謂的恩,就是以秦人待之。

  所謂的威,就是同樣以秦律約束。

  這說是儒家那一套吧,細說起來也有,比如此時的秦國沒有誰敢以秦人的待遇對待趙人尤其還把他們編入部隊。

  但同時也有用到法家,比如用法律去約束。

  一時扶蘇都有些糊塗了,到底是法家還是儒家?

  亦或是沈兵自創的采各家之長?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沈兵這一套的確有用。

  因為新組建的床弩兵甚至比秦軍還賣力。

  往後的實戰也再次證明趙人在軍事素質上確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