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礦石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22 22:36      字數:2191
  涅石其實不需要從太原開采。

  太原距雲中郡五百公裏,雖說涅石挖出來就可以用幾乎不需要成本,但如果從太原運的話少說也要十餘天時間,運輸人力及成本同樣不小。

  更重要的還是,若沈兵長期、大規模的從太原運涅石,那麽用不了多久就會引起趙高、李斯的注意,自然就會查探於是徒增麻煩。

  這可能導致沈兵無法保住秘密。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從雲中郡往南一百多公裏就到了河曲村。

  河曲村之所以稱河曲村,是因為黃河在這裏幾乎是繞了一個半圓然後再沿著原走勢前行。

  沈兵記得這裏就是山西著名的河東煤田的最北端。

  也就是說這下麵肯定有煤,缺點一個是普遍較深,離地麵足有十幾步。

  不過這算不上什麽缺點,對沈兵來說就是多整點人一層層往下挖,幾天的功夫就挖到煤層。

  這麽一來運輸時間就縮短至兩、三天。

  對此扶蘇還頗感訝異,問:

  “將軍如何知道此地有涅石?”

  沈兵的回答是:

  “之前聽聞百姓說過,耕種時在這片地區耕出了涅石。”

  “我等如今挖到涅石也不過是運氣罷了。”

  扶蘇是半信半疑,但除了沈兵這說法外也沒有其它合理解釋,於是也就隻能信了。

  另一個缺點就是此處已屬於雁門郡範圍,沈兵這個北地將軍若在這裏有所動作就是越權了。

  這解決起來也不困難。

  沈兵隻需找個借口向雁門郡郡守知會一聲就可以了……

  “河曲村乃雲中郡補給重地。”

  “因擔心匈奴騎兵偷襲、侵擾,是以在此駐兵三千以防不測!”

  這借口合情合理,雁門郡郡守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同時這三千兵士駐紮在這裏修築城寨也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隻不過這修築的城寨並不是為了防匈奴,而是為了在內部采涅石。

  沈兵用的是大梁軍,而且清一色的原魏國降兵。

  之所以選擇原魏國降兵,是因為沈兵要防的是李斯、趙高一幹人。

  而魏兵全都是沈兵和魏呴挑選的,不太可能會為李斯、趙高收買。

  但沈兵也知道這事想瞞很困難……有第三個人知道的就不是秘密了,何況還需要數千人開采。

  所以沈兵還留了另一手準備做掩飾:將涅石普遍用作軍民生火、取暖的燃料。

  有一天趙高和李斯若是發覺異常,然後一打聽,第一想法就會是……沈兵采涅石不過是為了滿足做飯、取暖需求而已。

  這點十分正常,因為雲中郡一帶更多的就是沙漠和草原相間的地形,樹木較少。

  如果樹木要留著製作器械、城牆,那麽生火、取暖自然就要用涅石了。

  於是雲中郡上空立時就彌漫著濃重的燒煤味,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如此……白天生火做飯,夜裏取暖。

  沒習慣這種味道的沈兵一時被熏得暈呼呼的,氣都有些喘不過來了。

  不過為了將來的發展也隻能忍上一忍。

  尤其此時匈奴已經有要動手的樣子……

  沈兵這邊一放棄後套及九原,匈奴馬上跟進,接著一路將交界線壓到雲中郡。

  匈奴當然不攻城,匈奴不擅長攻城。

  別說戰國了,就算是到了蒙古鐵騎遊牧民族的顛峰時期同樣也不擅長攻城。

  蒙古人在大戰略上玩的是利用其騎兵機動性在大縱深上的殘破戰術。

  簡單的說就是每到糧食收成的時候越過敵軍的城池劫掠,能帶走的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燒光,甚至還突進敵人防線內部以“以戰養戰”的方式繞一圈再滿載而歸。

  這樣一次兩次也許損失還能承受。

  但年複一年日複一日……該處曆年來的作物都是有種無收,且在城外耕種的百姓還處於無保護狀態被敵騎燒殺劫掠,百姓又哪能承受?

  於是百姓為了活命隻能不斷遷出,沒過幾年城也就變成空城了。

  中後期蒙古卻不需這樣做,因為在占領大片宋地掌控著許多漢人之後,就可以用漢人組建奴隸軍讓他們攻城……標誌著宋朝滅亡的崖山海戰就是漢人張弘範打的。

  此時的匈奴在戰略上與蒙古初期差不多。

  同樣是以騎兵越過城池深入中原劫掠。

  這或許不能說是“戰略”,而是遊牧民族劫掠的天性……此時的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戰略”為何物。

  幸運的是匈奴表現得十分謹慎,他們隻是派小隊騎兵越過劫掠然後迅速返回。

  這一方麵是因為他們之前多次中了李牧的埋伏,於是擔心再次因此中伏打敗仗。

  另一方麵則是此時還未到糧食收成的季節,便是大動幹戈的南下劫掠也不會有多少收獲。

  因此沈兵這邊也有了些準備的時間。

  冶鐵這事沈兵是交給弁和欠兩人處理。

  弁是壽春的鐵官,沈兵見其有些能耐於是就帶在身邊……以沈兵此時的身份想要幾個人不算什麽難事。

  弁和欠兩人各有所長:弁更擅長冶鐵而欠更擅長鑄造,再加上弁又從壽春帶了一批徒弟來,於是這鐵器的冶煉和製作方麵就不成問題。

  至於那鐵礦石,沈兵就不用像涅石礦一樣藏著揶著了,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向嬴政提出要求。

  比如北地缺乏農具需要冶鐵發展農業。

  再比如為解雲中郡守城之憂需要礦石……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就像項燕守汝水防線時也要求汝陰、城父兩城能自行生產裝備一樣。

  這其中尤其是箭矢,其是守城利器同時又消耗巨大,上萬守軍一次齊射就要射出萬枚箭矢,若隻靠運輸的話會成級數的加重後勤負擔且很容易造成守城危急……

  一旦箭矢用完而後勤沒運上來呢?

  又或是運輸線被敵人截斷或箭矢被敵人劫去呢?

  因此對沈兵這要求嬴政沒理由不答應,當下就派人將鐵、銅、錫等礦石源源不斷的運往雲中郡。

  較遠的地區甚至運的不是礦石,而是煉好的鐵、銅、錫……地理位置較遠運輸不便,運礦石就太浪費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