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傳單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12 17:35      字數:2197
  宣傳戰操作起來並不困難。

  一張張這麽抄寫完之後疊在一起再卷起來,就可以塞進竹筒及挖空的原木中,或是平攤藏在馬車裏,夾在帳蓬夾層中等等。

  藏的方法多到數不勝數,隻需稍用點心思就可以。

  但如果是竹簡那就完了……不是說竹簡不能藏,其實紙可以藏的地方竹簡大多也可以。

  問題是那夾層、那竹筒,藏個一、兩份竹簡就差不多了,累死也帶不了多少。

  帶不了多少就意味著很難形成群體效應。

  接著沈兵就讓兵士化妝成楚民攜帶著這些傳單混進楚境。

  原本沈兵還想費點事讓楚民來做這些。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難,秦軍占領淮北收獲大片土地之後同時也獲得大批楚民,這些楚民都可以為秦軍所用。

  需要的隻是用點小錢接著再以其家人為質……這時期以人為質是得平常的,國家之間建立什麽友好關係之後都要以王子為質。

  不過沈兵派人往楚境一偵察,發現似乎沒這必要。

  原因是楚國戶籍管理十分混亂,比如昭、屈、景三大族戶籍就自有係統沒有整合……這當然不會整合,各自封地都是私有財產包括百姓也是,於是沒必要將戶籍與其它貴族整合在一起。

  這會導致一係列的問題。

  比如屈氏管理下的百姓要前往昭氏經商,昭氏懷疑他是秦國奸細想要查其戶籍等詳情,就必須要到屈氏那查。

  甚至到屈氏那查還不夠,因為在屈氏那查無此人之後,不能保證他是景氏的人,然後還是鬥氏、成氏、班氏、孫氏等小族。

  一個個查完了都沒有,似乎還不能證明其是秦人,因為還有被滅的淮北一帶流民,這戶籍又到哪查去?

  由此就可知此時秦朝郡縣製優越之處。

  其全國戶籍是整合在一個係統裏的,隻要報出自己是哪哪人,尋著由郡縣往下查,若是確有其人就一定能查得到,是不是奸細就一目了然。

  楚國沒有這麽嚴密的戶籍係統,於是對外來百姓的盤查隻能止於“聽其言觀其行”的層麵上。

  查什麽驗、什麽傳都是假的,瞄一眼就過去了。

  主要是盤問從哪哪來的,然後搜查下有沒有藏有兵器。

  楚軍最擔心的就是藏有兵器的奸細混進來然後裏應外合將城池給奪了。

  若是沒有兵器……那還能翻出什麽大浪來?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沈兵派出去的這些“奸細”可全是不帶兵器的,然後再帶上幾個地道的楚民指引尋個合適的借口,輕易的就進城了。

  當夜這些人就展開了活動。

  確切的說不是當夜,而是宵禁解除的那一刻……

  戰爭狀態下為了便於管理,各國都會實施宵禁。

  宵禁時在牆上粘貼傳單是很危險同時也沒有意義:一貼上就會被巡邏的兵士發現,然後在天亮前被撕完,有貼跟沒貼一樣。

  但在宵禁解除的那一刻,街頭的兵士和路障都已撤走,街頭百姓也是稀稀啦啦,誰也沒發現有人在街頭到處貼傳單。

  甚至在人群密集的菜市口還有人將傳單由高樓往下灑,便像雪花一般飄落滿地都是。

  更要命的還是這些傳單是用紙書寫的。

  要知道一張紙在楚地可是值三十錢,六斤米。

  就算是書寫過的那背麵勉強還可以用,打個折也能值個八錢、十錢吧。

  於是這不就是天上灑錢麽?

  立時就有楚民到處哄搶,不久便是那些還在屋裏躺在床上的百姓都出來爭相搶奪。

  搶了之後自然就會翻看內容,其上的簡畫清晰易懂,很多楚民一看就明白了……隻要到淮河降秦就能有地有房,還給發農具過上好生活

  這對楚民而言可是了不得的事。

  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原因之一就是給了百姓一定的權力。

  比如當兵作戰獲得軍功就能晉爵成為地主甚至進入高爵者籍成為貴族。

  就算不當兵在家種田,也因為秦國實行的郡縣製將百姓的管理權收為國有而不是貴族的私有財產……

  這表麵看起來沒什麽區別,國有和貴族私有,百姓都沒有權力。

  但往細裏一想那區別可就大了。

  貴族私有也就是貴族的奴隸,貴族讓你幹啥就幹啥,甚至剝奪生命。

  但是國有……那是山高皇帝遠,皇帝隻有一個,且皇宮裏那些人侍候著就差不多了,他不會天天在你麵前晃來晃去呼喝著讓你幹活甚至要你命。

  如果說百姓對貴族有什麽責任,那就是交稅,於是就更自由且權力也大得多。

  在此之前楚國百姓並不知道這些。

  這或許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楚王及貴族都知道讓百姓知道這些都他們是沒有好處的,就像魏國一樣,鄰近秦國百姓一旦知道秦國這些製度便紛紛逃往秦地。

  於是魏國就隻有兩個選擇:

  要麽自身也如秦國一樣改革,要麽等著百姓越來越少等著滅國。

  魏國有進行改革,但步伐跟不上秦國,最終還是滅了國。

  楚國因為其自身原因無法進行改革,也是七國中改革最淺的一國,於是就隻有選擇第三條路:封鎖消息。

  封鎖消息在這通訊極為落後的時代是很容易做到的,偶爾有幾個商人來往說了些不該說的話……抓起來就是,之後再來的商人就不敢多嘴了。

  於是百姓稀裏糊塗的活著,王公貴族繼續喝酒吃肉。

  如果不是秦國來攻,楚國這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但秦國來攻了,不僅來攻且來的還是沈兵。

  沈兵隻需去問問壽春的楚民,馬上就知道秦楚兩國之間的信息極度不對稱……楚國絕大多數百姓對秦國更優越的製度一無所知。

  或者就算知道一些,也隻當作是謠言半信半疑。

  這麽一來沈兵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紙啊,有這麽好的宣傳工具為什麽不用?

  這玩意在這時代妥妥的是最好、最方便、最廉價的宣傳工具。

  擁有並壟斷這宣傳工具就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擁有了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