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舂米水車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10-06 00:52      字數:2259
  “水排”當然節省不了多少勞力。

  放眼整個壽春也就隻有這麽一個冶鐵作坊。

  一個冶鐵作坊裏需要“水排”鼓風的不過數十人,如果說其它方麵還有用的話,那就是鑄鐵作坊……就是將鐵打製成鐵器,它同樣要將鐵燒熔然後鑄成需要的形狀。

  隻不過鑄鐵作坊需要的風力要求就沒冶鐵這麽高,所以甚至不需要“水排”也行。

  於是,能節省的勞力來去也就這麽幾十人,根本起不了大用。

  不過當然,沈兵這麽做一是希望提高些鐵的質量。

  另一個更重要的是……他想利用水力絕不隻是製“水排”這麽簡單。

  “水排”僅僅隻是試驗。

  他發現壽春這地方到處都是徑流河水,可以用到水車的地方很多,這不好好利用一番豈不是太浪費了?

  於是,沈兵從冶鐵作坊那回到大營後第一時間就找來了澮。

  沈兵倒是許久沒見澮等一行人了。

  他們這些從砲師跟隨沈兵一起進黑甲軍現在又成為神武軍的工匠自始自終在神武軍中都處於被保護狀態。

  原因無它,沈兵需要這些手藝人,他們若是放到現代那就是人才。

  沈兵有什麽想法或是需要,也隻有他們可以實現。

  否則找那王賁來,跟他說這什麽圖紙什麽製法,倒不如讓他帶兵去打上一仗更好。

  澮一進帳就激動的朝沈兵拱手施禮:

  “屬下見過副將。”

  沈兵一看澮的板冠,便讚了句:

  “幾日不見,屯長已是‘大夫’了,恭喜。”

  澮趕忙回答:

  “全賴副將英明,我等卻是無功受祿。”

  澮說的沒錯,他們這些工匠的確有點“無功受祿”的味道。

  因為前線作戰他們不用上,就連在汝陰守城兵員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他們這些工匠也是在後方與巫醫一起看護傷員。

  但神武軍全員晉爵三級時他們也跟著晉爵,真可以說是“躺贏”。

  另一方麵,神武軍自受嬴政賜名之後,這夥食是大幅提高,肉醬是少不了的,莧菜、雞蛋再加魚肉也是常有的事。

  因為是供給神武軍數千人,餐餐豬肉不太現實,秦軍補給還沒寬裕到這程度。

  但壽春就在淮河邊捕魚者眾,一伍吃上一頭魚還是能做到。

  這使澮那原本黑瘦的臉看起來都圓潤了許多。

  寒渲了幾句,沈兵就對澮說道:

  “屯長還記得我等在邯鄲所製的水車吧,再製上……一千具。”

  澮不由瞪大了眼睛:

  “一千具?”

  “可是副將,淮河之地並無缺水之憂,為何還要製水車?”

  沈兵沒有回答,隻取過一張圖紙,說道:

  “你等按此圖製作便可。”

  澮看了一眼,卻是十分簡單的一個支架。

  他雖是不懂這支架有什麽用,但見沈兵不想多說於是也就沒敢多問,應了聲就拿著圖紙退下了。

  其實不是沈兵不想多說,而是說了澮也不懂。

  他們從沒見過這些玩意解釋起來也費勁,倒不如製出一用就明白了。

  當天傍晚澮就按圖製出了兩具水車……這隻是沈兵要求的樣品。

  雖說這東西十分簡單,但批量製作上千具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旦有什麽不足那改造起來可就麻煩了。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沈兵還是先製出兩具實驗一番。

  東西十分簡單,就是水車上連著突出幾段原木,隨著水車旋轉這原木就會像翹翹板似的先後帶動杠杆一次又一次的敲打地麵。

  當然,杠杆另一頭有個直木槌。

  澮及砲師等一幹人看著這玩意自個在那敲打十分有趣,但還是不明白它有什麽用。

  直到沈兵喚人搬來一個石臼擺到木槌下方,眾人才恍然大悟:

  “原來此物是用來舂米的!”

  “此法大好,如此一來便再也無需舂米了。”

  “卻不是無需舂米,而是舂米便可由水車代勞了!”

  “難怪副將要求一千具,我還道太多,如今看來一千具都不夠,少說也要上萬具!”

  ……

  他們說的沒錯,這玩意就是用來舂米的。

  舂米水車卻比“水排”還要簡單,但能解決的問題卻不小。

  這時代沒有電,不像現代那樣可以用機器“隆隆”一陣就將穀物米殼分離。

  古人舂米全靠人力。

  且家家戶戶每天都要吃飯,一日兩餐,於是從早到晚天天都要舂米。

  僅是舂米這一項,就要將絕大多數的婦人綁在家裏沒了自由。

  古語有雲“男耕女織”,指的就是男人在地裏幹活而女人在家織布。

  當然織布也是一項繁重、耗時的勞動,全家人穿的衣物都是這樣一寸寸織出來的。

  舂米也有過之無不及。

  且織布這事偶爾還可以緩一緩,有舊衣便將就著再穿一穿,到了轉春之後沒那麽寒冷就壓力倍減。

  但舂米卻是連緩都不能緩,一天不舂全家沒飯吃。

  所以不是這時代的女人不會幹農活,而是這時代落後的生產力導致女人幹家裏的活就夠忙的了,根本就沒時間、沒精力幹農活。

  於是沈兵就在想:這要是能用水力舂米,那可以解放、節省多少勞力?

  最機靈的還是蒼,不等沈兵吩咐就去取了一袋穀物來,再將穀物往石臼裏一倒……就見那木槌一下一下又一下的往裏舂。

  因為木槌比平時家用的舂米槌要大上許多……女人力氣較小,而水力則可以輕鬆帶起木槌。

  於是不過一柱香時間小半袋米就舂出來了。

  眾木匠不由興奮的發出一陣歡呼。

  澮忍不住感歎道:

  “我等生生世世都受這舂米之苦,卻不想有了水車後,舂米卻可以如此輕鬆。”

  “副將大才,澮佩服。”

  沈兵笑了笑算是回應。

  這玩意也可以算是一大變革。

  最感興趣的應該是農家許應。

  雖然它不隻是農業,因為士農工商甚至是大王都要吃飯,雖然貴族們不用自己動手舂米。

  但它的影響之大卻是比起紙的發明也有過之無不及。

  可以想像,許應知道這東西後,馬上又會動用他農家的關係網絡,然後把其傳播到中原各地。

  往後隻要有水、有河的地方,隻怕就能看見水車。